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消息】由澳門城市大學世界記憶學術中心、鏡湖醫院慈善會及澳門文獻信息學會聯合舉辦的“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文獻遺產價值:世界記憶視角”國際研討會,今日上午9時半於城大文化中心舉行。

澳城大校長劉駿稱,城大世界記憶學術中心以推動澳門及周邊地區的世界記憶教育與研究為核心使命,明年適逢城大45周年校慶及澳門世界記憶學術中心成立10周年,大學將加強國際聯繫,促進教育與研究合作,並致力促進其與世界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計劃的協同發展。
國家檔案局一級巡視員王紅敏表示,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起便積極支持並參與UNESCO世界記憶項目,並於1996年成立世界記憶項目中國國家委員會,組織世界記憶項目的實施、推廣、研究、交流、宣傳、展示。目前中國列入亞太地區名錄的檔案遺產有17項,有18項則列入國際名錄,其中包括澳門申報的《清代澳門地方衙門檔案》、《天主教澳門教區檔案文獻》和《澳門功德林寺檔案》等三個項目,體現澳門在文獻遺產保護方面的卓越貢獻。
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指出,今年鏡湖醫院接連獲兩項國家級榮譽,檔案文獻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並有機會申報亞太區的《世界記憶名錄》;同時澳門鏡湖歷史紀念館成功入選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彰顯了鏡湖醫院在澳門歷史的重要地位,更凸顯澳門在祖國抗戰歷程中的特殊貢獻,成為澳門重要的文化名片與中西文明對話的窗口。
鏡湖醫院慈善會理事長劉永誠指出,鏡湖醫院慈善會文獻成功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也是澳門首次有文獻遺產入選UNESCO國家級的記憶名錄,標志著慈善會文獻的真實性、獨特性與世界意義,獲國家權威認可。冀透過是次研討會,從“世界記憶”的視角,共同探討鏡湖文獻的普世價值,為下一步申報《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奠定學術基礎。
澳門文獻學會理事長楊開荊指出,慈善會文獻合共有5,400件,涵蓋1857年至1961年的文獻,見證了從清末至建國時期慈善會的重大貢獻,尤其是在開創中西醫共融、兩性平等、人道主義、紅色商人以及推動澳門與亞太區和國際社會的聯繫等方面,具獨特而無可替代的普世價值,入選《名錄》是實至名歸,彰顯澳門文化內涵。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