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了!加拿大宣布关税减免,在中美之间,打了一手“求生牌”

2025年10月21日,一纸由加拿大财政部发布的公告迅速在全球舆论场引发震动,路透社披露,加拿大政府已于10月15日正式实施一项罕见的“双向”关税减免政策,针对中国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同时“松绑”。

在多方解读中,这一政策被形容为一封“夹缝中求生”的求饶信,面对经济下滑、制造业断链、外交受挫的“三重夹击”,加拿大这次的妥协,显得格外沉重,既不是主动作为,也谈不上突围胜利,而是一种被现实倒逼下不得不打出的“求生牌”。

精打细算的“让步”

尽管看起来是一次对中国的政策松动,但加拿大这次的关税减免明显打的是一套“精准滴灌”的策略,政策明确限定,仅对本国无法生产的特定钢铝产品实施关税豁免。

例如制造飞机发动机所需的高端铝材,或是用于便携式披萨烤箱的精细钢材,这类产品在加拿大本土既无生产能力,也难以找到其他性价比高的替代供应国。

换句话说,这并非对中国的贸易“放水”,而是为了防止本国下游制造业“断粮”,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豁免政策中明确划定红线:这些来自中国的产品不得转手出口至美国,这一条款的存在,清楚地展示了加拿大在中美之间的“神经紧绷”。

一方面,它需要中国的原材料稳定供应链,另一方面又担心被美国盯上,变成中国商品“绕道”进入美国的跳板,这种“既要又怕”的姿态,无不反映出其政策制定者在两大经济体之间如履薄冰的处境。

为了让这场政策转向不过于突兀,加拿大政府显然也做足了“外交配套”,就在政策生效的第二天,总理卡尼便派遣外长阿南德启程访华,试图为此前频频对华加税的冷淡关系“降温”。

这一步,看似外交动作,实则是与关税减免构成的一套“组合拳”:既有经济考量,也有政治修复,在某种意义上,这次对华让步,不是出于好感,而是出于迫切的“生存需要”。

内外交困的“求生牌”

如果说对华减税是为了确保原材料不断供,那么对美的关税松绑,则是为了维护“家族关系”的表面安稳。

加拿大政府此次同步宣布,对来自美国的涉及公共卫生、国家安全、制造业与农产品等关键领域的进口商品,同样实施关税减免。

这份名单涵盖了自疫情以来被高度重视的医疗设备,也包括对国内农业链条影响深远的美国产农食产品。

这步棋的意图不言自明:在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加拿大不想失去美国“老大哥”的信任,尤其是在安全与产业合作方面。

尽管前期曾因对中国“过度配合”而落得被美国加税的下场,但如今加拿大依然试图通过这次“示好”,重新修复盟友关系,哪怕只是表面上的“和气生财”,也比被完全排挤在外要强。

然而,政策一出,加拿大国内却并不太平,制造业与农业领域对此普遍表示欢迎,认为政策有助于缓解成本压力,甚至有制造商称这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但钢铁产业却怒火中烧,加拿大钢铁生产商协会直接公开表示“极度失望”,强调本土完全有能力生产这些被豁免的产品,政府此举无异于“自废武功”。

更有激进声音呼吁,政府不但不该给美国商品减税,反而应将当前对美钢铁的25%关税提升至50%,以保护本地就业和产能。

这种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对撞,使得政府陷入尴尬两难,一边是生死线上的制造企业,另一边是被边缘化的本土钢企,任何一边倒的政策。

都可能引发更大的产业连锁反应,加拿大政府显然明白,这手“求生牌”虽然打出去了,但想要不被反噬,并不容易。

无奈背后的根源

这场政策转向的背后,是一段令人唏嘘的外交与经济教训,时间倒回到2024年下半年,加拿大当时选择了一个几乎所有中型国家都在犹豫的问题——是否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结果是,加拿大不仅跟随美国对中国钢铝加征关税,还在电动汽车领域加码100%的惩罚性税率,试图向华盛顿递交一份“忠诚投名状”。

然而,结果却颇为讽刺,非但没有换来美国的特殊照顾,反而被“反咬一口”,以“国家安全”为由,美国反手将加拿大输美钢铝的关税直接拉高至50%。

数据显示,加拿大对美钢铁出口在半年内暴跌了25.5%,安大略省数家大型钢厂被迫停产,工人只能轮流排班,整个工业链条受到重创。

与此同时,中国也没有“坐以待毙”,面对加拿大的配合制裁,中国迅速对其关键农产品加征关税,油菜籽、猪肉首当其冲,直接导致加拿大菜籽油对华出口下降了76%。


萨斯喀彻温省农民叫苦不迭,地方政府更是对渥太华的激进政策提出公开批评,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使得加拿大在这场贸易战中“伤得最深”。

问题的根子,其实更深一层,加拿大经济结构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一方面,其79.5%的出口集中在美国市场,能源和制造命脉几乎都被美国掌控;

另一方面,在农产品、矿产等资源性出口上,又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换句话说,加拿大既离不开美国,也躲不开中国,中美一旦摩擦加剧,加拿大几乎无路可退。

这样的结构性弱点,使得其在大国竞争中往往成为被动一方,选边站队,不仅无助于强化自身安全,反而容易成为被牺牲的“第一张牌”。

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何加拿大政府会在当前局势下突然转向,近期多份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加拿大民众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悲观。

还认为政府的对外政策自乱阵脚,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面对国内压力和国际孤立,加拿大只能选择“止损”,尽可能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这一波关税减免看似是一次经济调整,实则是加拿大在多方压力下的无奈让步,它试图在中美夹击下“精准止损”,却也暴露了其在国际贸易关系中话语权的薄弱。

这手牌打出去,或许能暂时缓解制造业和农产品的供应困境,但是否足以重建对华信任、修复对美关系,还有待观察。

对加拿大而言,这不仅是一场贸易政策的修正,更是一场关于国家战略定位的深刻反思,未来的路怎么走,不只是解决当前的“缺货”问题,更是如何在中美格局间找到自己的位置,毕竟,在大国角力的战局里,模糊立场往往是最危险的姿态。

这场变局,也为其他中型国家敲响了警钟:一味追随强权,终究难逃被抛弃的命运,唯有在风暴中保持独立思考,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信息来源:

加拿大减免部分中美钢铝关税 2025-10-22 11:13·环球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财经   中美   加拿大   关税   美国   政策   中国   政府   制造业   关系   农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