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半月谈丨铭记抗战历史: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担当

.

.

大家名片

夏春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近代史系系主任、教授。2019年牵头创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担任首任所长。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会长、孙中山研究院(中山)院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晚清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理论研究。

.

主要观点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包括正确判断二战性质,正确认识二战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战后审判的正义性。核心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核心是深刻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

●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并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引领抗战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有力策应正面战场作战,并使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战、民主旗帜,推动民主进步力量的发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可以用“四个最”来概括: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与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任何否认、歪曲、篡改二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都是开历史倒车,不得人心。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最根本的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正确认识、深刻总结这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核心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浴血奋战的结果,而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挽狂澜于既倒,对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最终胜利起了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并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家危难之际,蒋介石却声称“攘外必先安内”,执意打内战,继续全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明确主张停止内战。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根据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动“兵谏”,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十年内战,对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起了重要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其变数与挑战来自国民党。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将政策重点逐渐从对外转向对内,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之后,蒋介石三次掀起反共高潮。这三次反共高潮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陷入危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打退和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不仅团结了中间阶层,也使国民党统治集团不能不继续坚持抗战,从而化解危机,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总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也就无法形成和坚持全民族抗战局面。

中国共产党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引领抗战正确方向。1938年5月,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论持久战》,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提出以持久战应对日本的速决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中国“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论持久战》有两处表述尤其具有新意和深意:一是质疑和批评十个月来国民党当局以阵地战为主、一味拼消耗的错误战略方针,强调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提出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阵地战为辅,要做到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两相比较,双方之战略思想高下立判。二是基于以人民为主体的唯物史观,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抗日主体力量,系统阐释人民战争思想,明确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是持久战的精髓,也是《论持久战》全篇的精髓。这个高度,国民党在认识上达不到,行动上做不到。《论持久战》提振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为夺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有力策应正面战场作战,并使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能在千难万险中渐成气候,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通过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一切抗日力量,迅速在敌后站住脚跟。二是正确的战略方针,中国共产党提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运动战的方针。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全面抗战路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内,人民群众被广泛动员和组织起来,从而使侵华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国民党军队虽然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但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也不敢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导致力量急遽萎缩。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是战略上以弱胜强、充分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的最有效的作战形式。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牵制和抗击了逾半数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到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即解放区已有19块,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相比之下,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伤亡数十万人,8个月内丢失146座城市。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战、民主旗帜,推动民主进步力量的发展。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抗日是为了救亡,属于反帝。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日与民主密不可分:举凡实行减租减息、着力改善民生,实行民主政治,用新文化取代旧文化,都体现了“民主”诉求,在动员和组织民众抗日上起了巨大推进作用。譬如,在政权建设上,作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以延安为首府的陕甘宁边区在政府人员构成上采用“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政治、用制度来保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陕甘宁边区因而成为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政治上最进步的地方。再如,毛泽东将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从维护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高度来看待党群、干群关系,郑重告诫全党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这为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又如,在文化建设上,中国共产党着力建立和传播新文化,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主张,极大促进了人们思想和精神的解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空前迸发,并催生出伟大抗战精神,有力支撑了全民族抗战局面。中国在抗战胜利后如何建设、向何处去?毛泽东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提出并系统阐释新民主主义理论,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陕甘宁边区成为这一理论的“试验区”,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

总之,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和民主大旗,坚持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没有放弃抗战,但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态度、立场不同,直接影响到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顺应时势和民心,显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在全国的声望、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当之无愧地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正确二战史观,包括正确判断二战性质,正确认识二战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战后审判的正义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而挑起,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的结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抗日战争胜利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德国战犯的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中国、苏联等国家的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使发动侵略战争、双手沾满各国人民鲜血的罪魁祸首受到应有的惩处,把战争罪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向世人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今年5月,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指出:“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核心是深刻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虽然有一些西方学者开始肯定、承认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但总的来说,西方学界关于二战的叙述框架没有实质性改变,依旧以欧美国家为中心,将中国战场边缘化。再就是轻视中国战场的主体作用,把美国援华视为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把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视为促使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这些错误观点夹杂着传统的“西方中心论”以及旧的西方殖民主义思维、冷战思维,充斥着早已过时的傲慢和偏见,抹杀了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客观上助长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气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可以用“四个最”来概括。

开始时间最早。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至1939年9月战争在欧洲爆发时,中国已独立进行了8年的抗战;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独立抗战已持续了10年。需要指出的是,在此之前,英、法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活动采取纵容妥协的绥靖主义政策。美、英对日本侵华也持妥协态度,美国在援华抗战的同时,仍一直卖给日本大量战略物资,客观上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持续时间最长。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韧性、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在漫长而艰难的抗战岁月里,中国不仅在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战,同时也在为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而战。

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展开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开始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的表现。中国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打破了日本的“速战速决”战略。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中国直接和间接卷入战争的人口达4亿之多。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150多万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持久抗战,使日军在中国深陷长期战争的泥潭,有力配合、支援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作战。具体地说,遏制了日本“北进”侵犯西伯利亚的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牵制和推迟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会师中东和西伯利亚、称霸全球的图谋。在极为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政府仍根据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战略需求,毅然派出精锐部队组成远征军,紧急开赴缅甸,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

付出代价最大。为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在14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按照1937年的比价,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正是基于当时对中国抗战地位与作用的重视,美、英在战时废除不平等条约,与中国订立新约,使中国在法理上获得独立平等的地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后期开始酝酿协商建立战后新秩序,政治新秩序主要是创建联合国,制定出确保战后各国和平与发展的新规则,经济新秩序主要是创建国际经济组织,制定出确保战后世界经济运行的新规则。中国深度参与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重建,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参与制定《联合国宪章》,通过《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参与审判战犯。

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是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任何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行,颠倒是非黑白,是公然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是在挑战人类良知。历史铁证如山,不敢承认和正视历史是心虚胆怯的表现,缺乏反省历史最起码的诚意和勇气。

二战胜利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我们越要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日战争锻炼和造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烽火洗礼下,中国共产党迅速走向成熟壮大,成为引领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百余年峥嵘岁月,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我们是胜利者,回望抗战历史,重在保持应有的自信、从容和淡定,迎接新挑战、铸造新辉煌。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接续探索砥砺奋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伟大抗战精神得到传承和升华。党带领人民已走过万水千山,新征程还会继续跋山涉水。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勿忘在莒,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历史   中国共产党   中流砥柱   铭记   中国   作用   半月谈   世界   日本   主战场   战场   全民族   民族   战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