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游泳世锦赛已经进入到游泳项目的争夺,这次比赛在新加坡举行,自然也是受到了当地媒体的高度关注。近日,新加坡唯一的英文4开早报,创刊于1845年的《海峡时报》发表千字长文,这篇长文揭露了西方媒体对待中国选手的双标行为,更是在文中指出,中国媒体不作为助长了西方媒体对于中国运动员的无端指责,这篇文章让人读了振聋发聩,看来我们运动员在赛场上屡屡成为被攻击的重点,绝不仅仅是外部原因。
《海峡时报》标榜的是以新加坡人的视角向读者提供世界新闻,他们的观点,在中西方观点冲突的事件上,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因为新加坡的社会制度与欧美一样,包括国家政策都倾向于欧美,但是这里又生活着大量的华人,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所以他可以站在两方的视角审视焦点冲突事件。
《海峡时报》的文章很长,但是观点非常鲜明。首先就是认为欧美媒体对于潘展乐成绩的质疑,是非常无理而且严重双标的。该文章指出:当中国的潘展乐在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震惊世界,外媒的关注点迅速转移——不是他的惊人速度,而是怀疑。他怎么可能那么快?那么强大?
但是对于加拿大的麦金托什和法国的马尔尚的成绩,西方媒体却广泛的赞誉成绩的伟大美国的沃尔什凭借她在100米蝶泳中的爆炸性速度引起了轰动。她在2025年早些时候创造的54秒60世界纪录,这一成绩令人难以置信,远比潘振乐的成绩更加夸张。这番对比可以说是非常恰当,有理有据,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中国选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就应该被怀疑,而西方选手取得了更加夸张的成绩,却被认为是努力拼搏的结果,这些游泳媒体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引导舆论风向,暗指中国选手成绩有问题的双标行为,确实非常可恶。
《海峡时报》还指出,中国媒体和运动员相对沉默,这种沉默往往加剧了一种所谓“关联性内疚”,类似于心虚,尤其是在欧美媒体对中国顶尖选手表现出好奇心时。
这番评论也是说到了点上,长久以来,我们都是在指责外国媒体与运动员区别对待,但是我们自己的媒体人呢?他们在干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不敢在媒体上与他们进行对抗,去维护我们的运动员呢?《海峡时报》的这番评论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我觉的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我们缺乏对于游泳项目有着专业认知的媒体,其实也并非没有媒体人反驳,但是说难听的,都是有点类似于“泼妇骂街”一样的反驳,不仅仅没有杀伤力,甚至有时候还会被人看笑话,觉得我们很业余,就像是愤青。另一方面,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是,不要在乎外界的声音,做好自己,赛场上见分晓。这种看似格局极高的观点,就是典型的空话套话废话理论,让我们的运动员吃了“哑巴亏”。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