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喊出“房住不炒”,结果房价一路狂飙到2021 - 2023年才被摁住。如今2025年提出‘房地产止跌回稳’,按这规律,是不是也要两三年才能稳住?”
最近,大家对房价涨跌争论不休,尤其是当看到深圳最近连涨以后,数据显示,深圳调涨的二手房源成交占比,已连续5周稳定在25%左右。不少人更加疑惑,“现在该不该买房呢?”
对此,行内人士表示,王石明确房地产调整需要3-5年,机构预测房价要到2025年底才会企稳,马光远说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已经完全释放。
这些大佬的分析并不是空口白话,而是实打实基于市场的变化。2025年起,楼市会出现四个关键变化,看清了它们,该不该买房自然有答案了。
稍微细心一点,你就能注意到,2025年各地的政策正在悄悄调整。比如:海南取消了普通和非普通住宅的区分,长沙县推出“政府补一万、企业让一万”的购房补贴。
这些都不是大规模刺激,而是有针对性地托底。
房地产税也在稳步推进。上海率先实施阶梯税率:单价9.4万以下税率0.4%,以上0.6%。重庆则把免税面积从100平米提高到180平米——这些操作的思路也很明确:保护刚需,抑制炒作。
早在今年3月,上面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就明确提出:要“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通过优化公积金、盘活闲置房等方式释放需求。
一句话总结:现在的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
以前买房闭着眼睛买都能稳赚不赔,如今这种赚钱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现在的市场,分化成了主旋律,选错地方可能套牢,选对地方才能稳住,长期还有增值机会。
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房子比人还多,套户比1.35,空置率高达21.3%,就现在的库存量,估计要5年以上才能消化。
就拿苏北盐城来说吧,近五年户籍人口减少27万,常住人口减少3.8万。房价比2021年高点跌了25%。东北有些地方,几万块就能买一套房,鹤岗化趋势已经在向更多城市蔓延。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情况就相对稳定的多。虽然2025年上半年70城二手房均价环比跌了0.6%,但上海、太原的新房价格同比还在涨,杭州也算持平。尤其是核心地段、学区房、地铁附近的房子,抗跌能力依旧坚挺。
城市群效应也越来越明显。比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如嘉兴、昆山),因为产业转移和人口流入,房价跌幅正在收窄。
这几年,开发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5.5%;其中,超过六成城市同比负增长。
王石说,房企面临五大挑战:到期债务高达5257亿,待售面积还有7.7亿平方米……整个行业都在艰难转型。用分析师的话说,就是——“增量变精、存量优化”。
“增量变精”是指土地供应量减少但质量上升。比如上半年,住宅用地成交量下降4%,但地价反而涨了25%,平均溢价11%。深圳、杭州、上海、成都这些热门城市,开发商拿地更谨慎,像绿城、滨江这类企业,只挑核心地块拿。
“存量优化”指的是城市更新。这里指的不仅仅是老旧小区改造,还包括商业、物业、养老地产等非住宅项目。这几大项目如今也成了很多开发商转型的三大方向。总之,运营能力,正在取代开发速度,成为房企新的竞争力。
对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变化是:买房思维该彻底转变了。
以前买房,大家想的是能赚多少;现在买房,就要先问问自己:住得舒服吗?负担得起吗?
数据显示,居民负债率已高达137%,月供占收入比例超过60%。在这种情况下,量力而行才是关键。
再者,不能被市场情绪带偏了,买房时一定要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不仅要考虑拿不拿的出首付,更要考虑未来还贷的持续性。
总之一句话,现在买房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住着舒服,生活更好,不是为了让自己被房贷压的喘不上气的。
所以,一定要算清楚自己的收入、负债、未来开支,还得给自己预留一笔应急资金,建议至少是两年的房贷钱,这个可以让自己在突发情况时,有足够的实力应对,不至于被动甚至陷入房子被法拍。
最后,咱们用王石的一句话做总结:
“活得久才是真正的赢家”。
这种稳健的思路,才是应对市场波动最实在的智慧。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