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德州,有一座安葬着外国君主的陵墓。墓主是古苏禄国的东王巴都葛·叭哈剌,他于明朝永乐十五年来华朝贡,归国途中病逝德州,这座王陵历经六百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

苏禄国位于今天菲律宾南部,历史上是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1417年,东王与西王、峒王率领三百四十余人使团,携带珍珠、宝石等贡品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往的重要见证。
永乐皇帝在奉天殿隆重接待使团,赏赐丰厚,并授予中国官服和印信,使团在北京停留二十七天后启程回国,不料行至德州时,东王突发急病,经医治无效在驿馆去世。

永乐皇帝闻讯后,下令辍朝三日,亲自撰写祭文,以亲王礼制在德州安葬东王,陵园占地八十亩,建有享殿、配殿,神道两侧排列石像生,规制严谨,这是明代外国君主在中国获得的最高等级葬礼。
东王妃葛木宁与二位王子安都鲁、温哈剌决定留华守墓,明朝政府赐予田产、房屋,并发放俸禄,王子后裔取“安”、“温”为姓,在德州繁衍生息,从明清到民国,历代政府都对守墓后裔给予照顾。

如今安、温两姓后裔已传至第二十一代,主要聚居在北营村,他们的生活习俗与当地回族相近,但仍通过族谱和口传历史传承着家族记忆,苏禄东王墓在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就在东王后裔在中国安居的同时,故国苏禄却经历了巨大变迁,十六世纪后,西方殖民势力相继进入东南亚,西班牙、美国先后对苏禄地区进行殖民统治,苏禄苏丹国逐渐衰落。

1915年,在美国殖民政府压力下,苏禄苏丹放弃世俗统治权,其领土并入菲律宾版图,但苏禄王室后裔始终未放弃恢复历史地位的诉求,特别是在沙巴领土问题上与马来西亚存在争议。
沙巴历史上曾属苏禄苏丹国管辖,十九世纪,苏禄苏丹将北婆罗洲租予英国公司,马来西亚独立后继承这一权益,每年向苏禄后裔支付租金,双方对协议性质理解不同,一方认为是租赁,一方视作割让。

2013年,苏禄武装人员登陆沙巴拿笃,试图以武力宣示主权,与马来西亚安全部队发生冲突,这一事件导致数十人死亡,引发国际社会关注,至今仍有苏禄后裔在国际场合主张历史权利。
德州苏禄东王墓作为中菲友好交往的见证,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参观,它不仅是一座古代陵墓,更是连接中菲历史的文化纽带,近年来中菲两国学者加强了对这段历史的研究。

这段跨越六个世纪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往来,也反映了南海地区的历史变迁,东王后裔在两个国家的不同命运,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缩影。
如今北营村的守墓后裔仍保持着祭扫传统,每年都有菲律宾游客专程前来谒陵,这座古墓继续发挥着促进中菲友好的作用。

看完这段跨越六百年的历史,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思考。
"这段历史真的太感人了,一个外国国王葬在中国,后人守墓六百年,这种情谊现在哪里找?"
"明朝的永乐皇帝真是有大国风范,用亲王礼制安葬外国国王,还照顾他的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天朝气度。"
"看到苏禄苏丹国被殖民者一步步蚕食,心里真不是滋味,1753年他们主动请求并入中国,如果乾隆答应了,历史会不会不一样?"
"现在德州还有3700多位苏禄后裔,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说汉语、学儒家文化,但还保留着自己的族谱和记忆,这种文化传承真的很珍贵。"
"2013年的拿笃冲突和2023年的国际仲裁,说明苏禄复国运动还在继续,虽然马来西亚政府拒绝执行,但这已经是里程碑式的胜利了。"
"苏禄东王墓不仅是中菲友好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活例子,从明朝到现在,这座陵墓一直受到保护,说明我们尊重历史、尊重友谊。"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友好才是国与国相处的正道,明朝时期的中菲交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苏禄后裔的故事,是殖民历史的一个缩影,那些被殖民者抹去的国家,他们的后裔还在为尊严和权益而战。"
"德州的苏禄王墓应该成为中菲友好的教育基地,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珍惜和平友谊。"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苏禄东王的故事,既是一段感人的友谊佳话,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国与国相处的智慧。"
看完这段跨越六百年的两国友谊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当年的皇帝,苏禄苏丹请求并入中国,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新华网、百度百科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