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真的越来越魔幻了!
这几年,网络上好像人均身价过千万,“30万是小钱”“谁手上没有100万”。
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40岁家庭存款有1个亿才有安全感。”
如果你也刷到过这种言论,恭喜你,被“网络富豪”骗了。
今年公布的《胡润财富报告》让这类人啪啪打脸:中国高净值家庭净资产有600万元,在国内只占比1%。
所以,网上那些喜欢 “显摆” 的人,要么在口嗨,要么在表演;真正的富人,正忙着降杠杆、换美元、买黄金,根本没时间发微博。
但更残酷且现实的是,那1%的真富豪,如今也开始紧捂钱包过日子了。
什么是高净值家庭?
这里面说的是高净值家庭,是指需要扣除房贷、车贷、信用卡等所有负债后,能自由支配,用来投资和消费的钱达到600万,才能算高净值家庭。
胡润榜公布,2024年中国超600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414.20万户,有600万存款的更少了,只占这部分人群的4成。
如果问在中国,有多少资产过1000万的家庭,答案是206.6万户。
过1亿的就更少了,只有十三万户。
报告中,不管是600万、1000万、1亿、还是3000万美元的资产家庭,人群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四年间,外有全球加息、汇率颠簸,内有楼市冰封、股市阴跌,多重夹击之下,资产宽裕度下降了近三成。
根据胡润的报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全世界有钱人的“钱包厚度”都在不断瘦身,曾经花钱不眨眼的群体,如今集体切换成“省电模式”。
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这几年楼市、股市的接连暴雷。
其中,1000万以上资产的富人家庭,职业变化最能反映楼市对富豪的影响。炒房客直接从2021—2024年4年平均的10%,降至5%,真的是想炒都炒不动。
投资上,也是“雷点”不断,A股震荡、港股低迷、私募爆雷频发,让“钱生钱”变得越来越难。
轰动一时的中植系暴雷,就有15万高净值人群牵涉其中,有些大投资者瞬间亏损几十亿。
第二点暗流更刺眼,就是这几年“润”出去的人变多了,特别是疫情后。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就有1.52万名高净值人士移民,位居全球百万富翁流失之首。
主要流向新加坡、阿联酋、美国,以家族办公室、离岸信托形式带走资产。
而这几年国内富豪的排名,也出现了很多变化。
张一鸣取代了钟睒睒,成为中国首富;马化腾取代黄峥,以3200亿元人民币排名第三。
总的来说,有钱人的“座位表”正在经历剧烈洗牌。
有钱人这几年的资产减少,同样改变了他们的花钱方式。大家开始变得保守,从原来的“创富期”变为“守富期”。
报告中,“最想要的事物”第一第二名,依然稳定发挥,分别是健康和幸福,但比例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显然这两项比往年更重要。
有点让我意外的是,在2021年排在第十的金钱,今年居然排在第三,看来富豪都在担心手头资金不足了。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以前比较关注的房子、车子、股票、豪宅、游艇——这些都不再是排第一的了。
例如在奢侈品消费方面,排在首位的居然是科技产品,占比62%;而腕表、私人飞机等传统奢侈品的消费占比分别减少了38%和44%;其中购买汽车的预算从78万元降至66万元。
曾经占据主导的“为面子花钱”,正让位于“实用主义”。
心态上的变化影响的不只是消费,还有投资。
2019年,富豪资产投资出现骤变,当时黄金配置只占6.3%。
但到了2025年,黄金连续5年成为投资首选,占比更是达到15.7%。
而以前大热门的房产则连续五年占比都在减少。
种种数据都说明:“把蛋糕做大”的本领已失灵,“把自己那块蛋糕看紧”成了新的必学技能,这或许正是观察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微观切面。
这份报告中的变化趋势,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经济趋势、行业兴衰、财富逻辑的转变。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不像有钱人有那么大的容错率,应该学会从报告中提炼出对自己有实际价值的信息,而非单纯的“看热闹”。
首先,目前整个家庭资产逻辑变了,别再盲目赌房产。
富人炒房客比例腰斩(从10%→5%),数据已经说明靠“买房躺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普通人更应该重新审视房产,虽然在一线核心地段房产仍具防御性,但不可否认,性价比在降低。
远郊、老破小、无产业支撑的地段,房价看似跌到位,其实流动性已经枯竭,不要投资当接盘侠,守好自己的积蓄。
有钱人现在首要目标都变成“保住财富”而不是“快速翻倍”。
普通人更要放弃“瞬间致富”的幻想,毕竟本金微薄、抗风险能力本就不如他们,与其冒进试错,不如在这不稳定的大环境下,把稳定现金流、配置保险、应急资金放在首位。
这几年,财富在向科技、医疗、绿色能源、AI、消费降级相关领域集中。
对大多数人而言,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选准方向就能省力不少。
例如报告中,虽然传统行业,如教培、房地产、低端制造持续收缩,企业的资产在下降;但AI应用、养老经济、宠物经济、跨境电商、健康管理等却逆势增长,出现了新的致富机会。
说到底,不管是投资、工作还是创业,都需要明白选择的重要性,尽可能去到财富密集、机会密集、认知密集、人才密集的城市。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从这些数据的变化里看到行业的冷暖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行业和城市。
其实,看完这些,不得不感慨,不要去羡慕别人那1%的外表光鲜,更该看懂他们的谨慎。
而对于高净值人士,这些资产可能耗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攒下的。怕的不是 “没以前有钱”,而是阶级的滑落。
他们比谁都清楚:从600万到60万,可能只差一次投资踩雷、一场行业出清、一轮汇率闪崩,自己辛苦搭建的财富护城河,在市场波动里一夜坍塌。
这和普通人怕失业、怕生病掏空积蓄本质一样,只是把 “生存焦虑” 换成了 “阶层滑落焦虑”。
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在全球经济地缘政治不稳定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富,守护好自己辛苦攒下的每一分钱。
-END-
参考资料:
1.胡润百富《健康与财富优先级并重 |高净值人群消费心态及行为研究报告2025重磅发布》
2.金羊网《胡润报告:中国富裕家庭数量连续2年下降,高净值人群最想要“健康”》
3.新浪财经《移动中的百万富翁:2024年全球富人迁往何处?》
4.证券时报《胡润报告: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重点从不动产转向黄金》
作者:朱朱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