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全红婵走上了郭晶晶的“老路”,果然优秀的人眼光都相似

9 月 13 日的暨南大学校园,初秋的阳光洒在红色迎新展板上,18 岁的全红婵以和普通大一新生别无二致的姿态,站在展板前写下自己的大学愿望。她穿着简单的白色 T 恤和牛仔裤,手里握着黑色水笔,笔尖在愿望栏上停顿片刻,写下 “学好专业,兼顾训练” 几个工整的字,写完后还低头看了看,轻轻调整了笔画的位置。

这位曾在东京奥运会上凭借 “水花消失术” 震撼全场的跳水天才,此刻已手握 3 枚奥运金牌,却在大学校园里显露出难得的腼腆。作为学生代表站在开学典礼的 C 位时,她双手自然垂在身侧,肩膀微微内收,与比赛场上纵身跃入泳池时的果敢判若两人。当校领导讲话时,她目光专注地望向主席台,偶尔轻轻点头;轮到她向新生送上祝福时,声音虽不洪亮却格外清晰,没有丝毫怯场。

全红婵此次就读的是运动训练专业,该专业的院长正是短跑名将苏炳添。两人早因体育赛事有过交集,开学典礼后同框时,苏炳添手持全红婵的奥运领奖服,她则站在一旁,两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画面格外融洽。为了让她能平衡训练与学业,学校特意为其定制弹性学制,允许最长 8 年完成学业;苏炳添还专门和她分享了自己当年兼顾训练与读书的经验,从时间规划到高效学习方法,细致地聊了近 20 分钟。这些安排,让全红婵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多了几分安心。​

无端争议:围绕 18 岁少女的刺耳声音​

本该被祝福的新生时刻,却因几张开学典礼照片引发无端争议。社交平台上,关于全红婵 “身材走样” 的讨论迅速扩散 —— 照片里的她身形略显宽大,脸型比比赛时圆润了些,有网友直言 “完全不像现役运动员”,甚至有人揣测 “是不是准备退役了”。更尖锐的声音指向她的学历,“整天泡在训练馆,哪有时间读书?不过是走个过场的特招生” 这类评论,在相关话题下频频出现。​

这些质疑并非首次降临。自东京奥运会上以三个满分动作惊艳世界后,这个来自广东湛江农村的女孩就始终活在聚光灯下:早年采访中一句 “想赚大钱给妈妈治病”,被解读为 “功利心重”;比赛间隙吃零食的画面,被嘲讽 “不够自律”;面对镜头时带着口音的表达,被放大成 “文化水平低” 的证据。最让人心疼的是,连她的家人也未能幸免 —— 母亲和哥哥尝试直播带货,被说 “蹭女儿热度”;哥哥参加厨艺比赛,也被质疑 “借妹妹流量博关注”,仿佛一家人的努力,都成了 “理所当然的依附”。​

《解放日报》针对身材争议的点评,道出了客观真相:“全红婵的身形变化,是 16 岁到 18 岁青春期发育的正常现象”。这个阶段的运动员本就需要科学调整训练计划,而非承受外界对身材的苛刻评判。可很少有人意识到,对正处于 “发育关” 的跳水运动员而言,体型变化本就带来训练压力,外界的无端指责,更像额外的枷锁。​

直白回应:18 个字里的倔强与真实​

面对铺天盖地的声音,全红婵没有选择沉默或迎合,而是在自己的社交账号简介里写下了最直白的回应:“好好好,那咋了,你啰嗦了,如何呢,又能怎,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 这 18 个没有华丽辞藻的字,没有官方话术的修饰,却像一记有力的回应,戳破了过度关注带来的窒息感。​

在习惯了 “谨言慎行” 的体育圈,这样的真实格外珍贵。她没有因为外界的评价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奏,依旧在社交账号上分享日常:训练后大汗淋漓的自拍、和队友的搞笑合影、吃到爱吃的零食时的开心表情。镜头里的她,没有奥运冠军的 “光环滤镜”,就是一个爱闹爱笑的 18 岁女孩 —— 会因为训练累了吐槽 “腿好酸”,也会因为学会新的知识点发个 “耶” 的表情。​

有人记得,在她最受关注的那段时间,曾有过多到离谱的摄像头追着她,甚至逼近厕所门口;也有人记得,她第一次面对密集采访时,紧张到说话打结,却还是努力把话说完。如今的全红婵,少了当初的局促,多了面对争议的坦然,这份不迎合的倔强,让她在聚光灯下愈发耀眼。​

跨时空共鸣:郭晶晶的 “老路” 与强者的坚持​

全红婵的这份坚持,让人想起二十年前的郭晶晶。当年这位 “跳水皇后”,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外界定义:因脸型圆润被调侃 “像福娃”,因与霍启刚的恋情被媒体围追堵截,甚至有裁判公开质疑她的动作难度 “不够顶尖”。但郭晶晶从未被这些声音干扰,训练时依旧专注于每一个起跳、翻转与入水,用一枚枚奥运金牌、世锦赛奖牌,回应所有质疑。​

那时的郭晶晶在采访中说过:“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她确实做到了 —— 退役后没有踏入娱乐圈捞金,而是选择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从基础课程学起;如今以巴黎奥运会跳水项目裁判长的身份惊艳亮相,在国际体坛用专业能力赢得尊重。二十年间,她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规划人生,不被外界的声音裹挟,活成了真正的 “自己”。​

18 岁的全红婵与当年的郭晶晶,虽处于不同时代,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 都在年少成名时遭遇无端质疑,都选择用专注与坚持回应,都拒绝被外界定义人生。她们的 “老路”,从来不是复制他人的轨迹,而是对 “做好自己” 的坚定践行。​

全红婵在暨南大学的第一节专业课上,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下 “运动训练学核心:科学与坚持”。笔记本的封面,还贴着一张小小的跳水运动员贴纸,贴纸里的小人跃向泳池,溅起的水花小得几乎看不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体育   老路   眼光   优秀   郭晶   外界   跳水   声音   运动员   专业   贴纸   社交   展板   东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