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合法经营,叫个“人民咖啡馆”能咋了?


老式的搪瓷缸、提袋上印着的五角星……近日,一家以“用咖啡讲述中国故事”为特色的咖啡馆火了。记者搜索发现,全国多地出现了以“人民咖啡馆”为店标、且装修高度相似的店家,已经成为社交平台的打卡新地标。有网友表示,“人民”一词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和政治内涵,这样被用于商业咖啡馆的标识,令人感到突兀和不适。

(11月6日《现代快报》)

老式搪瓷缸里飘出咖啡香,印着五角星的提袋被年轻人拎在手中打卡。多家以“人民咖啡馆”为名、风格高度统一的店铺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凭借“用咖啡讲述中国故事”的理念迅速走红网络,却也因“人民”二字陷入争议。有网友质疑,“人民”一词具有公共属性和特定政治内涵,用作商业标识显得突兀甚至不妥。然而,在怀旧文化蔚然成风、市场愈发推崇多元表达的今天,一家合规经营的“人民咖啡馆”,或许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理解与包容。

“人民”二字,从来不是远离尘嚣的符号,它本就根植于我们最日常的生活之中。从人民广场、人民公园,到人民邮电、人民医院,它早已超越纯粹的政治语义,成为几代人共同记忆的载体。“人民咖啡馆”以搪瓷缸、五角星等元素构建怀旧场景,将咖啡这一现代饮品与特定年代的文化符号相融合,本质上是一种对集体记忆的温情致敬,而非对“人民”概念的曲解或消费。它所尝试的,是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为一代人寻回某种可触摸的情感联结。

有人担忧,“人民”一词被商业使用,会削弱其原有的严肃性与公共性。这种警惕虽可理解,却可能忽略了文化符号在时代流转中自然发生的意义延展。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少原本带有公共属性的词汇——如“国货”“民族”——都在合规使用中逐渐沉淀出新的内涵,既未脱离其根本,反而增添了时代注解。只要“人民咖啡馆”不行违规之事、不借“人民”之名误导公众,那么它的存在,就更应被视作一种文化表达的尝试,而非对公共价值的挑战。

我们已进入一个追求个性与体验的多元消费时代。有人喜欢极简风的第三空间,有人偏爱复古调性的社区茶馆,而“人民咖啡馆”恰恰填补了一部分人对往昔岁月的情感空缺。它不仅仅在卖咖啡,更是在营造一种可感知、可参与的记忆场景。这种差异化的商业探索,不仅丰富了市场形态,也为城市文化增添了新的叙事维度。若仅因一个名称便否定其存在的合理性,无疑将压缩市场创新的弹性,也与这个时代所倡导的开放包容背道而驰。

当然,包容不意味着没有边界。市场监管部门有责任对“人民咖啡馆”的经营内容进行规范,防止其滥用标识或触碰法律底线。而对于公众而言,或许我们可以放下对字面意义的过度执念,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一家店铺实际传递的价值上——它是否诚信经营?是否尊重历史与文化?是否为社会带来正向的情感体验?

怀旧,是许多人心底不曾熄灭的温柔灯火;多元,则是今天我们共同书写的市场底色。“人民咖啡馆”的兴起,不仅是怀旧情绪的投影,也是商业文化走向细分化、情感化的一个侧影。只要它守住初心、合规经营,便值得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安静地亮起那盏属于“人民”的灯——而我们,或许也可以选择温柔以待,容得下这一杯咖啡里,所承载的岁月与故事。

需要明白的是,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把“人民咖啡馆”等同于“人民法院”“人民公安”这样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美食   咖啡馆   文化   咖啡   搪瓷   商业   市场   情感   时代   标识   符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