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俄罗斯的蛋糕?俄方已对中国下手了,关系再好也要多留个心眼

中俄关系这几年走得近,经济合作也热火朝天,尤其是汽车贸易,本来是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大展拳脚的好时候。可谁想到,进入2025年下半年,俄罗斯突然对部分中国卡车下手,禁售召回不说,还层层加码税费政策。

这事儿一出,大家伙儿都得琢磨琢磨,合作再铁,也得留点后手。俄罗斯这步棋,明着是安全标准,暗里护着自家产业,中国企业得好好盘算怎么破局。说到底,国际贸易里头,利益纠葛从来不讲情面,得靠实力说话。

阿里哈诺夫上位,俄罗斯工业政策转向护盘

俄罗斯工贸部部长安东·阿里哈诺夫这人,背景挺有意思。1986年他出生在苏呼米,那地方当时还是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

早年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公务员,他从小就接触行政事务。2004年考进全俄国家税务学院,学金融,2008年毕业后又去莫斯科国立大学深造法律,2010年拿下法学学位。

起步阶段,他在俄罗斯司法部干文员,处理文件核对数据那种琐碎活儿。2012年调到加里宁格勒州政府,当副部长助理,那时候才26岁,就开始接触贸易协调。

加里宁格勒这块飞地,夹在欧盟中间,制裁压力大,阿里哈诺夫在那儿干了几年,2015年升到联邦海关服务局加里宁格勒分局副局长,管边境贸易监管。

2016年9月,他被任命为加里宁格勒代理州长,当时州长叶夫根尼·津切夫突然辞职,他30岁就接棒。2017年10月正式当选州长,成了俄罗斯最年轻的地区领导人。任职期间,他推本地经济转型,农业制造业都抓,应对欧盟制裁,推动平行进口渠道。

2020年新冠疫情时,他协调隔离和医疗资源,之后又搞数字化和基础设施,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生产也提上日程。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制裁更狠,他负责边境物流协调,确保供应链不崩。

2024年5月,阿里哈诺夫调到中央,任工贸部部长。那是国家杜马批准的,接替前任德尼斯·曼图罗夫。他上任后,重点抓工业保护,尤其是汽车领域。

俄罗斯汽车工业本来就弱,西方车企撤离后,中国品牌填空子,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不到10%窜到2024年底的近60%。阿里哈诺夫不干了,他公开说某些进口车有严重缺陷,不能上路。2025年上半年,他就推动认证审查加严,税费调整也跟上。

8月1日车辆回收税又涨,乘用车系数上调1.7到3.7倍,卡车也增1.7倍。这人政策执行力强,2025年9月还主持工业论坛,强调本土产能提升。说白了,他代表俄罗斯想重振自家车市,中国企业进得太猛,蛋糕分得太多,得敲打敲打。

加里宁格勒那几年,他协调中俄物流,亲身感受到中国货源的重要性。可上位后,立场就变了,护盘优先。2025年7月30日,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出禁令,禁止东风DFH4180、福田BJ4189、解放CA4250和CA4180、汕德卡ZZHS、福田M4L等12款卡车进口销售。

理由是刹车效能低、噪音超标、防护薄弱、缺紧急呼救装置。这些车在俄市场份额超25%,禁令一出,直接影响上千辆已售车辆,得召回整改。阿里哈诺夫在媒体上直言,这些缺陷威胁安全,必须吊销证书。

他的政策不光是禁售,还从2023年8月开始就调回收税,2024年10月再涨70%到85%,计划到2030年每年增10%到20%。中亚转运渠道从2025年4月起补税,份额从30%掉到不到2%。这套组合拳,明显冲着中国车来的,俄罗斯本土卡车销售2025年上半年不到3万辆,急需喘口气。

俄乌冲突后,西方车企跑光,俄罗斯车市崩盘,2025年总销量60万辆,同比降29%。中国车占55%,但消费者反馈安全和耐用性问题多,尤其西伯利亚低温,发动机保温跟不上。

阿里哈诺夫抓这些点,表面合规,实际护航本土企业如GAZ。政策落地快,执行严,2025年9月他视察乌拉尔工厂,推动产能扩建。俄罗斯这步走得算计,借安全名义限竞争,中国企业得认清,合作归合作,市场规则得守。

中国车在俄的蜜月变调,禁令背后的税费壁垒

中俄汽车贸易这几年,本来是风口浪尖。中国车从2022年起大举进俄,2023年出口超50万辆,2024年市占率近60%。为啥这么猛?西方品牌撤离,俄罗斯缺车,中国低价燃油车和电动车正好补位。长城、奇瑞、吉利这些牌子,卖得飞起,平行进口渠道火爆,经中亚转手,避开部分关税。

可2025年,画风突变,出口腰斩。1到5月,乘用车出口15.36万辆,同比降58.75%。前8个月,总额超40亿美元,但环比起伏大,8月乘用车出口额7.964亿美元,涨28.2%,卡车却降68.2%到3450万美元。月均出口从去年10万台掉到5万多台,4月更低到3万台。

禁令是导火索,但税费才是大头。2025年1月起,进口关税上调20%到38%,完税价低于120万卢布的车,多收1169卢布。回收税从8月1日又调,卡车税负重,消费者贷款利率18%,车价水涨船高。俄罗斯消费者负担加重,购车意愿低。

市场反馈,中国车安全性和耐用性挨批,西伯利亚零下40度,保温层薄,电池冻住启动难。噪音和防护也成槽点,俄方检查严,汕德卡2月就暂停一款车型批准,得召回整改。7月禁令覆盖四品牌12款,刹车系统失效、噪音超标这些问题,俄方数据支持,联邦局检查后直接下令。

这不光是技术关,政策杠杆明显。俄罗斯想本地化生产,中国企业得建厂合资。OTTC认证和GLONASS定位强制,平行进口从便利变麻烦。2025年上半年,中国车出口前十里,哈弗H9、坦克300这些SUV还行,但卡车重创。俄罗斯本土车企借机回血,GAZ销量稳,政府补贴多。

中国企业不是没准备,早有本地化计划,长城在图拉建厂,奇瑞在莫斯科组装。可禁令来得急,整改周期长,两月内改好才能重售。市场份额虽55%,但总销量降,意味着绝对量缩水。俄罗斯这手,护自家没错,但中国车企得反思,快速扩张忽略本地标准,隐患埋下。

说实话,中俄贸易本该互利,中国车帮俄罗斯填空,俄罗斯市场给中国练兵。可禁令一出,暴露问题。2025年9月,俄美对话缓和,宝马大众传回归,经销商清库存,竞争加剧。

中国品牌得优化,针对低温升级保温和电池,展厅促销降价。出口转向中东南美,电动车在那儿优势大,沙特订单增30%,巴西份额升15%。俄罗斯市场别全押,鸡蛋分篮子。禁令虽伤,但也逼着升级,长期看是考验。

车市博弈升级,中国出口多元化破围

俄罗斯汽车市场这盘棋,越下越复杂。2025年,中国车虽占大头,但下滑趋势明显。1到8月出口27.3万辆,同比降55.9%,年预计50万台,和去年差远了。禁令针对卡车,但波及整体系列。

东风福田这些重卡,本来是俄物流主力,禁售后召回数百辆,物流链断裂,经销商库存压顶。俄罗斯消费者转向本土或伊朗车,价格虽高,但合规。政府还推“车队TCO”概念,总拥有成本低,鼓励企业买本地车。中国品牌得从头来,认证本地化,建合资厂。

多元化是出路。中国车企早布局中东,电动车续航稳,沙特试驾反馈好。南美矿区路况糙,悬挂适应强,巴西出口涨。东南亚高温,空调高效,泰国组装线忙。2025年下半年,这些市场订单补位,电动车成本低,全球份额稳。

俄罗斯那边,整改后部分准入,10月首批改款卡车过关。但回收税继续涨,2026年预算1.65万亿卢布,增46.7%。本土份额回升,阿里哈诺夫视察厂,推动焊点产能。中国企业稳住,电动转向,哈尔滨测试耐冻。

国际贸易里,俄罗斯这步护盘常见。欧盟对华电动车加税,美国芯片限售,都一样。关系好不等于无底线,中国得用实力回应。禁令虽限卡车,但乘用车还有空间,吉利收购沃尔沃技术,合资深耕。

俄罗斯工业弱,依赖进口,阿里哈诺夫政策短期有效,长期得靠创新。中国车企吃一堑长一智,标准对标,品质升级。市场竞争烈,西方回归,俄中都得拼。未来,中俄合作空间大,但得平衡利益,留心眼正常。

俄罗斯想技术转移,中国推本地产。车市从蜜月到常态,考验耐力。中国出口不倒,全球布局广,俄罗斯限一步,中国走十步。蛋糕大,大家分,关键看谁手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财经   俄罗斯   心眼   中国   蛋糕   关系   禁令   阿里   卡车   加里宁   中国企业   本土   政策   电动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