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布朗酒店门口,穿考究大衣的门童正恭恭敬敬送宾客上出租车。
酒店里最顶级的套房,一晚要花超过6000英镑,酒吧里一杯鸡尾酒都得 26 英镑。
说实话,看到大厅里人来人往的样子,你真得承认,愿意为这种 “被捧着” 的体验花钱的人,确实不少。
本来觉得2025年旅游业该不好过,美国收紧移民、还有贸易战和地缘动荡,消费者心里都没底。
可结果呢?偏偏是花钱玩高端的人笑到了最后。
房地产数据公司 CoStar 说,今年每个月,顶级酒店每间房的收入都比去年高;反观经济型酒店,大多都在往下走。
摩根大通旗下的Chase Travel 也有数据,夏天那几个月,头等舱机票订量比去年多了两成还多。
IBA 航空数据机构还预测,今年会有820架私人飞机交付,数量比去年多了些。
奢侈品行业现在明显分成了两派。
之前大家爱买的高跟鞋、名牌包这些贵东西,现在没那么多人待见了。
咨询公司贝恩就说,2025 年个人奢侈品的销量会下滑 2 到 5 个百分点。
但有钱人的钱没闲着,全转到豪华旅行上了 —— 高端酒店、头等舱,还有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体验,成了新宠。
麦肯锡算过一笔账,全球高端酒店和奢华旅游的年消费,到2028年能突破3900亿美元,而2023 年还不到2400亿美元。
像法国雅高集团,既有高端的索菲特,也有平价的宜必思,他们 CEO 巴泽直接放话,到 2030 年要让 “奢侈线” 占集团现金流的比例,从现在的 35% 涨到 50%。
老实讲,雅高这步棋其实挺实在的,毕竟现在有钱人的消费心思变了,与其盯着卖不动的包,不如在 “玩” 上多下功夫。
讲完酒店和航空,你会发现连时尚大牌都动起来了。
宝格丽、阿玛尼这些平时卖珠宝、衣服的品牌,都开起了自己的酒店。
LVMH 母公司 —— 就是管着路易威登、芬迪的那家公司,几个月前刚在英国推出 Belmond 顶级卧铺列车。
他们还和雅高一起搞了艘 230 米长、有 54 间套房的东方快车游艇,明年就从法国出发。
杜嘉班纳、博柏利更直接,跟酒店集团合作,在度假地开快闪店、沙滩俱乐部,一看就是冲着网红效应来的。
伯恩斯坦券商的理查德・克拉克分析得挺到位,现在消费正在从 “买东西” 变成 “买体验”。
以前奢侈品多稀罕啊,现在中产和超级富豪手里都有,独特性早没那么强了。
但一趟要花上万英镑的 “梦想之旅” 不一样,还能让人觉得 “这是我独有的”。
更何况,在社交媒体上晒一场梦幻旅行,比晒个名牌包更容易让人眼红。
我自己也观察到,现在身边稍微有钱的朋友,很少再跟人比谁的包贵了,反而爱聊 “上次去某国住的酒店服务多好”“坐私人飞机去海岛多方便”。
本来想,大家可能就是新鲜劲,但后来发现不是 ——Pew Research 有调查,今年全球八成高收入人群都觉得 “独特体验更能体现身份”,比 “有奢侈品” 的人多了快一半。
Instagram 上 #奢华旅行的帖子量,今年也比去年多了三成,比 #奢侈包的涨幅高多了,很显然,晒体验已经成了新潮流。
不过问题也来了,奢华旅行会不会走时尚业的老路?千禧年前后,时尚品牌为了扩张,开始讨好那些 “有点钱但没富到顶” 的客户,结果经济一不好,这些人最先抛弃奢侈品。
现在高端旅游业也面临这个岔路口。
麦肯锡就说,身家超三千万美元的超级富豪,在豪华旅游消费里占的比例慢慢在降,想 “装高端” 的普通游客越来越多。
今年连低价航空 easyJet Holidays 都宣布要做 “奢侈线”,搞高档酒店、机场快速登机,甚至还加了米其林餐饮,很明显是想抢这块市场。
更让人担心的是供给过剩。
CoStar 预测,到 2030 年全球高端酒店房间数会从现在的 180 万涨到 220 万,比其他档次的酒店涨得快多了。
就说伦敦,今年要新开三家超级酒店,现在已经有18750间高档客房,还有 1618 间在盖。
迪拜也一样,未来几年要加 30 家高端酒店,房间超 1.2 万间,但去年当地高端酒店的入住率已经比前年降了 4 个百分点,再这么加,怕是要供过于求。
定价也是个麻烦事。
疫情后奢侈品品牌趁着报复性消费涨价,豪华酒店也跟着学。
CoStar 的数据显示,今年有些时候高端房型的入住率比去年还低,但就靠涨价撑住了收入。
前 Yoox Net-a-Porter 的 CEO 马凯蒂就提醒,卖给有钱人可以,但不能让他们觉得 “被宰了”。
我觉得这话很对,之前听说纽约有家顶级酒店今年房价涨了两成多,结果入住率降了 6%,投诉还多了 15%,大多说 “不值这个价”,这么干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如此看来,奢华旅游业得好好学学别人的经验,既要避开时尚业的坑,也要学那些做得好的品牌。
爱马仕就是个例子,它是少数逆势增长的高奢品牌,靠的就是长线布局、少生产、慢慢涨价,还保持点神秘感。
爱马仕去年营收涨了 16%,Birkin 包还是限量加排队,一年就涨 5 到 8 个百分点,比其他品牌低多了,客户忠诚度还能保持在九成以上,这方法值得学。
还有布朗酒店所属的 Rocco Forte 集团,人家是家族掌控,一共就 15 家酒店。
这两年房价也涨了,但基本跟成本涨得差不多,没瞎涨。
更重要的是员工培训到位,布朗酒店的门童能准确叫出每位宾客的名字,这种细节才让人觉得 “值”。
毫无疑问,在经济不确定的时候,奢华旅行靠着 “专属体验” 火了起来,成了奢侈品行业的新增长点,还吸引了时尚品牌跨界。
但它也面临着客群下沉、供给过剩、定价争议这些风险,稍不注意就会走时尚业的老路。
其实奢华的真谛从来不是高价和规模,而是私人、细致、有人情味。
如果能像爱马仕和 Rocco Forte 那样,控制扩张速度、理性定价、做好个性化服务,奢华旅行才能走得远,不然再火的狂潮,也可能说退就退。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