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两市超过4000只个股下跌,2.12万亿元的成交额较前一日缩量3002亿元——A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缩量普跌”阵痛。
今日,A股市场再次上演冲高回落剧情。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失守3800点关口,创业板大跌2.23%。市场上演“温水煮青蛙”走势,权重股护盘不得力,题材股被按下去起不来,呈现弱势下跌状态。
全市超4000只个股下跌,仅有不到1000只股票上涨。这种普跌格局让投资者感到窒息,仿佛不管买什么都在亏钱。最让人吃惊的是成交量,沪深两市总共仅成交了2.12万亿元,比前一个交易日足足少了3002亿元。
01 市场表现:指数全面回调,资金观望明显
A股市场昨日冲高回落后,今日继续震荡调整。上证指数收盘报3807.29点,下跌0.51%;深成指报12510.60点,下跌1.23%;创业板指跌幅最深,达到2.23%。
个股方面呈现普跌格局,全市高达3783只个股下跌,仅有1253只上涨。市场涨跌停对比明显,涨停家数为47家,跌停11家,显示出局部恐慌情绪已经开始蔓延。
最引人关注的是量能变化。两市成交额大幅萎缩至2.12万亿元,较前一日缩量3002亿元。这种缩量程度相当罕见,说明资金入场意愿已经降到低点。
02 板块分化:科技赛道集体回调,防御板块逆势上涨
市场内部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格局。科技成长板块集体大跌,而防御性板块则逆势上涨。
半导体概念股领跌市场,中芯国际这种巨头都跌了近10%。消费电子、医疗服务板块也跟着遭殃,跌幅榜前列清一色是科技成长板块。半导体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68.16亿元,通信设备板块净流出117.89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金板块逆势大涨,西部黄金直接涨停。电池板块还在活跃,天际股份已经第四个涨停板了。银行股也在那撑着,西安银行涨超6%。
03 资金动向:内外资分歧明显,杠杆资金风险上升
资金面上呈现内外资分歧格局。北向资金近期持续净流入,8月累计净流入约185亿元。9月4日当天净流入42.6亿元,已经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净流入。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内资主力大幅净流出445亿元,机构在科技板块获利了结。两融余额虽创历史新高,但半导体、AI等赛道融资占比逼近预警线,杠杆资金风险上升。
机构资金正在从高位科技板块向低位、低估值的防御性板块切换。黄金、银行、电力等防御性板块逆势活跃,就是最好的证明。
04 外围环境:美股高位震荡,黄金创历史新高
外围环境整体偏利好。美股高位震荡,道指、纳指仍处历史高位,但涨幅收敛,市场等待本周美国CPI数据公布。
黄金强势突破,现货黄金冲上364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背后是美联储降息预期(9月降息概率超90%)、美元走弱以及全球避险情绪升温。
港股创新高,恒指突破26000点,与A股形成反差,主要受益于资金回流和政策预期。这种内外反差表明,A股当前问题更多源于内部资金结构和投资者情绪。
05 技术分析:关键点位争夺,量能决定方向
从技术面看,上证指数在3800点附近震荡,5日线成短期支撑,10日线(3820点附近)为压力位。若放量突破3820点,有望冲击前高;若失守3800点,可能开启C浪调整,但空间有限。
创业板走势更弱,连续两日领跌,技术面偏弱,需警惕高估值科技股回调风险。科创50指数更是暴跌5.38%,创下近期最大单日跌幅。科技成长股的调整压力远大于主板。
量能信号最为关键。成交额缩至2.12万亿,显示资金观望情绪浓。能否重新放量(需超2.5万亿)是突破关键。
06 下跌原因:多重因素共振导致调整
本次调整是多重因素共振结果。自2025年4月8日以来,A股主要指数累计涨幅显著,沪指最大涨幅27%,深指涨40%,创业板指涨幅更是高达68%。这么猛的涨幅背后,积累了大量获利盘。
外部环境也不省心。美股科技板块大跌,引发了对全球AI芯片产业链业绩增长放缓的担忧。美国政府还宣布撤销台积电南京厂的“经验证最终用户”资格,要求其从2026年1月起对美制设备采购逐案审批。
内部政策预期分化也是重要因素。市场对于“十五五”规划前缺乏政策发力窗口的担忧,导致部分资金选择落袋为安。杠杆资金绝对额处于较高水平,部分投资者担心杠杆资金在股市震荡期被迫降低仓位,从而引发更大波动。
07 后市展望:下半周或将迎来方向选择
下半周开始,市场将进入整理区间方向选择的关键阶段。经过两日调整与微弱反弹后,多空双方的平衡可能被打破,指数波动大概率会有所加大。
向上或向下的概率相对均衡,操作难度有所提升,此时成交量的变化将成为重要指引。若下半周成交额能有效回升至2.5万亿以上,意味着增量资金开始认可当前估值,市场有望重新获得上涨动力。
若成交量持续低迷,维持在2万亿左右或更低水平,市场可能延续震荡调整,缓慢寻找更稳固的支撑位置。这种缩量整理可能持续2-3周,期间个股跌幅可达15%-20%。
08 投资策略:保持谨慎,聚焦确定性机会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保持谨慎,控制好仓位,避免盲目追涨杀跌。对估值过高、缺乏业绩支撑的个股可适当调整,对基本面扎实的品种则耐心持有。
从中长期看,可采取逢低逐步低吸的策略,在市场非理性调整或优质个股被错杀时分批布局。重点关注符合国家产业方向、行业景气度向上、业绩确定性强的领域。
具体可聚焦三条主线:一是避险硬资产如黄金、银行、有色金属;二是政策驱动赛道如固态电池、机器人、人工智能+;三是低位蓝筹如房地产、金融。
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受到国际金价突破3500美元/盎司的刺激,成为资金避风港。银行股则因为估值低、股息高,被稳健型投资者青睐。
与此同时,科技股就没这么幸运了。半导体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68.16亿元,通信设备板块净流出117.89亿元。这么多资金同时出逃,显然不是散户行为,而是机构在集中调仓。
市场成交额萎缩至2.12万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是资金活跃度的下降和观望情绪的升温。如果下半周成交额能有效回升至2.5万亿以上,市场有望重新获得上涨动力。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