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发帖炮轰亿万富翁进步派捐赠者索罗斯,指控其支持美国各地"暴力抗议",并要求以敲诈勒索和腐败罪名对其提起诉讼。
这位招惹特朗普的90多岁的了“老头”是何许人也?他的“ 反身性理论”是啥意思?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刚刚长大的索罗斯,正好赶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纳粹德国占领了布达佩斯,索罗斯和他的全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在自己的国土上东躲躲、西藏藏。
逃亡是充满危险和痛苦的,索罗斯的父亲靠假身份证和较多的庇护所才得以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劫难。
1947年,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矢志到西方发达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尔尼,尔后又去了伦敦。一边求索,一边卖苦力求生存。
1949年,索罗斯选择了求学,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这为这位经济鬼才的后续“发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经济学院的高材生39岁开始发力。1969年开始,索罗斯与他的著名合伙人吉姆·罗杰斯在纽约开设了“双鹰基金”,初始资本为25万美元;十年之后,这家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在过去40多年中,量子基金的平均每年回报率约为20%,被列为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净回报的10个对冲基金之首。
人们都认为索罗斯的成功,是得益于他是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出身。但乔治·索罗斯则清楚地知道,他也更愿意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哲学”。也就是他善于用高屋建瓴的哲学思维方式来分析纷繁复杂的金融市场。
在他所著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索罗斯坦率地表示,他在职业生涯的前期“完全没有用到在大学学习的任何知识”;至于职业生涯的中后期,他主要运用的也是他在大学最后一年培养起来的“哲学思维方式”。正是这种哲学思维,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金融市场的非理性和“反身性”。
提及乔治・索罗斯,绕不开他那套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 “反身性理论”。“反身性理论”中最经典的言论:“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就要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这句话看似“五迷三道”又晦涩,实则道破了金融市场的底层运行逻辑,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拆解,就能发现它和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息息相关。
先从理论原文的核心逻辑说起。索罗斯认为,经济史不是客观规律主导的 “纪录片”,而是由人们的认知偏差、市场谣言、集体情绪共同编织的 “连续剧”—— 这些偏差和情绪会制造出和真实价值不符的 “假象”,而财富机会就藏在 “假象形成” 到 “假象破灭” 的时间差里。
举个最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某款网红奶茶突然爆红,一开始可能只是少数人觉得 “好喝”,但随着社交媒体炒作、网红打卡宣传,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 “这款奶茶能火很久,加盟肯定赚钱”—— 这就是 “假象” 的形成过程。此时奶茶品牌估值飙升,加盟费用水涨船高,甚至出现 “一杯奶茶炒到 50 元” 的离谱行情。如果有人能看清 “网红热度是暂时的,奶茶本身不值这个价”,在大家疯狂加盟、抢购时果断入局(比如低价加盟后快速开店盈利,或提前布局奶茶原料供应链),等半年后热度消退、大家发现 “加盟后根本不赚钱” 时及时抽身,就能赚到 “假象” 带来的利润;而那些最后才跟风加盟的人,只能在 “假象破灭” 后承受亏损。这就是索罗斯说的 “认清假象、投入其中、提前退出”。
再看金融市场里的常见场景:股票市场的 “题材炒作”。某家公司宣布要做 “人工智能业务”,哪怕只是刚成立相关部门、没有实际业绩,只要市场上有分析师鼓吹 “这是 AI 赛道潜力股”,散户就会跟着买入,推动股价上涨。股价上涨又会让更多人相信 “这家公司真的有 AI 实力”,进而继续买入 —— 这就是 “投资者行为影响市场走势” 的 “反身性” 体现。此时公司股价远超实际价值,形成 “假象”。索罗斯的操作逻辑就是:在 “假象” 刚形成、大部分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买入,等股价被炒到顶峰、大家都觉得 “还能涨” 时卖出;而不是等所有人都看清 “公司没实质业务,股价是炒上去的”(假象破灭)后再行动。
反过来想,如果不理解 “反身性理论”,很容易成为 “假象” 的牺牲品。比如 2007 年 A 股牛市时,很多人相信 “股市能涨到 10000 点”,不顾股票本身估值过高,疯狂入市;2015 年 “P2P 理财” 热潮中,大家轻信 “高收益零风险” 的宣传,把养老钱投入其中 —— 这些都是被 “集体情绪制造的假象” 迷惑,最终在假象破灭时蒙受巨大损失。
简单总结一下:索罗斯的 “反身性理论”,本质上是提醒大家:不要把市场当成 “绝对客观” 的存在,要警惕 “大家都相信的事” 可能只是假象;赚钱的关键不是 “预测规律”,而是 “把握情绪和认知的变化节奏”,在多数人清醒前先一步行动。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去 “制造假象、炒作市场”,而是要学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看清表象背后的逻辑,避免成为 “接盘侠”。
1990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然而在全球经济一片哀鸿中,索罗斯却依然赚得“盆满钵满”。
1992年,他成功押注英国将被迫让英镑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狂赚10亿美元,并得名“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这一年其基金增长了67.5%。
1994年,他又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使墨西哥外汇储备在短时间内告罄,不得不放弃与美元的挂钩,实行自由浮动,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国内股市的崩溃,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机中收入不菲。
1997年3月,索罗斯基金开始放空泰铢,随后在国际游资的推动下泰铢狂跌不止,索罗斯管理的基金从中获取了暴利。之后他决定席卷整个东南亚,再狠捞一把。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这也是著名的“东南亚经济危机”。
可以看出,索罗斯钱是赚了,但他也是“全球经济危机”和“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
他的类似“演出”仍在继续,只是近年来没有逮着机会,未干出更遭人恨的“大事儿”而已。
特朗普最看重的就是美国经济和在美国经济大伞之下自己的“小九九”。所以,对于特朗普而言,一直不跟自己一条心的索罗斯始终是“心腹大患”,本次炮轰他和他的经济家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