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帮女儿搬家,看到她洗手台上那瓶只剩小半的洗发水,我下意识唠叨:“这牌子挺好用的,怎么不带走?”
女儿头也不抬地收拾着:“妈,这瓶才三十多块,网上搞活动我买了三瓶,这点就不带了。”
我愣住了,手里仿佛还残留着单位刚发的“奢华洗护套装”的触感——那个号称专柜价498元,却让我头发越洗越干涩的大牌洗发水。
“三十多块?”我难以置信地拿起女儿那瓶洗发水,质地丝滑,香气自然,而我家那套“高端”洗发水,泡沫稀少,气味刺鼻,用得我头皮发痒却一直没敢怀疑。
同一品牌,天差地别的使用体验让我恍然大悟:单位发的那些“高档礼品”,很可能都是专供单位的特供版!
1. 包装豪华价格虚高,质量却缩水
许多单位采购的福利品,外包装极其奢华,标价令人咋舌,但实际使用效果远不如市售版。这些所谓的“特供版”产品成本其实极低,厂商心知肚明这是“送礼专用”,质量自然不必认真。
2. 利用员工不好意思质疑的心理
大家总觉得“单位发的福利还挑什么”,即使不好用也只会觉得自己发质问题,很少怀疑产品质量。这种心理正好被利用,让这些“特供商品”年复一年地流入员工家中。
3. 采购环节的猫腻
不排除有些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存在利益输送,故意采购这些价高质次的产品,中饱私囊。受害的是普通员工,拿着既不好用也不实惠的“鸡肋”产品。
回家后我立刻对比了两款产品:女儿购买的版本成分表明确列有氨基酸、植物精华等有效成分,而单位发的版本成分模糊,排在前面的都是廉价的清洁剂和增稠剂。
真相大白!原来我们每年领回来的不是福利,而是别人眼中的“利润”。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东西不在价签多华丽,而在于实打实的效果。女儿那瓶三十多块的洗发水,比我家那套“昂贵”的套装好用十倍。
下次单位再发洗护用品,我一定要问问采购部门的同事:您自己家用这个吗?
(本文案例来自网友真实经历,你有类似体验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