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入手了vivo X300 Pro作为备用机,还短暂体验了小米17 Pro Max,又看完三星Galaxy S26 Ultra的最新爆料,——此刻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一个疑问:为什么大家一门心思模仿iPhone?
先别急着反驳,听我慢慢说。
Vivo X300 Pro本身绝对是一款能站稳脚跟的旗舰机。它运行流畅、反应灵敏,影像能力更是顶尖水准,屏幕素质出色且护眼设置极为细致,还搭载了6510mAh大电池。

张口就说它是山寨显然不公平,它分明是一款原创产品。但它的系统里却塞满了带着“iPhone味”的功能,让人心里有点别扭。比如新加入的“快捷按键”——它的位置和iPhone的操作键一模一样。单说位置倒也没什么,但你再看快捷按键的设置菜单,和iOS的设置界面放在一起对比:

没错,不光菜单长得一样,连动画效果都分毫不差——相同的时长、几乎一样的配色。
还有“vivo互传”,本质就是NFC触碰传输文件的功能。其实Android手机早有类似功能,比iPhone加入AirDrop快传还早。但你猜vivo触碰传文件时的动画是什么样?要是你说:难道也和AirDrop一模一样?那可太对了,简直是毫无悬念。

至于快捷开关面板——现在三星、华为等大厂也都在抄,这我还用特意提吗?
好,先不说vivo,再看小米。众所周知小米这次的机型编号直接“跳代”了——从旗舰小米15 Ultra,一下跳到了小米17 Pro Max。我当时没太关注消息,看到型号时还以为自己该少喝点酒了,怎么感觉凭空多了一年?

后来才知道,小米17 Pro Max这么命名,就是为了对标苹果当前iPhone的机型数字。不仅去掉了Ultra后缀,改用Pro Max的命名,连外观设计都和iPhone几乎一模一样。我当然知道小米在相机模组区域做了平台化设计,还塞进了一块超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小副屏——但问题是,既然花了这么多心思模仿iPhone的外观,这块副屏反而像在强行证明“你看,我们也有独家设计”,显得有些刻意。
至于iPhone的灵动岛,三年来已经被各大厂商给抄成梗了。

再说说三星,目前Galaxy S26 Ultra的爆料已经够多了,能确定的是,三星至少在考虑为下一代旗舰推出一款亮橙色版本——和iPhone 17 Pro的宇宙橙如出一辙。

我忍不住想:为什么所有手机都要往iPhone的样子靠?其实不少用户也和我有同样的不满——当然,某些品牌的死忠粉除外,他们会觉得“我们的橙色肯定比苹果做得好”。
十年前三星Galaxy S6上市时我就写过一篇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借鉴想法没问题,照搬照抄则不然》。

但十年后的今天,我的观点依然没变。人类的创造力,很多时候不过是把过去已有的东西重新组合,变成更实用的新事物。前人的发明是“借鉴”来的,后人的创造也会如此。
在历史上,只有极少数天才远见者,能从艺术或工程层面,创造出真正全新且独特的事物。
放在手机行业里,这意味着:如果某家厂商推出了一个实用的功能,其他厂商借鉴这个功能是合情合理的——既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用户,说不定还能从竞品那里吸引来新用户。
有个小众但我总想起的功能:长按图片中的主体,就能将主体裁剪提取出来,保存成透明背景的PNG格式。我常用这个功能制作缩略图,非常方便。这个功能最初是iPhone推出的,但现在大多数Android手机也都有了。
正是因为我喜欢的设备都有这个小功能,我才不必被绑死在iPhone上。这多好啊,我很支持这种借鉴!
当然,这些年苹果也从Android和Windows那里借鉴了不少东西。但通常情况下——我再强调一遍,是“通常”——苹果会给这些“借来的”功能和设计,加入自己的特色。有时候这些功能甚至不如原版好用,但手机博主们总会说“苹果把它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这是有道理的。
扯远了,言归正传。
我其实能理解厂商的心思。iPhone的人气太高了,让自家设备的某些地方像iPhone,无非是想达成几个目的:
吸引那些原本可能买iPhone的潜在用户;
给自家用户提供iPhone有的功能,让他们觉得“没吃亏”(就像我刚才说的长按提图功能);
还有一点——可能是厂商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变相承认自己没信心,设计不出能体现高端感的产品。
当然,从竞品那里借鉴、重组功能,对用户来说通常是好事;但如果是照搬照抄,传递的信号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种照搬,本质上是在说:“我们没信心让用户觉得,我们的产品配得上这个高价——除非蹭一下iPhone已经建立起来的高端形象。”
说实话,谁家都能做出流畅的系统动画,谁家都能给手机染个亮眼的颜色。但苹果是最擅长营销的——不知为何,它的动画、配色,甚至“液态玻璃”(Liquid Glass)的概念,都能被塑造成高端标杆的形象。

所以,哪怕是体量再大的厂商,也宁愿去抄这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而不是自己创造新的设计。这不是在借鉴苹果的技术或工程能力,而是在蹭苹果的营销热度。
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非但没让产品更有吸引力,反而拉低了它的格调。
我开篇提到vivo X300 Pro是有原因的。我其实很喜欢这款手机,只要是外出拍很多照片,就会把它当主力机用。
但我第一次拿到它,看到那个快捷按键时,第一反应就是:“哦?这又是一款想蹭iPhone的手机?”后来我花时间进行深度体验,看法才变成:“还好这款手机也有类似操作按键的功能,挺实用的。”但要知道,我首先必须花时间去了解它,才能给它一个公平的评价。
可如果我只是个潜在消费者,只是在vivo店里随便逛逛手机,我会给它第二次机会吗?
三星的情况也一样。Galaxy Watch Ultra每次在网络上露面,都会引来不少吐槽。我不是说三星不该做一款功能拉满的大屏智能手表,而是它没必要把外观做得和Apple Watch Ultra那么像——连宣传图里的橙色表带都如出一辙。

而Galaxy S26 Ultra的橙色机身,无疑让用户对它的期待值大打折扣。当年苹果取消耳机孔,三星也跟着取消了(说句公道话,整个手机行业都跟风了);苹果用钛合金,三星也用钛合金。那接下来呢?三星也会跟着取消钛合金框架吗?会突然觉得用户不需要S Pen了吗?
十年前的手机市场多好啊,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不同厂商推出各种各样的机型,不断尝试新想法、新设计。可现在(或者说从S6开始),大家似乎都在趋同整合:一种外观、一种设计、一套功能组合。
当然,现实并没有那么夸张,但每次看到Android旗舰爆出“iPhone化”的细节,都让人忍不住担心:我们能不能不再朝着千机一面的方向走了?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