为什么犹太人非要在巴勒斯坦建国?其他地方不行吗?

话说,犹太人建国的故事得从19世纪末说起。那时候,欧洲的反犹情绪越来越浓,犹太人到处受歧视,生活不稳定。很多人开始想,得有个自己的国家才行,不然老这么飘着也不是事儿。这就引出了锡安主义运动,简单说,就是犹太人想回到祖先的土地上,建立家园。领头人叫西奥多·赫茨尔,他是个记者,亲眼见过法国德雷福斯事件,那事儿让犹太人被冤枉,他一想,这日子没法过了,得行动起来。

赫茨尔在1896年写了本书,叫《犹太国》,里面直白地说,犹太人需要一个国家来保护自己。他不是光说不练,1897年就在瑞士巴塞尔开会,召集全球犹太代表,成立了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从那以后,这运动就火了,犹太人开始认真考虑建国的事儿。赫茨尔到处游说,找大国帮忙,他知道光靠自己不行,得有外部支持。

一开始,建国地点不是只盯着巴勒斯坦。赫茨尔自己就说过,任何合适的地方都行,只要能让犹太人安全生活。他考虑过阿根廷,那地方人少地多,土地肥沃。实际上,早在1890年代,就有犹太慈善家莫里斯·德·赫希资助犹太人去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定居。那片地有6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德国大,基本没人住。犹太移民去了以后,建农场,种地,但问题出来了:太偏僻,离欧洲远,气候冷,冬天冻得慌。很多人适应不了,很快就回去了。赫茨尔跟赫希通信讨论过,但最后觉得这地方不适合大规模建国,因为缺少文化联系,移民动力不足。

美国也掺和进来,他们建议犹太人去巴塔哥尼亚建国,理由是土地多,无主。但犹太代表考察后,发现纬度高,靠近南极,气候恶劣,不利于农业和长期居住。加上交通不便,远离犹太社区,大家一合计,就放弃了。话说,美国当时正忙着殖民,但对犹太人建国的事儿也就是出出主意,没真帮着落实。

英国人更积极。1902年,赫茨尔跟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谈,英国先提了西奈半岛。那地方在埃及控制下,靠近巴勒斯坦,面积6万平方公里。犹太代表去看了,骑骆驼转悠,发现干燥缺水,沙子到处是。英国说可以从尼罗河引水,但技术不行,得花好多年。埃及当局也不同意,怕边境乱。1903年,这方案就黄了。

接着,英国又推东非高原,就是现在的肯尼亚部分,原名叫乌干达计划。1903年,赫茨尔在锡安主义大会上提了这事儿,那地方气候温和,高原地带适合种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张伯伦觉得这是临时避难所,能让犹太人先安顿。考察团去了,看了草原河流,本地部落情况。但犹太内部吵翻天,有人说这偏离了历史家园,宗教上说不过去。1905年大会投票,多数否决了。赫茨尔推动过,但没说服大家。他1904年就死了,年仅44岁,心脏病走的,没看到后来。

其他地方也冒出来过。苏联1928年设了远东犹太自治州,1934年正式成立,面积3.6万平方公里,在中俄边境。政府鼓励犹太人去,提供农田住房。但去了的人面对西伯利亚冬天,河流结冰,农业难搞,只有少数留下,从没成独立国家。中国没正式提供建国地,1939年孙科提过云南安置犹太难民,但那是临时避难,不是建国。上海接了2万犹太人,在虹口住,开店,但也没涉及国家层面。

还有马达加斯加,二战时德国想把犹太人扔那儿,但那是纳粹的灭绝计划,不是建国。犹太人自己没选,因为岛上热带气候,远离一切,物流难。澳大利亚西部、阿拉斯加、巴布亚新几内亚都提过,但都因为偏远、气候或政治原因pass了。

为什么非巴勒斯坦不行呢?其实,锡安主义从头就把巴勒斯坦当首选。那是犹太教起源地,《圣经》里说上帝赐给犹太祖先的“应许之地”。古代犹太人在那儿建过王国,公元前586年亡国后,四散,但记忆没断。赫茨尔虽考虑备选,但犹太社区多数坚持巴勒斯坦,因为有宗教历史纽带,能动员全球犹太人。其他地方虽有地,但缺这份情感,移民少。巴勒斯坦虽有阿拉伯人住,但犹太人从19世纪末就开始买地,建社区。第一波移民1882年就去了,建集体农场。到20世纪初,犹太人口涨到几万。

话说,建国路上最大的转折是二战和大屠杀。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推种族主义,犹太人被描绘成低劣民族。1935年纽伦堡法剥夺权利,1938年水晶之夜砸店抓人。1939年二战开打,纳粹入侵波兰,建隔都。1941年进苏联,移动杀戮队在巴比峡谷枪杀3万犹太人。1942年万湖会议定灭绝计划,建奥斯维辛营地,用毒气室杀。战争结束,600万犹太人死,欧洲犹太社区毁了。

大屠杀让犹太人空前团结,全球犹太人意识到,没国家不行。幸存者四散逃亡,很多偷渡巴勒斯坦。国际社会同情,舆论支持犹太建国。之前英国管巴勒斯坦,1917年贝尔福宣言承诺帮犹太人建民族家园,但后来限移民。战后,犹太武装组织哈加纳、伊尔贡搞袭击,英国扛不住,1947年把问题扔给联合国。

联合国设委员会,1947年11月29日通过181号决议,分治巴勒斯坦:犹太国得56.47%土地,包括沿海平原和内盖夫沙漠;阿拉伯国43.53%,多丘陵;耶路撒冷国际区。当时犹太人占巴勒斯坦人口三分之一,土地所有权7%,但得肥沃沿海地。阿拉伯人占多数,拒绝方案,觉得不公。犹太人同意,1948年5月14日宣布以色列独立。

独立后马上打仗,阿拉伯联盟入侵,以色列军队击退,控制77%土地,阿拉伯人流离。戈尔达·梅厄帮筹钱,1948年去美国募捐5000万美金,买武器。1967年六日战争,以色列占西奈、加沙、戈兰高地、西岸。1973年赎罪日战争,埃及叙利亚突袭,以色列反击,但损失大。梅厄1974年辞总理,1978年死。

为什么其他地方不行?备选地虽大,但缺宗教吸引力,气候交通差,政治支持弱。巴勒斯坦有历史根基,靠近欧洲,便于移民。建国后冲突不断,边界远超1947计划,中东乱局跟这有关系。犹太人选巴勒斯坦,不是光宗教,还因为地理优越,发展潜力大。但这选择让阿拉伯人付出代价,至今没和平。

话说回来,犹太人流散2000年,建国是求生存。但过程里,阿拉伯人家园被占,难民多。联合国分治是起点,但执行偏了。假如选了乌干达或巴塔哥尼亚,历史会不会不一样?但事实是,他们选了巴勒斯坦,因为那儿是根。其他地方,考察后觉得不靠谱。建国不是简单事儿,得综合看。

锡安主义运动影响深远,赫茨尔奠基,强调自决。大屠杀加速进程,让国际认可犹太需求。181号决议虽不公,但给了合法性。以色列建国后,经济军事实力强,但巴以问题成死结。犹太人为什么非巴勒斯坦?因为那儿是情感和现实的最佳交点。其他备选,终究没那份号召力。

其实,回顾历史,犹太人建国路坎坷。从赫茨尔游说到战后移民,每步都难。备选地如西奈、乌干达、巴塔哥尼亚,各有短板:缺水、偏僻、冷。巴勒斯坦虽有阿拉伯人,但犹太人早买地,社区稳。战后同情潮,让联合国介入,分治成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历史   巴勒斯坦   犹太人   其他地方   犹太   以色列   阿拉伯人   英国   乌干达   移民   联合国   纳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