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放出重磅消息,给俄罗斯与乌克兰设定“10天达成和平协议”的最后期限,否则将动用美国最严厉的经济手段——包括对俄本国及其所有贸易伙伴启动高达100%的二级关税制裁。
一时间,全球媒体聚焦白宫,市场一度震荡,欧洲能源价格又有异动。就在这一切看似朝着美国主导的方向发展之际,克里姆林宫的回应却冷得出奇,甚至可以说是轻蔑。
7月3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在俄罗斯眼中毫无效力。普京已亲自下达命令,称此次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不达目的,绝不收兵。卡尔塔波洛夫补充说:“特朗普爱说什么说什么,我们只听普京的命令。”
这句话在国际舞台上引起轩然大波。原本被美国视为可以“谈判促停火”的窗口期,被俄方一句“不在乎”彻底击碎。这背后,不只是普京的强硬态度,更有俄罗斯对自己当前综合国力与战场态势的自信。
普京的底气,首先来源于战场。俄军在顿巴斯地区持续推进,乌克兰反攻乏力,补给线吃紧,兵员不足。乌军的前线防线频频告急,俄军正逐步扩大控制区域。俄方深知,只要战场不败,谈判桌上就永远握有主动权。
其次,是经济层面的韧性。尽管西方在过去三年对俄罗斯启动了史无前例的多轮制裁,经济封锁、金融脱钩、技术禁运、能源限价一应俱全,但俄罗斯并未在风暴中垮塌。
2024年俄罗斯GDP逆势增长超过4%,军工产能提升,财政收入稳定,国内消费能力反而有所回升。在能源出口上,俄罗斯迅速完成战略转向。失去欧洲市场之后,大力拓展亚洲市场,尤其是与中国、印度等国深化能源合作。
中国在刚刚结束的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中,明确拒绝将中国从俄伊进口能源的战略纳入谈判议题,表明中国在俄罗斯能源出口中的稳定角色。这一决定,直接击破了特朗普试图孤立俄罗斯的“关税联盟”梦想。
特朗普抛出的所谓“二级关税”更像是一场外交表演。这项政策意图通过惩罚与俄罗斯有能源、矿产交易的国家,迫使全球孤立莫斯科。但全球经济并非美国单边主义的棋盘。
中东、东南亚、非洲多国都不愿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选边站队。印度对俄的进口总量仍在上升,南非甚至表示不会放弃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
特朗普设定的“10天期限”更像是一场政治秀,旨在为自己营造强硬形象。但他忽视了一个现实:俄罗斯不是伊朗,不是委内瑞拉,更不是可以被几个贸易壁垒击垮的国家。
30亿美元的对美出口份额,在俄罗斯整个国家战略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更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立场的反复。7月14日,他在与北约秘书长会晤时还强硬表态要支持乌克兰获取“爱国者”导弹系统,并宣称几天内就会运抵。
但不到两周,他却又在公开场合表示,不建议乌克兰袭击莫斯科。这前后矛盾的言论,暴露出特朗普对俄乌局势的真实态度:既想在国内营造强硬形象,又不敢真正激怒俄罗斯。
乌克兰方面察觉到美国态度的摇摆,立刻延长了战时状态90天。泽连斯基政府深知,只要战争继续,西方援助就不会断;一旦停火,就意味着接受不利条款,甚至被迫割地。
乌克兰不愿停火,俄罗斯不肯退让,特朗普所谓的“最后通牒”便成了空中楼阁。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的一番话道出实情:特朗普现在才意识到解决乌克兰问题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俄罗斯不会因为威胁而改变战略目标,美俄之间的关系早已“名存实亡”。消息人士透露,普京坚持乌克兰必须中立、不得加入北约、限制军力、承认俄罗斯控制区等四大条件,这些条件,乌克兰一个都无法接受。
7月底,俄罗斯媒体《沙皇堡》爆出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博斯科正在推动一项“俄罗斯政变计划”。其核心是通过策动内部不满力量,在俄境内制造政治动荡,推动政权更替。
这种带有冷战色彩的干涉思路,被俄罗斯专家斥为“幻想”,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在军事和经济层面对俄无计可施后,正在尝试更具风险的策略。特朗普的“嘴炮外交”并未给俄罗斯带来多少压力,却在欧洲引发了不小的反弹。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不久前前往特朗普私人高尔夫俱乐部达成一份协议,承诺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以及数千亿美元的美制武器。这份协议,在欧洲媒体中被称作“投降书”。
欧洲已经意识到,俄乌战争不停,美国就永远是赢家——在政治上维持西方领导地位,在经济上榨取欧盟资源。而欧盟却没有选择,只能在“安全换利益”的交换中继续向美国输送资金和市场。
在俄罗斯看来,特朗普的这些制裁与威胁,更多像是一场高调的政治表演。美国既不敢真正切断与俄罗斯的接触,也不愿在乌克兰问题上投入全部资源。“强硬”只是姿态,“嘴炮”只是选票筹码。
普京的“死命令”之所以底气十足,不只是因为俄罗斯有军力、有资源,更因为他知道——当美国还在犹豫是否出真招、乌克兰还在试探援助底线时,俄罗斯只要继续推进,就能不断强化自己的战略筹码。
这场对抗不止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更是美俄在全球博弈中的一次正面交锋。普京深知,经济制裁只是纸老虎,真正能决定战争走向的,还是前线的每一次推进、每一寸土地的得失。
特朗普若真想“逼宫普京”,就必须在军援上“亮真家伙”:更远程的导弹、可打击俄本土的武器、解除使用限制。但截至目前,美国依然对这类援助有所保留。这就注定了,所谓的“最后通牒”,只会被俄罗斯视为“虚张声势”。
俄罗斯军工持续运转,社会承受力尚在,战场上掌握主动,外交上还有中国等大国支持,特朗普的算盘注定打不响。乌克兰不肯让步,美国不敢动真格,俄罗斯不愿退缩。这场战争,在2025年夏天,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胶着的阶段。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并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改变,反而暴露了美国在俄乌局势中的“空心强硬”。普京的“死命令”不仅是个人意志的体现,更是俄罗斯战略判断的结果。在战场、外交、经济多个维度上,俄罗斯都做好了长期对抗的准备。而美国的“极限施压”,只会加速新的全球秩序的裂变。
信息来源:
[1]要轰炸莫斯科?普京被激怒,特朗普突然变脸,对乌克兰下了死命令 速看前沿
[2]特朗普再发制裁威胁,佩斯科夫:俄方已对这些制裁产生一定免疫力 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