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距离国庆中秋长假休市仅余2个交易日,每逢长假临近,“持币还是持股”都会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尽管有报道提及机构对节前持币过节形成共识,但老郭坚定认为,今年是最不用纠结这一问题的一年。因为当前市场正处在政策支持、流动性宽松与产业升级驱动的结构性牛市途中,持股并聚焦配置优化,才是更具远见的选择。若非要在节前有所行动,核心也应是仓位与标的的调整,而非空仓离场,配置为主的思路早已取代了对短期持仓的纠结。
近期的A股市场已从此前强震“主震期”平稳迈入“余震期”。自8月27日沪指率先进入横盘整理后,深成指与创业板指也同步加入调整,三大指数首次形成共振震荡格局,这一信号明确标志着市场剧烈调整已临近后半程。截至9月27日,沪指在3750 点 3880点的狭窄区间内震荡已持续近一个月,成交量从峰值逐步萎缩,这种表现既折射出多空双方在国庆长假前的谨慎观望,更反映出市场在牛市初期调整中的微妙平衡状态。
当前的震荡格局,本质上是多重因素博弈平衡的结果,而非趋势逆转的信号。资金层面,前期反弹积累的获利盘选择节前落袋为安属短期行为,而8月以来融资资金持续净流入,虽近期增速放缓,但结合新增开户数的不断增长,长期资金入场的趋势并未改变,当前仅是存量博弈的温和拉锯。信心层面,A 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中长期配置价值明确。以上证指数为例,市盈率处于历史适中水平;创业板指虽短期估值有波动,但整体保持合理,仍具备估值吸引力。市场在估值底与信心顶之间的摇摆,只是等待基本面信号进一步确认的过渡表现。技术面上,震荡是对前期突破的回踩确认与筹码换手,节前缩量则是多空双方不愿在长假前轻易发力的谨慎体现,这一切都意味着市场正从政策预期驱动向基本面支撑平稳换挡,牛市根基仍在夯实。
随着国庆中秋超长假期临近,“持股还是持币”的传统讨论再度升温,但今年的市场特殊性让这份纠结完全不必要。从历史数据看,过去十几年国庆后首周A股上涨概率超70%,近十年主要股指节后表现也普遍好于节前,而在当前牛市周期背景下,这一规律的支撑逻辑更趋坚实。更关键的是,下周仅剩两个交易日,如此短的时间维度难以支撑指数做出明确方向选择,大概率延续缩量震荡;且短期做多共识尚未完全凝聚,即便节后也难立刻迎来强势突破,真正的方向选择或推迟至十月中旬。纠结于这两日的持仓选择,反而可能错失牛市途中的核心机会。
节后市场的向好趋势有着三重核心驱动的共振支撑,这正是不必纠结节前持仓的关键原因。海外流动性方面,美联储9月已启动降息,十月继续降息概率增加,历史数据显示,降息周期下A股常现小盘成长结构性行情,科技股更有望在弱美元与人民币资产重估中受益。政策层面,十月召开的四中全会将讨论“十五五”规划建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或成焦点,五年规划带来的政策红利将推动相关产业估值重构,这与当前牛市的产业升级驱动逻辑高度契合。业绩端,10 月三季报将密集披露,截至9月23日预喜比例达47.06%,叠加8月工业企业利润改善的支撑,企业盈利修复态势逐步明确,为牛市提供了扎实的基本面支撑。
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应淡化短期波动,将目光聚焦于中期布局。与其在持股还是持币上反复纠结,不如利用当前的震荡期优化持仓结构,从短期主题炒作转向 业绩I叠加政策双主线标的。可重点关注三季报预增的科技成长股,如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消费电子零部件、模拟芯片设计等景气度高的领域,这类标的既符合产业升级趋势,业绩确定性又强;同时,估值低位的政策受益板块,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十五五”规划潜在焦点领域,以及氟化工、铜、黄金等供需改善的资源品,也值得长期布局。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