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鲸鱼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提起陈佩斯,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代小品之王。
一个《吃面条》的节目,就足够让观众多年对他念念不忘。
每年各大节日晚会时,都会有让陈佩斯重回舞台的声音。
陈佩斯天生就是为喜剧而生的人,可惜一场官司撕破了他和娱乐圈的联系。
如今71岁的陈佩斯带着作品回应了之前的纷扰,让大众看到原来他的隐退是在努力耕耘。
这一次,他让整个娱乐圈沉默了。
陈佩斯从小受父亲陈强的影响,酷爱表演,他经常模仿父亲威风凛凛的动作和表情,这一模仿就把未来当演员的路定好了。
可在长大后,因为父亲陈强演“黑帮”太过逼真,陈佩斯报考文工团、话剧团,都没人想用他。
直到八一电影厂开始招收演员,陈佩斯从内蒙古一路紧赶慢赶地跑来北京报名,随后才正式开始拍电影。
在八一电影厂,陈佩斯出演的第一部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
上阵父子兵,陈佩斯能演这部电影,是因为演员这一路上离不开父亲的悉心教导。
后来陈佩斯和父亲一同演电影,用父子之间一强一弱的生活,创造了一种新的喜剧模式。
就这样陈佩斯成了那个时代的明星,但真正成名是在央视的春晚舞台上。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吃面条》因为太接地气的原因,在演出30分钟前,领导还在思考让这个小品登台是否正确。
最终,两人赌上前途为约定坚持演出,没想到这个12分钟的表演,让全国观众都记住了那个吃了七碗面条的傻小子,也让观众念念不忘了许多年。
此后十年,《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接连封神。
观众说,陈佩斯天生就是吃小品这碗饭的。
但是没有人能够一直辉煌,陈佩斯也难逃命运的起伏。
1998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王爷与邮差》登上舞台。
可是因为后台操作失误,节目现场出了很大的纰漏。
这让陈佩斯内心很不是滋味,毕竟这个小品是历经多次打磨和构思才搬上舞台。
可惜出现了这个结果,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刚出世就夭折了。
现场出了差错只是崩盘的第一步,后来《王爷和邮差》被央视未经授权售卖光盘。
陈佩斯为人干净,内心正直,他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陈佩斯和朱时茂一纸诉讼把央视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他据理力争,最终胜诉了,法院赔付金额33万余元。
这笔钱实在不多,陈佩斯也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可赢了官司,却输了江湖。
从那之后央视节目彻底对他关上大门。
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老搭档也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真是“成也央视,败也央视。”
生活最窘迫时,他和妻子一起去河北开辟荒地,以卖石榴为生。
陈佩斯种地的那段时间,精神和身体都是富足的,可就是隐隐约约觉得缺了点什么。
直到妻子王燕玲拿出最后的家底,决心让陈佩斯重新站到台上。
看着妻子坚定的眼神,陈佩斯决定重操旧业,这一次他并没有选择大荧幕。
反而是去了一个敲门都听不见响的行业,那就是话剧。
3.
千禧年前后,话剧是个有些没落的行业,但陈佩斯硬是一头扎进去。
他带着团队去登台表演话剧《托儿》,饰演的反串角色,把戏演成了经典。
从那以后话剧《托儿》屡破纪录,经典延续了15年,当初在台上表演的陈佩斯已经变成了在台下指导的陈导演。
他深知戏不能坏,但机会还是要留给年轻人。
于是陈佩斯严谨地教每一个青年演员,甩头弯腰的动作一丝不苟。
有时候严格起来,自己都会手舞足蹈地演起来。
陈佩斯的 "较真" 在业内出了名。
排练《戏台》时,为让演员找准民国戏班的步态,他带着大家观摩京剧武生训练。
为确定一件水衣子的蓝色,剧组推翻重做三次。
这种小事其实在观众眼里区别不大,可在他眼里戏比天大,他就是要认真。
2015 年《戏台》首演成了里程碑。
这部融合京剧元素的荒诞喜剧,让观众在笑泪交织中看懂艺术与权力的博弈。
有 90 后观众连刷12场,在豆瓣写下:"原来喜剧可以这么有分量。"
截至 2025 年封箱,这部剧巡演 350 余场,足迹遍布全球 70个城市,连加拿大温哥华的海外场都座无虚席。
陈佩斯《戏台》的话剧票一票难求,连倪萍去看话剧也是很艰难地才抢到四张票。
到现场后发现话剧院中座无虚席,甚至没有人提前退席。
这也是陈佩斯后来把《戏台》搬到大荧幕的原因,剧场人太多了,容不下那么多人。
从2015年到现在《戏台》已经演了15年了,连细节都改了无数遍。
在这场话剧中,他是演员,是导演,是编剧,可把话剧搬到大荧幕上,他是第一次。
在陈佩斯的那个年代,电影都是胶片拍摄,现在的电影都是数字化。
他一心一意想把电影做好,就一直往摄像师那边跑。
连电影上细节的道具也是借来了质感很好的文物。
这不是电影的虚头宣传,是他一贯认真的态度。
陈佩斯今年已经71岁了,依旧对戏台保持真诚。
就像是他对这场电影的期待一样,他投资上亿,破釜沉舟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话剧。
在片场的陈佩斯看着拍出来的戏,一边点头一边说着“太心酸了”。
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随后把眼泪擦干,转头又笑起来。
或许这一哭一笑之间,他想起了30年前那个在台上表演小品的自己。
今年电影《戏台》官宣时,网友发现演员表堪称 "神仙打架".
黄渤演的包子铺伙计、姜武扮的军阀,每个角色都透着陈佩斯式的荒诞感。
他用十年话剧功底,给浮躁的电影圈上了一课。
如今的陈佩斯早已不是 "小品王"能定义的。
他创立的大道文化培养出 200 多位话剧演员,编写的《喜剧表演理论》成了中戏教材。
带着《戏台》三部曲走进高校,在台上侃侃而谈讲着喜剧的力量。
艺术这回事,从来不怕晚,就怕不较真。
陈佩斯用大半生证明:真正的热爱,能让面条成经典,能让荒地长石榴,更能让戏台从剧场火到银幕。
至于未来,这个 71 岁还在片场擦眼泪又笑出声的老顽童,大概早就把答案藏进了那句“戏比天大”。
好戏,永远在后头。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