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万一平!80亿上海殡葬龙头,高价墓地也卖不动了

今年3月,有着“中国殡葬第一股”之称的殡葬行业龙头老大福寿园,公布了公司2024年度的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福寿园实现营业收入20.78亿元,同比减少20.9%;其中归母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减少52.8%。

这个数据和2023年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

福寿园2023年营业收入26.28亿元,同比增长21.02%;归母净利润7.91亿元,同比增长20.14%。

短短一年时间,这家总资产超过80亿的行业大佬,怎么就从天上掉到了地下?

看来,死人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的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人好比盆中鲜花,生活就是一团乱麻,房子修得再好那只是个临时住所,这个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呀!”

赵本山的小品《心病》中的这句经典台词,可谓是家喻户晓。

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个能让你永久居住的小盒,也不是你想住就能住进去的。

没有人会愿意把自己的骨灰盒露天放着,这就需要花钱买块墓地把它埋起来。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生意,活人的生意有人做,死人的生意同样也有人做。

这个把“阴间生意”做成“阳间第一股”的,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福寿园。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传统的殡葬方式和场所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此时,为客户提供高端及个性化殡葬服务的“福寿园”正在诞生的路上。

那么,福寿园为什么能吃到时代的红利呢?

这是因为福寿园的老东家中福实业当时受民政部管控,而民政部是我国殡葬行业的监管机构,因此中福实业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占了发展殡葬业务的先机。

1994年,上海福寿园由上海中福实业总公司全资设立,总裁是时任中福集团总裁的白晓江。

这一年,上海的年死亡人口约30万人,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殡葬市场看起来似乎是一片蓝海。

在前景一片大好的趋势下,白晓江等人提出了以每块墓地卖3000元、一年销售5万块墓地的计划,准备实现年入过亿的梦想。

但由于缺乏经验、选址不佳、没有名气等原因,福寿园在1996年狂赔了6000多万,逼得中福差点就把自己打包卖出去了。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临危受命的王计生很快想了一招:利用名人效应带动品牌经营。

1996年6月,上海徒步探险者余纯顺先生在罗布泊探险时不幸遇难。

在听闻噩耗后,福寿园专门为余纯顺举办了募捐摄影艺展,并将募捐而来的38万元都赠予了余纯顺的家属。

余纯顺因此亲属深受感动,主动要求将他的骨灰安葬在福寿园。

此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在经过电视台的报道后,福寿园名声大振,当年销售额就从200万飙升到了2760万元。

此后,王计生通过公益活动,吸引了600多位知名人士安葬于福寿园,如阮玲玉、汪道涵等,直接把福寿园的名气打了出去。

2013年12月19日,福寿园在港交所上市。

上市后的福寿园集团的公墓,在业界向来有着“公墓中的爱马仕之称。”

2016年时,福寿园的定制艺术墓平均售价高达33.8万元,成品艺术墓的均价也在10万以上。

2018年,福寿园旗下的“安徽小蜀山陵园”壁葬价格为1万元,而在靠近市中心的“大蜀山陵园”,双人穴碑葬的价格高达13-15万。

据《21CBR》记者查询,上海松鹤园(也属于福寿园旗下)2023年3月中旬开售的新墓区,面积0.6平方米的单/双穴墓,售价34.18万元。

同面积的三穴墓,售价45.78万元,换算成每平方米的价格高达76万元,这个价格远超上海市中心房价。

难道企业上市了就有资格把产品卖的这么贵吗?

当然不是,福寿园还是有真本事的。

福寿园的墓地大多在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逝者家属前往祭扫。

在墓地设计方面,福寿园有意弱化墓地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推出了绿化、雕塑、文化主题墓地,将墓地向风景秀丽、气氛更柔和的公园方向。

这个设计方向,是王计生从巴黎拉雪兹公墓学习后提出来的。

王计生认为传统墓地就是卖坑位,但他要学房地产模式,把墓地设计成景观,包装成"人生后花园"。

这样一来,逝者家属就会觉得墓地不是阴森的地方,而是体面的纪念场所,如此一来福寿园的墓地不就能理直气壮地卖高价了吗?

福寿园另一个敢卖高价的底气,在于其手中充足的土地资源。

福寿园初创时,公墓用地属于国家划拨土地范围,国家对其使用年限和价格并无明确规定,这就使得福寿园可以低成本拿地。

靠着土地政策捡漏,福寿园的运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让福寿园在墓地销售和服务中能够获得高额的利润空间,其毛利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

而随着近年来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国家对墓地的使用审批也愈发严格,导致部分殡葬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福寿园当初吃时代红利得到的土地就成了稀缺资源,这让福寿园在殡葬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减少了竞争压力。

然而,在复杂的中国市场上想要搞垄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哪怕是殡葬行业的老大哥也有夕阳西下的那一天。

从2024年开始,福寿园的买卖便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以福寿园目前的营收状况来看,它的墓地单价依然很贵,公司也没有因为营业额下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目前现金流还算充足。

总体来看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买墓地的人没有那么多了而已。

这是为何?

很简单,口罩时代的来临让很多人已经见惯了生离死别,对死亡没有那么恐惧了。

一句话,不是不需要墓地,而是不再那么迫切地想要购买墓地。

既然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为什么不多想想活着的时候该如何享受,而总是想虚无缥缈的身后事呢?

其次,如果死后不占土地,选择海葬、树葬、花坛葬等生态葬不仅环保,还能拿补贴。

江苏自“十四五”以来已有3万多人选择生态葬,盐城甚至出现了“不留碑、不留名”的树葬。

江苏还对选择生态葬的家庭奖励1000-2000元,使得这种“花钱少、有面子”的生态葬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再者,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墓地真的是你的墓地吗?

1998年,民政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要求,墓地和骨灰存放格位的使用年限原则上以20年为一个周期,到期后需要缴纳护墓费用才能“续租”。

因为土地永远是国家的,个人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所以墓地并不会因为你花费巨款购买下来,给予你永久居住权,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了,墓地到期了让我的后人续费不就行了?

那么问题来了,要是你的子孙后代不愿意交钱续租,你该如何是好?

这个问题相关部门早就替你考虑好了。

公墓管理方会在到期前通知逝者家属续费,并告知逾期不续费的后果。

若家属仍未续费,管理方可能会将骨灰暂时取出,集中存放在指定的区域以便统一管理。

在等待一段时间联系不到家属,或家属明确表示放弃处理的情况下,公墓管理方会按照相关规定将骨灰进行深葬、撒入特定区域等处理。

毕竟,中国每年去世的人那么多,土地资源又十分紧张,总要有逝者腾出地方来给别人住。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花钱买下天价墓地,身后就能一劳永逸了吗?

眼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淡生死,福寿园只能硬着头皮推陈出新。

首先,一方面继续卖高价定制墓,另一方面推出价格亲民的普通墓。

福寿园毕竟是以做高端殡葬服务出名的,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高端墓无论何时都能维持品牌的“高大上”形象,吸引有钱人为企业保持高利润。

低价墓则能吸引预算有限的家庭,扩大客户群体,避免市场被其他低价竞争者抢走。

其次,福寿园也紧跟时代潮流,推出了生前契约和AI数字人服务,即提前和客户签合同,锁定未来的殡葬服务,还和保险公司合作推广。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用技术把逝者的声音、影像做成虚拟人,让家属能通过手机和逝者“见面”。

毕竟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并不是惧怕死亡本身,而是害怕死后被人遗忘,生前契约+AI数字人的服务就可以解决客户的担忧。

从有利的方面来看,生前契约能让福寿园提前拿到钱,让公司收入更稳定,不受短期经济波动影响。

不过,生前契约目前在国内还不普及,很多人也是很忌讳提前谈身后事的,推广起来很难。

另一方面,AI数字人虽然可以达到让逝者和家属“见面”的效果,但价格太高客户可能不会买账。

此外,数字化服务技术投入大,短期内很难赚钱甚至可能亏损。

说来说去,一切都离不开“赚钱”两个字,福寿园新推出的策略从本质上看还是冲着有钱人去的。

可目前的现状,明明是“死不起”的穷人比有钱人多得多,他们生前背着几十年的房贷,死后住不起几十万一平的墓地。

生无安居之所,死无葬身之地,这就是大多数普通人的一生。

既然生前都那么累,死后的事谁还愿意管呢?

反正两眼一闭什么都不知道了,墓地有没有其实也无所谓了。

— END —


参考资料:

1、时代周报:《高端墓地卖不动了?福寿园墓穴单价、销量齐下跌,上海地区领跌》

2、第一财经日报:《殡葬行业是否暴利?福寿园86%的收益来自服务》

作者:TWYMG

编辑:一乙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财经   墓地   殡葬   上海   高价   龙头   万一平   福寿   逝者   家属   公墓   民政部   生前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