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州贝尔维市的Bravern Office Commons最近彻底火了,但不是因为微软长期租用的光环,而是因为3.04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违约。
这栋2020年初估值6.05亿美元的地标建筑,如今被Morningstar砍到2.68亿美元,价值直接缩水56%,堪称美国办公地产危机的活靶子。

这可不是个例,纽约长岛市The Factory项目的3亿美元抵押贷款、华盛顿特区Federal Center Plaza的气球贷,全都没能逃过到期违约的命运。
还有休斯顿的HP Plaza项目,靠着延期和伪装才暂时没爆雷,但说白了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把风险往后推罢了。

这些项目的惨状,只是美国办公地产崩盘的冰山一角。资产分析公司Trepp的数据才真叫吓人:2025年10月,美国办公楼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违约率飙升至11.8%。
这数字不仅刷新历史,还直接干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10.7%的峰值,简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噩梦版。

更让人揪心的是,危机已经开始跨界蔓延。多户住宅地产的CMBS违约率10月暴涨53个基点,冲到7.1%,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差成绩。谁能想到,原本只在办公楼里发酵的问题,现在连住宅地产都被拖下了水。
这场风暴来得有多快?2022年10月时,办公楼CMBS违约率才1.8%,短短三年就暴涨10个百分点,相当于坐了火箭式下跌。
说到底,这波危机根本不是暂时的市场波动,而是踩了结构性转变和债务到期墙的双重雷。

疫情后远程办公彻底固化,现在全职工作中28%都是远程模式,是疫情前的近六倍。
企业们纷纷缩减办公面积,全国办公楼空置率直接冲到20%,旧金山中心城区更是飙到36.9%,奥斯汀也有27.2%。办公楼没人租,价值自然暴跌,再融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雪上加霜的是债务到期墙压得人喘不过气。2025年美国有9570亿美元商业地产债务要到期,其中办公楼贷款就占了2300亿美元。不少2024年到期的贷款早就延期到今年,贷款方原本赌利率下降、资产升值,结果全赌输了。
更要命的是,2026到2027年还有更多债务排队到期,高利率加上物业贬值,借款人想再融资都没门,违约只能是必然。

危机的冲击波早就不止于地产行业,区域性银行先被掀了桌子。美国158家最大银行里,59家的商业地产贷款敞口超过自身股本的300%,纽约社区银行2023年末就因此计提了27亿美元损失。
这些银行手里的贷款一旦延期失效,就得按市场价重估,到时候小银行要么补资本,要么亏利润,日子难上加难。

地方政府也没能幸免,新奥尔良市已经成了预警信号。市中心办公楼违约、空置率飙升,直接导致房产税收入锐减,预计到2027年要面临14亿美元的预算缺口。
税收不够,只能削减公共服务,而服务变差又会让更多租户跑路,进而引发更多违约,形成越亏越糟的恶性循环。
最后买单的是谁?答案是全球机构投资者。这些抵押贷款被证券化打包出售后,风险早就转移给了债券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随着违约率节节攀升、抵押品不断贬值,这些投资者只能硬扛越来越大的损失。 从项目违约到银行承压,再到市政财政告急,美国办公地产的多米诺骨牌已经接连倒下。这场比2008年更猛的危机,到底会蔓延到什么程度,现在谁也说不准。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