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视频:周思妤 杨袖俪
央广网重庆9月8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记者杨袖俪、周思妤)炭火一旺,油烟腾起,他左肩一沉,右臂上的铁签在热浪里轻轻晃动、翻飞,豆干噼啪作响……傍晚5点过,位于重庆南岸区回龙湾街道已渐渐热闹起来,56岁的朱国全开始忙碌地工作,汗珠顺着他晒得黝黑的侧脸滚进脖颈,留下一道亮晶晶的盐渍。
朱国全用他的“铁签手臂”娴熟地烤串(央广网发 杨袖俪 摄)
“独臂大叔”火出圈 大学生变身“推荐官”
“大叔虽然只有一只手,但出餐速度这些丝毫不比别家的慢。”“他们家的苕皮、豆干都只要3块钱,特别好吃,性价比超高。”9月初,随着开学季到来,朱国全的烧烤摊前,大学生顾客络绎不绝。
因为右臂上装套的铁签手臂,加上娴熟麻利的烧烤操作,很多大学生主动开始帮朱国全“打广告”。前不久,学生们将他的视频发到社交媒体上,引得许多网友的关注。不少同城的居民也会来尝尝这家特别的烧烤,还有外地网友也投出“重庆帮吃”的生意。
社交媒体上关于朱国全的讨论(央广网发 来源于网络)
“叔叔的烧烤真的很好吃!他的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很鼓励我们。”重庆工商大学新传专业的学生小张在朋友圈被“独臂大叔”种草,专门约上寝室好友去品尝。她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朱国全的故事,也让更多人尝尝他家烧烤。
听到学生们的称赞,朱国全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这些娃娃好得很,常夸我烤得香,还主动帮我宣传。”他觉得,自己才应该谢谢这些大学生,是他们的支持让这摊子能一直开下去。
从漂泊到扎根 “自制铁签”右手
30多年前的一场意外,让朱国全失去了右手。八年前,在弟弟的鼓励下他试着做烧烤,2025年初回到重庆时,他开始犯难——重庆人喜欢吃苕皮、豆干,但穿串要两只手配合,他独臂根本做不了。
在不断失败,不断摸索下,朱国全制作出他的“专用手臂”:一根铁签穿过矿泉瓶身的铁丝漏网,再戴上装饰的粉色袖套,成为朱国全的另一只手。
他熟练地将烤得发泡的苕皮翻面、蘸料、对折、包裹。最后借助烧烤架的空位,用木签将烤好的苕皮穿上。短短3分钟,一串香糯美味的苕皮便制作完成。
朱国全使用铁签辅助给豆干刷料(央广网发 杨袖俪 摄)
当朱国全将烤好的食物装入纸袋,递到顾客手中时,他还会贴心地提醒顾客抽出竹签,直接就着纸袋食用。“这是我总结出的吃法,这样吃里面的泡萝卜、折耳根就不会掉出来了。”朱国全很自豪地说道。
贤妻守护“菜篮子” 家人相扶诚经营
除了台面上摆放整齐的食材外,朱国全摊位上的各种配菜也总是保持着令人放心的干净整洁。这是他贤惠能干的妻子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
当朱国全还在准备开张时,他的妻子游治碧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她会用严格的标准来清洗每一节折耳根、每一份配菜,确保所有食材都达到新鲜、干净。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吃的东西,怎么能卖给顾客呢?”这是朱国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顾客在烧烤摊前排队尝鲜(央广网发 周思妤 摄)
“现在都是我在前面冲锋陷阵,她在后方给我最坚实的支持。”在朱国全遭遇人生低谷时,妻子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他身边,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这个小小的摊位根本不可能开得起来。”说这番话时,朱国全眼中满是对妻子游治碧的感激与爱意。
朱国全在镜头面前展露笑容(央广网发 周思妤 摄)
“其实,有很多时候我遇到困难能得到解决。”除了身边贴心守着的妻子,家人也是朱国全揣着勇气往前走时身后最稳的“支柱”。刚受伤时,兄弟姐妹的开导与陪伴。找不到工作时,弟弟和弟媳带他做起烧烤……朱国全说,要是没有身边的亲人,他这一路,怕是要多走不少难走的路。自己不放弃,只要还能干,这烧烤摊就会一直干下去。
天色渐渐暗透,回龙湾里各种小摊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来,朱国全烧烤摊的烟火气裹着苕皮的糯香、豆干的焦香,在晚风中慢慢散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