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社传媒记者 刘璋景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随之而来的无人机违规航拍航测活动日益增多,特别是无视禁飞法规的“黑飞”“乱飞”活动,给社会安全带来隐患。无人机飞行活动该如何规范和管理?《民生追问》记者进行了调查。
无人机频频伤人扰民
“无人机飞行速度很快,在头顶上不断上升、下降,声音还很大。市区中心人流不断,无人机一旦摔下来,很容易伤人。”近日,游客于先生在长沙芙蓉广场游玩时,一架无人机突然砸了下来,令他心惊不已。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直呼:“以当时无人机飞行的速度,稍有迟疑我应该就要‘见血’。”
芙蓉广场作为长沙市中心的热门景点,吸引了不少无人机航拍爱好者。一位沿街居民表示,尽管这里不是禁飞区域,但无人机在广场飞来飞去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居民们的担心事出有因,此前就有一架无人机失控坠落,掉到了一家奶茶店的吧台内。“一位店员只被打到一下,就在地上流了一大摊血,两个手指甲盖没了,手指上的伤口也缝了六七针。”在不少居民看来,飞速旋转的无人机桨叶堪比锋利的刀刃,如果结结实实地切到人的身体上,后果就严重了。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无人机伤人事件也时有耳闻。7月22日,游客张小满在青海茶卡盐湖乘坐观光小火车游玩时,被突然飞来的无人机划伤面部。放飞者甚至从行进的小火车上跳下,捡起机器后迅速离开人群。
无独有偶,8月9日,网友“阿二在吗”在厦门集美一广场观看烟花时,身边的女儿同样被无人机划伤。更早前的2024年12月7日,袁女士与男友在青海东台吉乃尔湖拍照时,遭无人机撞击,锁骨处轻微出血。至今,她只要听到无人机螺旋桨的嗡嗡声,仍心有余悸。
据权威媒体调查统计,即使在目前相对成熟的无人机应用场景“农林植保”领域,自2020年8月至2025年7月间,有公开记录的无人机伤人事件就达15起,多人被无人机刮伤致截肢或因无人机掉落造成颅内终身损伤。
行业整治带动飞手培训热
针对无人机意外伤人及扰民现象,早在2024年底,长沙市各相关部门便展开了专项整治,要求民用无人机拥有者应当按照民用航空管理相关规定予以实名登记,无人机在飞行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飞行资质等。
“很多无人机操作者没有飞行资质,特别是民用领域,一些初学者几乎仅靠操作说明书,便在公共场所开展试飞。”长沙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丁勇表示,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黑飞” 行为长期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可喜的是,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填补这一法律空白。它明确将无人机 “黑飞” 列为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与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高空抛物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处于同等法律规制层面。这意味着,一旦有人实施无人机 “黑飞” 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随着无人机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政策的出台,报名参加培训考试的人越来越多。“今年2月开始在长沙招生开班,目前已开了两期班,约4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中科智大无人机教育长沙培训中心总经理张胜逊介绍,来参加培训的人包括航模爱好者、媒体摄影摄像师、想当职业飞手的年轻人以及农业、交通、测绘等行业需要经常用到无人机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培训学习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最开始是民航法规、气象原理、飞行原理与性能等理论课程,然后在教官的指导下在机房内通过电脑进行模拟飞行操作,最后才进行现场实飞。”张胜逊说,越来越多的政策措施出台,将对遏制无人机 “黑飞” 现象起到显著作用。
多管齐下,共筑安全防线
在采访中,不少从业人士认为,新兴产业都要经历从无序生长到规则重构的蜕变,无人机培训如今正站在这一临界点上。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自2024年1月实施以来,我国持续迭代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监管制度,相关规则已进入动态优化阶段。
“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会越来越高,政策也会越来越规范化。”在某航空科技公司担任总教员的马俊认为,未来可能会升级考试难度,甚至建立黑名单公示和星级的评分制度。“目前已经有小机构因经营不善退场,甚至有的机构月初投资场地,由于没有生源,到月底就开始转让。”
马俊表示:“无人机培训还应注重产教融合,重塑培训模式。培训机构不应局限于固定场景学习,应转向理论与真实场景实训相结合,以工作现场为学习场所,让学员在培训期间掌握行业技能。”
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李健认为,建立对无人机的安全监管体系和防御体系,对保障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公共安全等至关重要。公安部门还应该积极开展宣讲活动,让公众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认识“黑飞”隐患,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及时查处“黑飞”行为,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形成震慑效应。
链接>>>
湖南低空经济集团首个无人机培训基地启航
近日,湖南省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低空经济集团”)首个无人机培训基地正式启航,标志着湖南低空经济集团在无人机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无人机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农林植保、智慧城市、行业巡检等诸多领域。但专业人才供给滞后,企业难以招募到合适的飞手,而部分青年也面临一技难求的困境。此次设立无人机飞手培训基地,旨在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专业的教学策略,推动无人机产业从技术应用向人才赋能升级。
培训基地在实操环节首次推出了“三维高速视觉定位飞手培训系统”。该系统能够毫秒级动态捕捉飞行动作,实时追踪无人机三维位姿,并精准计算实操轨迹与标准线路的偏差,有效解决传统RTK定位依赖GNSS信号导致精度偏移的行业“痛点”,显著降低培训考核误判率。
湖南低空经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无人机培训基地将依法开展规范化培训,确保飞手掌握操作技能并安全飞行。湖南低空经济集团将引领省内无人机人才培养,杜绝“黑飞”,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助力低空经济腾飞。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