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吏异术
明代成化年间,有一书生姓许名昊,世代儒业,迫于生计,在县衙他担任司吏之职。虽身为小吏,却始终未荒废学业,每日读书习字,不曾懈怠。
恰逢科举之年,负责主持考试的学道遭遇丁忧,不得不离职守孝。新来署理的官员见科举日期临近,便决定以岁试成绩靠前的考生充作科余,参加录遗试。此次录遗试的论题为《三十六宫都是春》,许昊见考官们正在一起探讨论题含义,心中一动,主动上前说道:“小人曾读过些书,对此论题也算熟悉。”负责考试的文宗听闻,便给了他试卷。许昊提笔作答,文章见解独到,文宗看过大为欣赏。
次日,文宗拜见巡按御史,极力推荐许昊参加科举考试。巡按御史起初因许昊并非正途出身而犹豫,文宗解释道:“祖制中,科举名额内原本就设有五个名额,专为像吏匠这类有才能、通文墨、明经义之人准备。”巡按御史这才同意,将许昊的名字列入本邑诸生名册。
考试结束,许昊的文章本已中选,却因他异途出身,最终被搁置在副榜。待发卷查看时,才发现他名列前茅,原本可以金榜题名。经此一事,许昊心灰意冷,不再留恋科举仕途,转而一心向往方外之道,踏上云游之路。
这一云游,便是四十年。直到七十多岁,许昊才返回故乡。他平生好酒,一日在县城饮酒大醉后归家。行至古城一处偏僻小路时,遇上三个贼人。贼人恶狠狠地说:“把衣服脱了,饶你不死!”许昊醉意朦胧,笑着反问:“就算你们得了我的衣服,就能逃脱吗?”贼人见他如此,正要施暴,许昊却在暗中默念咒语。顷刻间,三个贼人如同被钉住一般,直挺挺地站在原地,动弹不得。
许昊回到家中,并未向家人提起此事。天将破晓时,他唤来儿子,告知:“昨日我在某处制住了三个恶少,你去把他们解开。”并将破解咒语传授给儿子。儿子赶到那里,只见三个贼人瞪着眼睛,僵立在原地。儿子念动咒语,三贼才苏醒过来,慌忙逃窜。
此事传开后,远近之人方才知晓许昊身怀异术。此后,但凡有人遇到疑难之事,怀着诚心向他请教,许昊皆能准确预言,从未失手。这位传奇许昊最终享年百岁,安然离世,他的故事也在乡间久久流传。
道士隐身
在原邑的西山风峪之中,有一座泰山寺。寺庙周围古柏参天,环境清幽,常有读书之人在此静心修习。一日,寺中来了一位远方的道人。这道人衣着朴素,风尘仆仆,却自有一股出尘之态。寺中的诸生见他形单影只,便纷纷拿出饮食招待他。
道人在寺中住下后,偶然间染上了疾病。诸生们毫不嫌弃,悉心照料,端汤送药,日夜不离左右。道人心中感激,病愈之后,便向诸生告辞,离开了泰山寺。
时光匆匆,半年之后,道人再次来到了泰山寺。他对诸生说道:“诸位对我的厚爱,我一直铭记于心,却未能报答。此次前来,便是为了向大家致谢。”诸生们听闻,都十分高兴,热情地将道人留下,一连住了两晚。
一日,道人问诸生:“你们这里可有铜器或者锡器?”诸生们回答说:“没有。”道人抬头,看到了寺中的铁灯檠,便说道:“这铁灯檠也可以。”那铁灯檠有好几斤重,道人却轻松地将它举起,然后用锤子将其敲碎。接着,他生起熊熊烈火,将碎铁放入火中熔炼。铁渐渐熔成了铁汁,道人伸手抓了几把土,一次次地投入铁汁之中,同时对着铁汁吹气。如此反复几次后,道人说道:“成了!”
等到铁汁冷却,竟然变成了一锭赤金。道人将这锭金子递给诸生,说道:“这点金子,就当作你们读书的灯油钱吧。我即将远行,只是还未去过县城,不知哪位能陪我走一趟?”
第二天,一位诸生便陪着道人前往县城。事情办完后,天色已晚,诸生返回泰山寺。有人问那道人:“你暮夜独行,难道不害怕吗?”道人回答说:“若是遇到暴徒,我自有办法让暴徒看不见我。”有人听了半信半疑,好奇地问:“那您能不能让我们现在就看不见您?”道人笑着说道:“可以。”说完,他抓了一把土向上抛去,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可奇怪的是,大家还能听到他的声音,他一步步地随同诸生前行,一边与诸生们问答,似乎就在众人身边。
众人都十分害怕,连忙说道:“我们知道您的本事了,请您快现形吧。”话音刚落,就听到一阵像是浑身抖落尘土的声音,道人便又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道人又在泰山寺住了一晚,便再次准备离别。诸生们请求道人传授他们将铁灯檠炼成金子的方法,道人却严肃地说:“此事并非易事,我不敢轻易泄露。若是泄露了,恐怕会招来雷火之灾。”诸生们又问他何时再来,道人只是微笑,并不作答,飘然而去。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