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公开羞辱:印度不是全球重要角色!莫迪沉默,印度民众炸了

“印度并不是全球的一个重要角色”。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这句社交媒体上的简短评论,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印度全国的情绪。

就在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自信满满宣称印度要“与中美竞争全球领导地位”的次日,这句来自华盛顿的冷水让整个南亚次大陆陷入愤怒与屈辱。

更让印度人憋屈的是,特朗普政府同时宣布了一项惩罚性关税政策:自8月1日起对所有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双重打击下,莫迪总理的沉默应对,让这场外交风波迅速发酵成全民情绪的火山口。

美印关系的过山车

短短四个月时间,美印关系坐上了急速下坠的过山车。今年4月,贝森特还对着镜头笑容满面,称赞印度“非关税壁垒较少,没有进行汇率操纵”。

甚至乐观预测印度将成为特朗普政府“互惠关税政策下首个达成双边贸易协定”的国家。当时印度为了讨好美国,姿态放得极低:

降低美国商品关税、接收中国拒收的波音飞机、承诺增加美国能源进口。在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当天,印度还特意宣布对中国钢铁加征12%关税,这份“投名状”递得不可谓不殷勤。

但谈判桌上的印度代表很快感受到了美方的不耐烦。贝森特近期向媒体抱怨:“印度早早来到谈判桌前,但他们一直拖延。总统和整个贸易团队对印度感到沮丧。”

曾经的热情迅速降温,两国的贸易谈判陷入僵局。真正的导火索藏在能源交易数据里。

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比例已从乌克兰战争前的不到1%飙升至近40%,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俄罗斯原油买家。在西方全面制裁俄罗斯的背景下,印度这一举动彻底惹恼了华盛顿。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打压绝非心血来潮。25%的惩罚性关税将打击印度87%的出口商品,农业、汽车、医药等关键行业首当其冲。

同时,美国还突然宣布对六家涉及伊朗石化产品贸易的印度公司实施制裁。这种组合拳意图明显:逼迫印度在美俄之间选边站。

特朗普甚至用“死经济”这样侮辱性词汇形容印度,丝毫不顾外交礼仪。贝森特的“不重要角色”论,更像是为后续经济打击做的舆论铺垫。

面对美国的全面施压,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的回应带着受伤的自尊:“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他特意强调印度已从“脆弱五国”之一发展为全球前五,试图用经济成就反击美方的贬低。经济数据确实站在印度这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印度2025年经济增长6.4%,2026年维持同样增速,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继续领跑主要经济体。

2024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达3.84万亿美元,距离全球第四的日本仅一步之遥。

莫迪的迂回战术

当国内舆论沸腾时,莫迪总理的应对出人意料。8月2日,他在北方邦的集会上对关税只字不提,而是呼吁民众:

“无论我们买什么,标准应该只有一个:买那些由印度人挥洒辛勤汗水制造出来的产品。”这句看似平常的号召,放在当前背景下却意味深长。

莫迪巧妙地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推动“印度制造”战略的动力,既安抚了民族情绪,又回避了与美国正面冲突。

他提醒民众:“世界经济正面临诸多忧患,形势不太稳定”,暗示印度需要自我保护。莫迪的沉默战术有其苦衷。

执政党内部已出现裂痕,一位印度人民党议员最近在全国直播中公开质问:“总理先生,您还要让人民饿着肚子听您演讲多久?”

地方选举的压力和经济困境,让莫迪无法在此时再开辟外交战场。印度国内的挑战确实严峻:失业率创45年新高,青年失业率超过20%,农民抗议持续不断。

普通印度人更关心下一顿饭在哪里,而非国家是否被称作“全球重要角色”。与政治口水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资本对印度的冷静判断。

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坚持看好印度债券,其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公开表示:“我不会因选举结果而改变自己的看法。”

贝莱德的信心源于莫迪政府的财政纪律。尽管今年大选中莫迪领导的印人党仅获微弱多数,但贝莱德认为其不太可能偏离财政整顿道路。

印度政府已将财政赤字降至GDP的5.6%,并计划在2025-26财年进一步降至4.5%。通胀降温是另一利好。印度CPI增速从去年7%以上高位降至4.83%,为央行降息创造条件。

专业人士强调:“在某种程度上,印度是少数几个对美联储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的经济体之一”,这种货币政策独立性在当下尤为珍贵。

国际资本更看重长期趋势。2019年贝莱德一份报告将印度比作“新兴市场的美国”,特别指出其人口优势:

全球最多的青年人口,超过60%年龄在35岁以下。未来十年,印度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市场:15至64岁人口约有10亿。

夹缝中的生存智慧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印度展现出外交智慧。就在特朗普抨击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数天后,新德里并未指示国内炼油厂停止采购。印度仍在美俄之间走钢丝,试图维持传统的不结盟政策。

印度的战略回旋空间来自其经济分量。87%出口商品受美国关税影响不假,但印度庞大的国内市场提供了缓冲。

莫迪号召购买国货,正是试图激活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这种内向发展战略,与中国过去的经济转型路径有着耐人寻味的相似之处。

印度还有一张底牌:服务业出口优势。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依赖低成本制造业不同,印度服务出口增速几乎是商品出口的两倍。

拥有1.25亿英语人口,仅次于美国,这种语言优势让印度在全球服务贸易中占据独特位置。资本永远比政客诚实。

国际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下的信任票,或许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能说明:在21世纪的经济版图上,没有哪个14亿人口的经济体真的“不重要”。

参考资料:
《被特朗普称为“死亡经济体”,莫迪不服: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财经   印度   财长   民众   沉默   角色   全球   美国   关税   经济体   经济   俄罗斯   人口   印度人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