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近又在贸易上对中国下手了,9月12日,美国商务部直接把32个实体扔进实体清单里头,其中23个是中国公司,这些公司主要搞半导体和生物技术,美国说这是为了挡住技术流向中国军方现代化。这样的动作摆明了是为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的经贸会谈造势,会谈定在9月14日开,时间点卡得死死的。结果呢,中方没惯着他们,9月13日不到半天工夫,中国商务部就连着甩出两项调查,一项是反歧视调查针对美国对华集成电路的管制,另一项是反倾销立案瞄准美国进口的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调查期三个月,还能延长,这下子直接戳中美国芯片行业的痛点。这样的快速反击,让人觉得中方这次是真来劲了,不想再让美方随便玩小动作。
这事儿一出,波及的不止中美,欧盟也跟着紧张起来。特朗普上台后,贸易保护主义那套老把戏又上演了,他9月9日左右就给欧盟那边打电话,催他们对中国征收高达100%的关税,理由是惩罚中国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一方面想借这事儿压俄罗斯停下乌克兰那边的动作,另一方面还能推销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给欧洲,顺带捞点政治分数。毕竟中国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印度也排第二,美国觉得卡住这两个,就能断俄罗斯的财路。但欧盟可没那么容易上钩,他们直接踩刹车,拒绝了这个提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团队评估下来,这100%关税要是真落实,欧洲的经济得遭多大罪。
先说说欧盟为什么怕。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贸易额超8000亿欧元,德国的汽车、法国的高端消费品、意大利的机械设备,全都离不开中国市场。加100%关税,电子产品、汽车、药品这些日常东西的价格得飞起来,欧洲本来通胀就高,现在再这么一折腾,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直线上升。欧盟内部报告显示,这样的关税会让欧洲产业链断裂,尤其是汽车业,大众、宝马这些巨头在中国卖得火热,要是中方报复,欧洲工厂订单一少,失业率就得蹿升。德国媒体直言,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这些国家公开表态,不会跟着干。欧盟政策讲究27国一致,冯德莱恩再怎么在政治上附和美国,经济账一算,大家都摇头。
中方的反制让欧盟更清醒了。美国加实体清单才一天,中方就回击芯片调查,这速度和力度说明,中方这次不退让。要是欧盟跟风加税,类似的反制措施很可能砸到欧洲企业头上。中国外交部反复强调,正当权益受损就坚决反击,这不是空话。欧盟和中国经贸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欧洲的绿色转型、新能源汽车,全靠中国供应链。要是失衡,欧洲首当其冲。相比美国在美国本土隔岸观火,欧盟离中国市场太近,风险大得多。特朗普想拉欧盟下水,但欧洲人算得清,政治一致换不来经济稳定,跟上美国就等于砸自己脚。
特朗普的提议其实不新鲜,他第一任期就对中国加关税,现在第二任又旧戏重演。但这次针对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关税”,欧盟觉得太冒险。中国买俄罗斯油是能源安全需要,欧盟自己也还在逐步淘汰俄罗斯能源,到2027年底才完全停购。要欧盟突然对中国下重手,不仅帮不了忙,还会激化中美矛盾,欧洲夹在中间两头不讨好。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9月15日公开说,美国不会先对中国加关税,得欧洲带头。这话听着像推责任,其实暴露了美欧的分歧。美国把中国当头号对手,欧盟更多是经贸伙伴,不想彻底切割。
欧盟的拒绝也反映出内部现实。27国利益不一,德国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出口,法国在意奢侈品市场,意大利机械业也指望中国订单。加税后,中方要是启动类似调查,欧洲芯片供应商、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得跟着遭殃。欧盟最近在对俄制裁上更倾向小打小闹,比如瞄准影子油轮和特定银行,而不是大动干戈碰中国。这样的选择接地气多了,欧洲人知道,工厂订单、农民收成、市场份额才是真金白银,不能为美国政治冒险买单。
回看整个事件,中方的“立威”姿态起到了关键作用。过去中美贸易摩擦,中方有时会忍一忍,但这次实体清单刚出,反制就跟上,信号很清楚:谈判前别耍花招。西班牙会谈虽在进行,但美方筹码明显弱了。欧盟看到这点,更不愿趟浑水。特朗普继续在G7和NATO框架下施压,提议50%到100%关税,但欧盟评估经济代价太高。德国总理办公室已经在让企业评估风险,欧洲新能源领域反而更需要和中国合作,电池、稀土这些离不开中国。
长远看,这事儿暴露了美欧对华策略的裂痕。美国想全面脱钩,欧盟求平衡发展。特朗普的强硬可能短期内压住盟友,但经济逻辑摆在那,欧盟不会做冤大头。中方通过快速行动,提醒大家,对华贸易不是儿戏,得掂量后果。欧盟这次刹车,是理性选择,也让全球贸易格局多了一丝不确定,但至少避免了更大冲突。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一贯这样,第一任期加关税覆盖数千亿中国商品,现在又瞄准能源链条。但欧盟学聪明了,不再一味跟风。2025年上半年,特朗普就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关税,欧盟也调查过,但没全面开战。现在面对100%提议,欧盟更谨慎。贝森特的话点明,美国等欧洲先动,就是怕自己单干吃亏。中国反制芯片后,美国半导体业压力山大,英特尔、AMD这些公司股价波动,欧盟企业如ASML也得小心。
欧盟的对外政策总得顾及成员国,匈牙利亲俄,斯洛伐克经济小,承受不起贸易战。冯德莱恩在议会演讲时强调对俄压力,但工具是精准制裁,不是广撒网。中国是欧盟最大进口来源,2024年贸易逆差超3000亿欧元,加税只会雪上加霜。欧洲通胀本就顽固,能源危机后遗症还在,药品、机械涨价会直接打脸消费者。
中方的调查不光是反击,还在护自家产业。模拟IC芯片是汽车、工业控制核心,美国占市场大头,反倾销能给中国企业喘息空间。反歧视调查针对美国出口管制,证据链齐全,商务部公告列得清清楚楚。这让欧盟看到,中方有备而来,不会坐以待毙。特朗普想借欧盟之力,但欧洲人算账:中国市场丢了,俄罗斯油也没那么容易断,得不偿失。
全球供应链角度,这事件提醒大家,贸易战没赢家。美国实体清单加了23家中国公司,如GMC半导体,这些企业本就受限,现在更难进口美方技术。中国反制后,美国芯片出口到中国可能受审查,影响供应链稳定。欧盟夹缝中,宁愿维持现状,也不冒险。2025年中美会谈虽谈机制化合作,但实体清单没撤,摩擦还在。
总的来说,中方这次反制及时有力,欧盟的刹车是明智的。贸易本该互利,美国的单边主义让盟友头疼。未来中美欧三方博弈还会继续,但经济 interdependence 摆在那,谁也不想自断臂膀。这事儿接地气地说,就是大家都在算小账,大国之间也没那么容易撕破脸。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