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主”库卡,率先探索机器人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7月24日,佛山市顺德区库卡学院,百名身着“KUKA”logo的学子齐聚一堂,他们将在这里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培训。

开班仪式现场。

这是佛山市、区人社部门联合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下称“库卡广东”)举办的库卡机器人产教评一体化试点培训班。

“在这里,课本上的代码变成了机器人的指令,图纸上的流程转化为了生产线上的结构。评价标准也不再是试卷上的分数,而是企业对岗位能力的真实需求。”库卡中国制造工艺技术员王晶认为,这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而是连接校园与产业的“桥梁”。

同学们一起合影。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印发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佛山也印发了《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为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绘制清晰蓝图,致力于打造智能机器人之都。

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支撑。

当前,智能制造产业面临较大的技能人才短缺挑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等关键岗位需求尤为突出,亟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填补产业空缺。

围绕加强产业链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省人社厅等4部门近日印发了《广东省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提出要聚焦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需求,深化完善“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学校出学生、出教师、出资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务、出管理”的工作机制,打造产业、教育、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

在此背景下,经佛山申请、省人社厅批复,正式认定库卡广东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随即,佛山人社部门马不停蹄与库卡广东探索合作开展产教评一体化(库卡机器人)试点培训班。

“我们一获批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主企业,就立马开展首次实践工作。本次试点培训致力于探索一条高效、可持续的机器人运维技术人才培养路径,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库卡中国企业业务总经理陈峰说。

此次佛山人社部门与库卡广东共同探索合作开展的产教评一体化(库卡机器人)试点培训班,计划依托库卡学院落户顺德建立的工业机器人全生命周期实训平台及“双师型”课程体系,以及库卡“新匠星计划”在“理论-仿真-实训”分阶段培养上的经验,通过强化企业与政府资源的深度协同,在顺德区率先开展机器人技能人才产教评培养试点。

佛山市人社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再勋介绍,该项目致力于探索一条高效、可持续的机器人运维技术人才培养路径,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助力解决青年就业问题。

本次培训班,佛山率先探索实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岗位需求环节,前期由库卡广东结合自身的“定向委培”校企合作基础,把就业岗位清单发有关合作高校和职业院校,并由企业最终筛选出100多名首期试点班的学员。

在技能培训环节,依托库卡学院落户顺德建立的工业机器人全生命周期实训平台及“双师型”课程体系,以及库卡“新匠星计划”在“理论-仿真-实训”一体化培养经验,设置了机器人结构以及功能、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系统运维等课程,由库卡广东安排资深导师与行业专家全程指导,帮助各位学员全面提升工业机器人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切实增强就业竞争力。

在技能评价环节,培训期满后,由库卡广东主导实施技能认证考核,向合格学员颁发企业认证证书,符合条件的按规定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力争实现“一试双证”。

在就业服务环节,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将直接签订跟岗实习协议,学员毕业后形成劳动关系,真正实现“培训+就业”的无缝衔接。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培训班里能够学到企业最前沿的知识和最先进的技术,较以往校园中的学习有所提升;从企业的角度看,链主企业最大化调动了他们的岗位资源,能够为年轻人解决就业问题。”佛山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曾凡滨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培训费用采用“政府补贴一部分,企业承担一部分”方式解决,探索企业与政府技能人才培养合作新模式。培训周期确定为2-3个月,总培训学时260个。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王蓓蓓

【作者】 王蓓蓓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7

标签:科技   人才培养   机器人   路径   技能   广东   企业   佛山   培训班   顺德   岗位   试点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