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经常喊“无聊”,我意识到做错了!孩子无聊一点,是件好事

一位朋友跟我吐槽:

“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回事啊?”

“天天待在家里说无聊,给他报了兴趣班,他说没劲;让他找朋友玩,他懒得出门,做什么都没有兴趣。”

“我好无聊啊,妈妈”,这句话相信不少父母在不同场合下都有听到过。

当孩子经常性喊“无聊”

我闺女4、5岁的时候,她动不动就喊“无聊”。

有一次,看着闺女又一次趴在窗台上,眼巴巴地望着楼下,嘴里不停嘟囔着“好无聊”。

我突然意识到我做错了:我可能掉入了一个叫“消费型快乐”的育儿陷阱里。

一有时间带着闺女去各种游乐场、户外公园。

但这样,让闺女的快乐阈值无形中被拔得太高了。

商场里的小火车,曾是她最爱玩的项目,现如今也觉得:没意思,不想坐了。

家里的玩具堆积如山,没有新玩具的日子就像世界末日;下雨天不能出门,整个家就成了她的“无聊监狱”。

她每一刻都缠着让我陪伴,使我不得不持续为她的“快乐”而消费。

后来,一位心理学老师点醒了我:就是从小没给孩子自由游戏的时间,一直带着出去玩或者塞玩具。

其实,孩子3-6岁最应该做的两件事就是:角色扮演,玩想象力游戏、还有父母帮助学习情绪管理,别的全不重要。

心理学老师家的孩子4岁了,给个塑料球可以玩一个小时,一会儿球想象成陨石,一会儿想象成宇宙飞船,各种情景还配上剧情对话。

孩子童年最宝贵的,就是想象力。

确实,给孩子自主创造快乐的空间,就像我们小时候什么都不充裕的年代,依然能找到快乐一样!

有次跟朋友聊天,她说她发现:不粘人的小孩儿特别会玩儿,而家长时时刻刻在身边的小孩儿,更缺乏创造力、想象力、不会玩儿,干啥都拉着父母一起做。

只有让孩子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和体验世界时,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味地陷入“无聊”的倦怠中。

即使被困在方寸之地,心里也要开出花来。

我小时候父母工作很忙,我就自己跟自己玩,家里一切可以拿来“创作”的东西,都被我“创作”了。

即使到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中年人,我也不会觉得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孤独无聊。

因为我有很多取悦自己的方法,内心也变得强大起来。

孩子无聊一点,是件好事

我小时候因为无聊,看了一下午蚂蚁搬东西,还故意给他们制造各种路障。

亲眼看到过,它们如何把一只死去的毛毛虫吸得半干,并搬走。

现在小孩子太充实了,以至于他们都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如何处理空白的时间。

更进一步讲,都不知道怎么观察世界了。

有句话叫做,“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感觉有些类似,让孩子漫无目的地玩,打发无聊,反而是真正地玩,在玩中发散地、感性地触动认知。

给“无聊”的孩子找事做的父母,和哄“难受”的孩子开心的父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剥夺了孩子体验这种感觉或者情绪的机会。

以至于长大之后孩子,自身会因为自己的“无聊”或“难受”感到焦虑,认为这些是不应该有的情绪。

而事实上,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罢了。

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学会和自己独处,这个能力也挺重要的。

当父母的,最好在这件事上放纵孩子,让他“无聊”会儿吧!

自此之后,我也心安理得地,不再无时无刻陪伴孩子,自己该玩玩,孩子自己找自己的乐子…

闺女愿意一个人坐在那翻半天书,哪怕并不认识字;愿意跟她的兔子、海豚、小猪佩奇过家家,是多么棒的事情!

孩子的“无聊”也许是一种“滋养品”,做父母的,没必要打扰他们的无聊。

借着无聊,孩子会主动去探索周遭事物,也会在静下来时倾听到内心的声音。

能把无聊变得有趣,更是一种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1

标签:育儿   无聊   孩子   好事   父母   闺女   时间   快乐   想象力   会儿   小孩儿   小时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