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传来“好消息”,航天员因祸得福,归家时间又近了一步

原本11月5日就能回家的神舟二十号,却因疑似遭遇太空碎片撞击被迫延期。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小插曲竟让我们“因祸得福”,如今也传来了中国载人航天官网的好消息。

那么,神舟二十号究竟什么时候回家?既然神舟二十返回延迟,为什么不能换神舟二十一回来呢?

太空惊魂一刻

11月5日,本该是神舟二十号脱离空间站、踏上归途的时刻,地面指挥中心却突然收到异常数据,返回舱疑似遭到太空碎片撞击。

要知道这可不是小事,要知道太空中哪怕是的毫米碎片,速度都能达到7-8公里/秒,杀伤力堪比一颗手榴弹爆炸。

2016年国际空间站舷窗就曾被1毫米级碎片撞出5毫米的凹痕,而返回舱再入大气层时要承受1000℃以上高温和数倍重力过载,哪怕一个小裂缝都可能导致舱体失压解体。

发现异常后,多名专家连夜组建评估组,通过相关设备反复排查。

在这期间航天员们一边配合检查,一边还在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协同开展实验,丝毫没受影响。

太空200天,航天员要闯哪些关?

可能有些网友觉得在太空待着挺舒服,但其实每分每秒都在和身体的"退化"作斗争,因为200天的超长期驻留,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呈几何级增长。

最直观的就是“长高”的甜蜜负担,几乎所有航天员在轨都会长3-5厘米,神舟二十号乘组也不例外。

但这可不是好事,是失重让脊柱间隙被强行拉大,肌肉对脊柱的支撑力变弱了。

更危险的是骨骼和肌肉的“流失危机”,国际空间站数据显示,航天员每月骨密度流失约1%,是地面老年人年均流失量的2倍。

好在咱们空间站有“太空跑步机”和“抗阻锻炼装置”,跑步机用束缚系统模拟1.2倍重力,抗阻装置能做深蹲、硬拉等10多种动作,只需每天练2.5小时就能有效控制。

而看不见的威胁更吓人,失重会让血液不再“往下走”,全涌到上半身,航天员一般情况下都会变成“肿脸寿星”。

除此之外,延期后很多网友最关心的就是,既然二十号有问题,让二十一号接他们回来不行吗?事实上这背后藏着中国航天的安全铁律。

为啥不能换神舟二十一号回家?

要知道神舟二十号的返回舱是按三名乘组的身体数据量身定做的,3套航天服的头盔尺寸、座椅的减震参数全是专属的,就连返回再入的制导软件都是适配的。

而神舟二十一号是货运为主的运输船,返回舱布局和生命保障参数完全不同,临时换船可能在返回时造成颈椎损伤。

更重要的是安全红线,空间站有人时必须有至少1艘救生飞船待命,要是二十一号接走二十号乘组空间站就没了逃生船,万一发生漏气、太阳翼故障等突发情况,留守的二十一号乘组就只能坐以待毙。

比如2024年美国波音飞船提前撤离,导致国际空间站短暂“无救生船”,咱们可绝不会冒这个险。

为了保障延期期间的供应,天舟九号早就提前运了200公斤应急物资,地面还通过在轨加注补充了1.2吨推进剂。

空间站的水回收率达98%,氧气再生率99%,六个人长期驻留完全没问题。

虽然延期是意外,但这200天却成了科研的“黄金期”。

因祸得福?

最珍贵的就是航天医学数据,监测发现陈冬他们的应激激素含量始终是正常范围的80%,证明咱们的心理干预很管用。

而双乘组协同更是效率翻倍,二十号乘组擅长出舱,二十一号专精舱内实验,组建跨乘组小组后。

在多人协作下,原计划时间的实验任务很可能提前完成,也可以为以后的“6人登天”做铺垫。

在官方报道的视频中,六位宇航员井然有序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和突发情况。

虽然神舟二十三位宇航员返回延迟,但也有着“意外收获”,他们在轨驻留时间已超200天,即将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纪录。

而指令长陈冬历经这次小插曲,更是让其在轨时间突破400天,这种驻留时长也为我国航天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官方通报中神舟二十返回的时间也近在咫尺了。

英雄回家还要等多久?

目前乘组已经做完返回舱检查和航天服测试,正在调整体能和心理状态。

中国载人航天官网

而地面医疗团队也备好相应准备,用高压氧治疗、等长收缩训练等手段,帮他们3个月内恢复地面生理水平。

而这200天的延期看似是挑战,实则检验了咱们的生命保障、应急处置和科研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科技   神舟   航天员   因祸得福   好消息   时间   空间站   太空   地面   返回舱   碎片   中国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