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让你发胖的生活习惯,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吃!太!咸 !

研究发现

盐的摄入量与BMI指数之间

存在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

较高的盐摄入量

会增加肥胖的发病风险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吃太咸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

可不止长胖

↓↓↓

老年人常说:“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但从健康的角度讲,过量吃盐还真不是什么好事情。

盐使我们的味蕾体验美妙生活,但过量摄入,就变成了极具杀伤力的健康“杀手”。

大量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多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增加高血压、脑卒中(中风)、糖尿病、骨质疏松、胃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加速皮肤衰老。

研究显示,在食物中添加盐的量越多,全因过早死亡的风险越高,预期寿命越短。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大概一个啤酒瓶盖大小)。

然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过高,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几乎达到推荐量的两倍!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减盐饮食并不只是少吃盐,生活中各种常见的食品及调味料中都含有较高的盐分。减盐饮食有三原则:少吃盐、少吃高盐食品、警惕“藏起来”的盐。

1. 调味品

很多调味品在制作过程中都会加入大量的盐来腌制、调味,是实打实的含盐大户。

例如某品牌的豆瓣酱,一勺(15克)含有619毫克钠,约等于吃了1.5克盐。

炒菜时各种调料都放一点的人,真的要小心了。一不小心就盐超标了!

2. 话梅

酸酸甜甜的话梅,没想到吧,它也是含盐大户。

下图是某话梅的营养成分表,100克话梅钠含量为12000毫克。即17克的话梅,含有超过2000毫克钠(换算成食盐约为5克),已经达到每日推荐盐摄入量的100%。

某话梅营养成分表

3. 运动饮料

不少运动饮料其实都添加了食盐,一瓶运动饮料下去,很可能就摄入了每日推荐盐摄入量的10%左右。

4. 切片面包

面包因为吃起来不咸,经常让人忽略了其含盐量。比如下图这款超市里常见的切片面包,吃两片就占到每日推荐盐摄入量的18%。

某款切片面包的钠含量

所以建议大家在买包装食品时,最好看一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有的加工食品因为糖的中和作用,吃起来不咸,但钠含量很高。尽量少买少吃高钠食品(钠含量>600毫克/100克)。

除此以外,再给大家几个小建议:

麻辣烫、螺蛳粉、泡面类的食物不要喝汤。

吃辣条不要舔袋。

吃薯片不要舔手。

更准确地计量摄入的盐,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控制盐的摄入量,下面几个小工具非常值得尝试。

1. 控盐勺

比如下图的勺子一平勺装2克盐,健康成年人每天最多有2.5勺盐的额度。如果食材含盐或用酱油、味精、鸡精调味,还要适当扣除额度。

2. 电子控盐勺

常见的调味品除了盐,还有酱油和鸡精,电子控盐勺不仅可以称盐的重量,也可以测量酱油的容量。

比如一道菜放了2克盐、15毫升酱油、2克鸡精,根据配料表可以算出这份菜中的钠相当于6克盐。

3. 定量盐罐

这种罐子的好处是储存和控制一体化,可以设置定量出盐,比如按一次出盐0.5克。

“盐乃百味之首,缺之寡淡无味”。减盐是不是意味着吃什么都不香了?

有研究显示,坚持低盐饮食4~6周后,人就会适应新的咸度,并且盐的摄入量与味觉享受不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人对咸味的需求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坚持清淡的味道一个月就会习惯新口味,限盐不会夺走你的快乐。

大家在实施减盐的时候,可以在掌握日常每天的食盐个人用量基础上,每餐减少5%到10%的盐,适应几周后,再减少5%到10%,循序渐进,逐渐降低摄入量,最终达到减盐的标准。

让我们一起行动

合理用盐、科学控盐、正确减盐

别让“高盐值”绊倒健康哦~

来源:综合健康广东、中国疾控中心、央视新闻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养生   话梅   食盐   酱油   健康   食品   下图   切片   面包   调味品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