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天塌了!刚被美国抢完,欧盟又来了:将要求其取消非关税壁垒

9月26日,欧盟官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抵达河内,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访问,而更像是一场有预谋的“谈判战”,目标直指越南市场的“门槛”设置。

短短两个月内,越南先是与美国签下了不对等的贸易协议,紧接着又迎来了欧盟的“清算”。

一次又一次的让步,换来的不是喘息,而是连环的压力,在这场贸易角力中,越南成了棋盘上的“肥肉”,问题的关键也不再是让不让利,而是能不能撑得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今年7月,美国方面率先出招,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宣布与越南达成新贸易协议,内容直白得近乎强势。

越南必须对出口美国的商品接受更高的关税标准,而对美方商品的关税则几乎归零,越南方面虽未公开表态,但协议内容已在实际执行中逐步落地。

从结果来看,这是单边施压下的现实妥协,越南并不情愿,却没有更好的选择。

越南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极高,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中,美国长期是其最大的订单来源。

一旦和美国关系紧张,直接影响的不只是贸易数字,而是就业、投资、甚至汇率稳定,所以,面对特朗普政府的“硬压”,河内方面只能低头。

本以为扛过了美国这一关,可以暂时喘口气,谁料欧盟紧随其后。

9月26日,谢夫乔维奇抵越,公开行程虽然挂着“深化合作”的名义,实质上却是围绕非关税壁垒展开的磋商。

欧盟要求越南全面放宽对欧产品的市场准入,尤其是在农产品、汽车、医药等领域。

欧方认为,现有的技术标准、检疫流程以及配额制度,已经构成了对欧盟出口企业的不公平限制。

欧盟的态度并不含糊,背后是近年来对越南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现实压力。

他们认为,越南从欧盟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出口红利,却没有兑现自贸协定中“相互开放”的承诺,而欧盟此次意图也很清楚,要越南“兑现欠账”。

但对越南来说,这些所谓的“壁垒”,其实是产业保护的基本工具,如果一一拆除,最先被冲击的将是越南本土农业、食品制造和小型制造业。

这些行业吸纳了大量中低收入劳动者,一旦市场完全开放,失业和社会成本将迅速上升。

欧盟看重的是市场准入,越南担忧的是经济稳定,两个目标根本难以对齐。

结构性失衡的集中爆发

越南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并非一夜之间恶化,早在2019年,双方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当时被称作“典范性合作”。

协议内容涵盖了关税削减、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标准等多个层面。

起初,欧盟对越南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这份协议打开东南亚市场的一扇大门,然而几年下来,情况却并未如欧盟预期发展。

越南出口额节节攀升,尤其是在纺织、电子、机械等领域,但欧盟的农产品和高附加值商品却迟迟打不开越南市场。

问题的根源在于,越南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和核心行业,设立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和监管标准,这些在欧盟眼中是“障碍”,在越南政府看来却是“底线”。

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药品审批等领域,越南的监管流程相对严格,配额发放也偏向本地企业。

这些措施本质上是为了避免本土产业在短期内遭遇外资冲击,但站在欧盟的角度看,却成了“阻碍自由贸易”的标志性问题。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越南并没有足够的谈判筹码来抗衡这种压力。

作为一个中等发展中国家,其经济体量和市场吸引力尚不足以让欧盟“让步”,而欧盟方面,虽然口头上强调公平协商,实际上手中的工具和话语权早已倾斜。

一旦谈判破裂,欧盟可以迅速调整原产地规则、技术标准、甚至暂停部分贸易优惠,这些都是越南难以承受的“后果”。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谈判”,更像是一次现实层级的确认,越南的选择空间并不大,关键不在态度,而在实力不足。

越南的应对

面对接连不断的外部压力,越南政府也并非没有动作。

就在9月23日,总理范明政签署了关于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的行政指令,要求相关部门立即启动与中东、非洲、南美市场的谈判进程。

指令内容明确提出,要在今年第四季度前完成至少两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草案,并加快与现有合作国的战略升级。

这不仅是短期应对,更是一次战略性调整,越南已经意识到,过度依赖欧美市场,将使其在未来国际秩序变化中处于极其脆弱的位置。

但多元化并不意味着马上见效,中东、非洲、南美的消费能力、市场规模和制度完善度,与欧美仍有较大差距。

即便签下了协议,后续的物流、通关、监管协调都需要时间打磨,更现实的问题是,越南企业是否有足够能力和资源去开拓这些陌生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越南还必须在内部调整中找到平衡,一方面要维持出口增长,另一方面又不能让本国农业和中小企业被市场洪流冲垮。

这种“两线作战”的状态,对任何一个中等经济体来说,都是极限操作。

更尴尬的是,过去越南靠“规则稳定、成本便宜、位置优越”吸引外资,现在这些优势正在被不确定性逐步侵蚀。

一旦美欧持续施压,投资者观望情绪上升,越南的中长期发展也将面临结构性风险。

国际秩序的裂缝

越南当前的处境,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映照。

过去几十年,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曾试图构建一个“规则优先、公平互利”的国际市场。

但从特朗普开启“对等关税”逻辑开始,这种秩序正在发生实质性松动,美国的单边主义并未随着总统更替而消失,反而成为了一种新的“标准打法”。

欧盟虽然表面上仍在维护多边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双边磋商、个案施压,对越南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类“谈判”不再建立在规则基础上,而是基于经济体量、市场话语权的现实博弈,谁强,谁就能制定标准。谁弱,谁就只能被动接受。

这种趋势一旦持续,像越南这样的国家将长期处于边缘地带,既无法主导规则,也难以保护自身利益。

更严重的是,全球信任机制也在这种博弈中逐渐瓦解。

过去国家之间可以依赖条约、协定来建立信任,现在则是看实力说话,协定成了一纸空文,这不仅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对整个国际经济环境也是一种伤害。

越南这次不是简单的贸易磋商,而是一次现实与规则的正面对撞。

从美国的关税协议到欧盟的新要求,越南被推上了全球博弈的最前线,却几乎没有还手的空间。

它的经济结构、市场依存度以及谈判筹码,都决定了它必须在夹缝中求生,但越南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而是整个国际贸易秩序裂缝中的一块。

参考资料

欧盟计划向越南施压:对美国让步了,也得满足我们的要求 2025-09-24 19:04·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8

标签:财经   越南   美国   壁垒   欧盟   市场   贸易   协定   协议   规则   现实   关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