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城东北20千米,古营集镇政府东南5.5千米有村落名前安庄,隶属古营集镇杜庄行政村,聚落呈南北长块状,南北街1条,村庄总面积0.28平方千米,居民216人,汉族。有李、张、赵、周、孙、苗、刘7姓。清康熙间(1662—1722年)安氏自后安庄(今属古营集镇)分此建村,因位旧居之南,故称前安庄。
麦田
在前安庄村南麦田里静静立着一通石碑,乃清代成武籍武进士张明台之墓碑,大清宣统三年立。墓碑下半部分埋入土中。墓碑由孙子琠等立,外孙聊城拔贡傅淦撰
曹县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网友提供
张明台
清乾甲寅科武举,乙卯科(1795年)进士,历任靖江营守备、青州营都司、潜山营游击、颍州营游击、安徽中军参将、江南江宁城守副将、署理寿春总镇、南京总兵(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丁酉乙亥科监试武闱,诰授武功将军等。
张明台,今成武县东张庄人。东张庄位于成武经济开发区北 1.5 千米处,东邻任楼,西邻文亭街道田庄,南邻王林,北临枣曹路。总面积10.7 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 0.4 平方千米,房屋 265 幢,居民 240 户,人口 726 人,有张、刘、王、黄、赵等姓。清雍正年间,城西金庄张世濮迁此立村,名张庄。民国七年,张氏建酒坊 3处,生意兴隆,曾名槽坊张庄。因近有张庄,后更名东张庄。
张明台家族也算成武的大族,成武志有记载。前安庄安氏将庄子卖与张氏,所以张明台去世后葬于此,才有了今日看到的张明台墓碑。
张明台,乾隆乙卯科(1795 年)武进士,官至南京总兵(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
其曾祖张同升,字公捷,号雪岩,康熙乙酉年(1669 年)拔贡,任陵县(今山东省德州市东南)教谕。博览群书,文才名重一时,向他求教的人很多,以致于经常把求教者安排在不同的房间,分批进行辅导。恬淡寡欲,生活清贫,尽管求他书写碑文的人络绎不绝,他从不向来者收取金钱,“时人既重其学且高其行”。公务之余,以写文章自娱,著有《自怡文集》行世。
其父张翊昌,字翼廷,监生,重义轻财,乐善好施,死时有很多不相识的人吊唁。
其兄张明桂,字毓皋,邑庠生,为人孝友,慷慨好义。张明桂子张葆中,戊子科(公元 1768 年)副贡,工诗,另子张葆烈也善工诗。
其女婿聊城的傅继勋,在安庆与张明台共事,有才干,张明台将女儿配于傅继勋,后生七子,个个优秀。其三子傅淦孙子傅斯年,为民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代理过北大校长。
附:
戏惩地痞恶棍
张明台在南京做官的时候,南京人喜欢养蝈蝈,很多官宦人家都养几笼子,欣赏其叫声。而一些地痞流氓也跟着附庸风雅,养起蝈蝈来。一时炒的蝈蝈价格非常高。所以,南京市场上卖蝈蝈的也就有了市场。不少穷苦百姓为了生计,漫山遍野地捉蝈蝈到南京去卖。
一天,有个乡下人捉了不少蝈蝈到南京市场上去卖。没想到,刚走到蝈蝈市场街头,就碰上了一群地痞流氓。他们看其是个乡下人,就一轰而上,把蝈蝈给抢了个精光,还把这个乡下人打得左臂骨折,满脸鼻血。那人只好拖着胳膊,哭着到衙前找张明台告状。
张明台早就对这帮地痞流氓了如指掌,恨之入骨,正找不到茬口惩治他们。经询问,这个乡下人原本是个孝子,家中父母病重,他还指望着把蝈蝈卖了换点钱,急着买些药物给父母治病。
张明台闻听此事,怒上心来,决心要惩治这帮恶徒,还乡下人一个公道。就问乡下人,还认得那些抢你蝈蝈的人吗?乡下人说:那帮人穿着奇装异服,打扮的奇形怪状,很容易辨识。于是,张明台就让其带路,上街寻找那帮恶徒。
那帮地痞恶棍流氓成性,肆无忌惮,抢人东西打了人,根本就没当回事,竟在原地斗起蝈蝈,玩耍起来。张明台这次带得人马很多,一声令下,把他们统统抓了起来,一个也没漏网。
押到堂上,这帮地痞还趾高气扬,叫叫嚷嚷,若无其事。张明台把惊堂木一拍,呵斥道:“大胆恶徒,竟敢藐视公堂。”喝令衙役每人痛打三十大板。一阵痛打,直打得这帮地痞恶棍屁滚尿流,嚎啕求饶。
张明台一看时机已到,猛拍惊堂木,一帮人等只吓得心惊肉跳,不知所措。张明台让他们把各自所抢蝈蝈的数量从实招来。待数字报上,签字划押。张明台按其各自所抢的数量开出罚单,每抢一个蝈蝈,罚 48 两纹银。
此令一出,这帮地痞个个目瞪口呆,认为罚得过重。况且争抢时,他们有的抢到母的,有的抢到死的,有的抢到伤翅掉腿不会叫的,认为一样罚款有失公道。
张明台惊堂木一拍,大声斥道:“母驴,叫驴都是驴,都得一样罚。若抢了伤的或死的,更要加倍处罚。若有耍赖者,大刑侍侯!”
一听说要加倍罚款,大刑侍侯。这帮平时跃武扬威、欺压善良、横行霸道的地痞个个吓得面色如土,不敢言语,只得低头任罚。
张明台戏惩了这帮地痞恶棍,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城武田家杂咏
张葆中
东风料峭柳芽肥,掩映疏篱白板扉。
最好日斜天欲暮,子规声里荷锄归。
柳荑食罢食榆钱,正是融和二月天。
采到槐芽春欲尽,农家风味自年年。
叠鼓神祠拜祝忙,祈蚕争秦马头娘。
怜他荆布贫家女,织得绮罗未识香。
小麦芃芃覆垄黄,腰镰争割兴尤狂。
笨车乌牸村村急,妇女儿童一例忙。
拾棉好趁晓霜微,叶瘦花稠愿不违。
忙到贫家小儿女,为侬制得嫁时衣。
一年曾几醉村醪,曝背茅檐兴转豪。
共说今秋收黍好,瓮头夜火煮希熬。
注:希熬,侬家以黍酿酒名之曰希熬。
城武四时祠
张葆中
树花如锦草成茵,何处寻芳景物新?
指点长堤堤外路,小桃红闹吕台春。
西湖风景近如何?羽扇临流载酒过。
夹岸菰蒲新涨满,夕阳人唱采莲歌。
到眼繁华不当春,魏村佳景正霜晨。
误他年老看花客,一倒花红认未真。
曾闻樵唱说堂沟,昔日遗踪好在不?
木落山高枯草白,空余冷月上貂裘。
参阅文献:曹县地名志、成武县村落、成武志、伯乐文化志等
曹县文物保护单中心提供墓碑照片。
作者:孙智敏,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乡土文化研究者,头条号:老虎69090。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