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特朗普公开罢免美联储理事,货币发行权之争白热化!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特朗普罢免库克一事,表明美国在货币发行权方面的争斗已发展至白热化阶段。”

事情源于8月25日,特朗普于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布针对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的免职声明。缘由是库克在房产申报方面存在疑点,她先后将密歇根州与佐治亚州的两处住宅,均申报为主要住所。在美国,若申报主要住所,房利美、房地美或房地产住房管理局会提供优惠利率,但规定只能有一处主要住所。所以,库克这种申报行为,存在骗取优惠房贷利率的可能性,也因此引发特朗普对其采取免职举措。

库克对此表示不服,于8月28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除特朗普外,还包括美联储及鲍威尔。她在起诉文件中驳斥特朗普的指控,称其所谓指控属“欲加之罪”,认为特朗普真实目的是试图操控美联储理事会、破坏美联储的独立性。同时,库克指出特朗普的罢免令违反《美国联邦储备法案》,因该法案明确规定,美国总统罢免美联储理事须具备充分理由。

在法律界的普遍认知中,罢免相关人员的“充分理由”通常包含三类情形:工作效率低下、玩忽职守,以及在职期间存在不当行为。显然,特朗普对美联储理事库克的攻击,指向的是第三类情形,即主张库克存在在职期间的不当行为。

当前争议的核心在于,库克及其律师提出抗辩:特朗普所指涉的房地产贷款申请相关事宜,发生于2021年——也就是库克当选美联储理事的前一年,该行为并非发生在其任职期间,因此不属于“在职期间不当行为”的范畴。库克方面认为,特朗普无权将任职前的事项作为要求其辞职的依据,该事由并不在“充分理由”的涵盖范围内。

为佐证该观点,库克的律师还举例说明:即便特朗普能列举出库克大学时期曾有不按交通信号灯过马路等过往行为,此类任职前的琐事也无法证明其拥有罢免库克现任美联储理事职务的合法权利。

库克的律师提出,即便库克存在过错,该行为也并非出于故意欺瞒,更未导致任何主体遭受实际损失。这一主张涉及法律领域的重要概念——“实质性损失”。这是一项重要法律原则:认定他人构成犯罪,需同时满足两个要件,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意图,客观上给第三方造成了实际损失,二者缺一不可。

因此,库克认为特朗普的相关举动是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前所未有的攻击,而罢免她的行为将给美国经济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基于此,库克提起诉讼,核心目的是请求法官立即向其出具一份临时禁止令。

所谓临时禁止令,是指在诉讼程序进行期间,禁止美国总统或美联储采取剥夺其美联储理事职位的行为的法律文书,即只要诉讼尚未终结,她的美联储理事职位就不得被罢免。

在库克提交起诉文件的当日,最初提供相关文件的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作为行政部门,通常依从特朗普的指令)另行提交了一份文件。该文件指出,库克还拥有第三处房产,且该房产的住房贷款存在问题。

例如,库克最初为某处房产申请的是第二住宅性质的贷款,后续却将其转为投资房(即出租房)。通常第二住宅的按揭抵押贷款利率更低,出租房因风险较高,利率则相对更高。

尽管此事本身发生于库克担任美联储理事之前,但在其任职期间,她对该房产状态的申报口径,与房产实际用于出租的情况并不相符。这一情形使得相关问题转化为库克在职期间的不当行为,进而导致整个诉讼案件的局势立刻趋于复杂。

显然,鉴于此案关乎美联储这一“百年机构”的根基——即央行独立性与货币发行权,其本质是一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法律博弈。

我们几乎可以确定,无论一审法院作出何种判决,该案必定会进入上诉程序,最终极有可能提交至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对案件作出最终裁决。

在最高法院,特朗普目前拥有6:3的优势格局——即6名大法官持保守派立场,3名大法官倾向于民主党。且在今年的多起判例中,最高法院多次支持特朗普的主张。

不过,今年5月的一项裁决中,最高法院虽暗示总统特朗普有权罢免部分联邦独立机构的负责人,却特意明确该决定不适用于美联储。究其原因,在于美联储是一个组织结构独特的私营实体。需着重强调:美联储是私营实体。

我此前曾提出美联储为私有机构的观点,却遭到不少人质疑,他们认为“美联储作为国家中央银行,不可能是私有”。

事实上,只需查阅美联储系统的注册文档便可知晓:其注册地为特拉华州,从基本法律定性来看,它属于私人机构,是一家私人公司。美国最高法院在今年5月的裁决中,再次明确指出美联储是结构独特的私营实体,而非政府机构,表述极为清晰。因此,今后不应再存在这方面的质疑。

目前,外界普遍认为,特朗普试图控制美联储、夺取美国货币发行权的战略意图已昭然若揭。从其行动轨迹来看,该意图的推进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掌控美联储理事会;第二步是更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第三步则是夺取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控制权。

首先看第一步。众所周知,美联储设有由7人组成的理事会,办公地点位于华盛顿。当前,该7人理事会中,沃勒与鲍曼已倒向特朗普阵营,成为其坚定支持者,且二人持明确的降息立场。

此外,特朗普还成功迫使库格勒提前离任。尽管媒体并未披露库格勒提前6个月辞职的具体原因,但这一情况不禁让人联想到库克的遭遇——即可能因被抓住把柄,在“要么主动辞职,要么被曝光相关问题”的压力下选择离职。当然,这一推测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支撑。

库格勒被迫离职后,特朗普计划将其“国师”斯蒂芬·米兰推上该职位。若再成功扳倒库克,并安插一名心腹填补空缺,那么华盛顿的美联储7人理事会中,特朗普阵营将掌控4票,从而稳稳占据多数席位。那么,拿下美联储7人理事会究竟有何益处?其实际作用实则极为重大。

第一,可借此架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即便鲍威尔不愿配合,但其仅有一票表决权,若其阵营仅三人,而特朗普阵营占四人,便可扩大内部分歧,通过多数表决否决少数意见。

第二,能够绕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该委员会共19人,由7名美联储理事、5名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以及另外7名无投票权的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组成,其中仅有12人拥有投票权。

这一权力的影响力极大,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实则是决定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核心机构。不过,美联储7人理事会掌握着部分工具,可借助这些工具实现实际降息效果,从而绕开由19人组成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举例而言,美联储7人理事会有权通过单方面投票作出决定,降低准备金利率(IORB)——此术语对鸿学院学员而言并不陌生,其即“天花板利率”。之所以能如此操作,核心在于调整该利率的权力,可由7人理事会自行通过单独投票来决定。

准备金利率(又称“天花板利率”),是美联储向银行准备金账户支付利息的利率。比如当前该利率上限为4.4%,而作为“利率下限”的隔夜逆回购利率为4.25%,介于两者之间的数值即为联邦基金有效利率,目前为4.33%。

若通过7人组成的联邦储备理事会强行推动降息,可在无需19人组成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同意的情况下实现利率下调。

具体而言,理事会只需经4人投票同意,即可将4.4%的准备金利率强行降至4.3%;而隔夜逆回购利率因需经公开市场委员会集体决策并获多数票通过,其数值无法变动。在此情况下,新的准备金利率(4.3%)与隔夜逆回购利率(4.25%)之间形成的联邦基金有效利率,可能会降至4.27%。

简言之,通过这一方式可绕开19人的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实际利率从4.33%降至4.27%。尽管此次下调幅度仅为6个基点,但类似操作可多次实施。这一过程表明,大量权力掌握在7人理事会手中,只要争取到理事会的多数票支持,就能绕开公开市场委员会实现变相降息。因此,掌控7人理事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第一步。

第二步,需等待明年5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任期届满。届时,特朗普可安排亲信接任美联储主席一职,此点并无悬念。

不过,鲍威尔卸任主席后,仍可继续担任美联储理事,其理事任期将持续至2028年1月底。对特朗普而言,明年5月鲍威尔仅辞去主席职务、却继续留任理事会的局面,是他极不愿看到的。因此,到明年5月,特朗普需将鲍威尔彻底逐出整个美联储系统,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另行谋划策略。

第三步是夺取公开市场委员会控制权,以彻底掌握美国货币发行权,玩更激进的货币政策大放水。

公开市场委员会由19人组成,除7名美联储理事会成员外,还包括12名地方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其中12人拥有投票权(亦称“票委”)。具体来看,7名理事会成员均具备投票权;12名地方联储银行行长中,仅5人拥有投票权。

在所有地方联储银行行长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地位特殊,始终拥有投票权,可称为“铁帽子王”。其余4个投票席位,则由另外11家地方联储银行行长轮流担任,这便是该委员会的基本构成。在实现对美联储理事会的控制后,特朗普将获得一项新权力——对地方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再任命权。

根据法律规定,美联储理事会需每五年对12家地方联储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进行一次重新投票授权,下一次投票将于明年2月举行。

以往,这一投票多为程序性仪式,各地方联储银行行长通常均能顺利获得连任。但当前情况不同,在特朗普谋求掌控美联储的背景下,明年2月的这次重新任命投票变得极为关键。若特朗普能在明年2月之前成功免去库克的相关职务,便可实现对美联储7人理事会的控制。而掌控后的7人理事会,将能够借助此次重新任命的程序发挥影响力。

所谓再任命程序,即每位地方联储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均需经美联储7人理事会投票表决,以确定是否通过。因此,只要掌控7人理事会,便能掌握对12家地方联储银行行长的任免权,决定其是否留任或被免职。

若某地方联储银行行长立场过于鹰派,理事会可直接否决其任命;即便重新遴选候选人,最终仍需经理事会投票,若理事会不认可,遴选需反复进行,直至选出符合其要求的人选。通过这一方式,可逐步清除立场强硬的鹰派地方联储银行行长,不过该过程需一定周期。

但此环节存在一个问题:即便特朗普可通过理事会否决地方联储银行行长进入公开市场委员会的资格,然而如何将自己的亲信安插至地方联储银行担任行长,目前这一路径尚不明确。

首先,纽约联储银行行长地位特殊,堪称“铁帽子王”,特朗普无法对其职位进行变动。该行长始终是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拥有投票权,无论人事如何调整,其票委身份都不会改变,这一情况无法改变。

其次,关于地方联储银行行长的任命权,即由谁推荐候选人担任行长,实际由各地方联储银行自身的董事会负责。例如,圣路易斯联储银行的行长推荐事宜,便由圣路易斯联储银行董事会主导。而该董事会中的董事,又分为A、B、C三类。

A类董事属于“铁帽子王”,可长期留任圣路易斯联储银行董事会,无需通过选举产生。B类董事共3名,由圣路易斯联储银行管辖区域内的银行成员投票选举产生。C类董事同样为3名,需由位于华盛顿的美联储7人理事会任命。

由此可见,华盛顿的美联储理事会虽有权否决地方联储银行行长的再任命,却缺乏足够能力直接安插亲信担任行长,这就可能形成再任命僵局:地方联储推选的候选人遭7人理事会否决,而7人理事会倾向的人选又不被地方认可,双方陷入僵持。

若特朗普成功获得美联储理事会的多数席位,便能解锁美国货币发行权运作中的多种方式。最终,这必然会导致美联储的独立性遭遇百年未有的重大变革。

正是鉴于这一潜在的重大危机,华尔街必然会展开反击。

据悉,特朗普提名米兰接替库格勒的任命听证会将于下周举行,此次听证会很可能成为一场“前哨战”。也就是说,在此次听证会上,原本无关紧要的问题,如今会被提上议程并成为争议点——究其原因,在于特朗普试图罢免库克、以夺取美联储理事会多数席位,华尔街对此理应作出反应。

与此同时,通过这场听证会,还可测试共和党参议员中,有多少人真正愿意支持特朗普夺取货币发行权,以及他们的支持力度有多大、愿意为此承担多大风险。

事实上,共和党的重量级参议员长期以来一直警告特朗普不要动鲍威尔,民主党参议员对此态度基本一致,均要求特朗普不得干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当前围绕米兰的任命,两党参议院高层将如何博弈,成为关键看点。目前已能听到国会助理透露的信息,称米兰的听证会堪称一场政治立场的较量,更是对特朗普的跨党派公投。

这一表述颇具深意。究其根本,特朗普的相关举动——如试图超越宪法范畴,直接动用任命权干预美联储主席任命,或撤换美联储理事会任一成员——本质上都是对现有法律制度的挑战。

两党高层对特朗普此举的容忍程度,成为这场政治公投的核心议题。

关于美联储独立性,特朗普的核心幕僚米兰有句代表性言论:“美联储的独立性由国会赋予,如今是时候检验国会是否仍愿支持这一独立性。”显然,若米兰进入美联储,必然会对美联储的独立性造成颠覆。

事实上,无论特朗普罢免库克的行动最终能否成功,当前金融市场已对此显现出明显的反应。

周五,黄金与白银价格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其中黄金更是刷新历史新高,白银则创下十余年来的峰值。

其实,在7月26日的年中分析会上,我们曾作出预测:特朗普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强力冲击,将导致国债收益率曲线呈现陡峭化趋势。这意味着,在9月16日至17日美联储启动降息的同时,长期国债收益率未必会随之下降,反而有可能出现反向上涨,一如去年的情形——去年美联储自9月起开始降息,累计降息100个基点,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反弹幅度却超过了100个基点。

用对冲基金的行业术语来说,若出现冲击美联储独立性的情况,对冲基金在市场中会采取何种操作?答案是必定会做多2年期国债、做空10年期国债。

需明确的是,长期国债收益率上涨将成为全球各国国债市场的普遍现象,且具备全球耦合性,或在耦合过程中呈现共振特征。而长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涨并带动多国同步上涨,将酝酿从一场小风波升级为大风暴的潜在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财经   理事   货币   宋鸿兵   库克   理事会   鲍威尔   利率   银行行长   联邦   独立性   最高法院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