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量从 5 月的 46 吨飙到 353 吨,直接翻了 7 倍!这事儿就发生在中美 5 月贸易协议之后,关税降了,英伟达的 AI 芯片也能正常卖了。
但别高兴太早,这边出口数据刚好看点,那边就爆出个大新闻:中国今年居然没公开稀土开采配额,还推迟到 6 月才下达,企业都被要求闭嘴保密。这一反常操作,可比那 7 倍的增长值更值得琢磨。
要说这 6 月的出口激增,明眼人都能看出点门道。4 月的时候,中国刚对钐、钆、铽等 7 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要求必须提供最终用途证明,生怕这些宝贝流到不该去的地方。结果呢?4-5 月对美出口直接跌了 80%,连日本铃木都扛不住,因为缺零件停产了。
那为啥 6 月突然就反弹了?说白了,是政策开了个小口子。中美协议一签,德国大众、美国通用这些车企都拿到了临时许可,加上企业们怕以后再受限,赶紧囤货,一下子就把数据推上去了。但这可不是说稀土供应就宽松了,更像是给民用领域开了个绿色通道,军用那块卡得更严了。
就拿 F-35 战机来说,一架就得用 417 公斤稀土,核潜艇更夸张,一艘要 4 吨。这些能让武器变厉害的中重稀土,管制只会越来越严。
而像新能源汽车、风电这些民用领域需要的轻稀土,比如镧、铈,因为替代品多,需求又大,出口反而挺顺畅。今年上半年中国稀土出口总量还涨了 12%,就是靠这些轻稀土和加工品补上来的。
企业们心里也清楚,这临时放开说不定啥时候就收回去了,趁着能拿货赶紧囤,数据能不涨吗?但这种恐慌性的增长,跟真正的供应宽松完全是两码事。
从 2012 年开始,中国每年一季度都会公开稀土开采配额,这规矩一直没破过。但今年偏不,不仅推迟到 6 月才定下来,还藏着掖着不公布具体数。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最直接的,就是不想让国际市场瞎炒作。你想啊,2025 年氧化镝都涨了 20% 了,要是早早把配额亮出来,那些炒家还不得上天?
北方稀土 7 月刚把精矿涨价,就是想让稀土的价格能对得起它的价值。要知道,赣州那边治理稀土污染的费用,比开采利润都高 6 倍,这环境成本早该算进去了。
再往深了说,这也是在试探美欧的底细。美国 90% 的稀土加工都得靠中国,他们自己的冶炼厂 2026 年前根本没法量产。欧盟倒是想投 10 亿欧元建自己的稀土链,可到 2030 年自给率估计也就 20%。现在不公布配额,就是想看他们到底能撑多久,供应链的短板在哪儿。
这招其实挺高明的,以前把配额亮出来,等于把自己的底牌给对手看,人家正好可以提前布局炒作。
现在藏起来,主动权就握在自己手里了。国际市场不知道中国到底能供应多少,就不敢随便抬价,也没法精准制定应对策略。北方稀土这时候涨价,正好能顺理成章地把环境成本加进去,让稀土的价值慢慢回归。
而且这也不是中国不讲道理,欧盟有《两用物项条例》,美国有《出口管制改革法》,都是把一些关键物资定义成军民两用,进行出口管制。中国依据《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这么做,完全符合国际惯例,谁也挑不出理来。
中国在稀土管控上,玩的是精准打击。轻稀土和中重稀土,那待遇可是天差地别。
轻稀土里的镧、铈这些,因为替代性强,民用需求又大,出口基本没啥限制。就像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这些老百姓能用得上的东西,该供应还是供应。
但中重稀土就不一样了,镝、铽这些玩意儿,能让导弹打得更准,核潜艇潜得更深,那必须严格把关,没许可想都别想。
这种分类管控的效果也很明显。一方面,民用领域的需求没耽误,全球产业链还能正常转;另一方面,那些想靠稀土发展军工的国家,可就没那么舒坦了。
美国的 “弗吉尼亚级” 核潜艇,一艘得用 4 吨稀土,可他们自己的精炼能力几乎为零,90% 都得靠中国加工,这滋味估计不好受。
你看,今年上半年中国稀土出口总量还涨了 12%,就是靠轻稀土和像钕铁硼磁铁这样的加工品撑起来的。这说明中国不是要把稀土出口一棍子打死,而是有选择地放,有针对性地管。民用的放心买,想拿去造武器?那得先问问中国答不答应。
日本铃木因为缺稀土停产,其实就是没搞明白这其中的门道。他们需要的可能就是那些被管控的中重稀土,又拿不出合规的用途证明,自然就拿不到货。这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想在中国的稀土政策里钻空子,越来越难了。
别看 6 月出口总量冲到 7742 吨,创了 16 年新高,这里面不少是企业恐慌性囤货。这种情况肯定持续不了多久,7 月广西就开了打击稀土走私的会,说要 “零容忍、出重拳”,灰色渠道一收紧,那些超额出口就难了。
中国这次不公开配额,可不是脑子一热的决定,而是下一盘大棋。《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一出来,全流程监管就跟上了,就是要把稀土这资源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竞争力。北方稀土提价,也是想让环境成本内部化,让稀土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说到底,稀土之争根本不是卖多卖少的问题,而是规则制定权的较量。中国现在这 “刚柔并济” 的策略,一边给车企发临时许可,一边又藏着配额不撒手,就是想告诉大家:稀土卖不卖、怎么卖,得看我们的规矩。
往后看,这事儿还得发酵。美欧想在稀土供应链上摆脱依赖,可没个十年八年根本办不到。中国正好借着这个时间,把环保成本、资源价值都算进稀土价格里,再通过 RCEP 这些机制,在区域资源联盟里掌握主动权。毕竟,缅甸 40% 的镝矿都在我们的影响范围内,这牌面可不小。
所以啊,别被那 7 倍的出口增长骗了,中国在稀土这事儿上,早就不是只看眼前那点出口额了。这盘大棋,才刚下到中局呢。接下来就看美欧怎么接招了,是继续跟中国对着干,还是坐下来好好谈规则,他们的选择,可能会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全球资源格局。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更新时间:2025-07-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