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从增长神话到增长笑话,业绩躺平股价套牢你忍得了吗?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星空君最近接手一个项目,监测某工矿企业厂区的汽车来往情况。这个项目的技术底层很简单,车牌识别技术成熟了差不多20年了,一台不算太老旧的电脑就能跑的动,如果使用算力卡,则能更快的速度实现识别。

对接的摄像头厂商有两个,一个是海康,一个是大华。

海康和大华差不多“垄断”了国内超过50%的安防市场,比较有趣的是,双方开发的软件平台,都能丝滑的兼容对方的硬件产品。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星空君也对海康的业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了安防摄像头以外,海康还做AI识别的边缘算力,还做算法,还做软件平台......

从海康业务的变迁来看,如果说十几年前企业安装摄像头主要是为了安防,那么现在安装摄像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采集数据。

安防摄像头摇身一变成了物联网设备的传感器,而让这个传感器更加敏感的助推器,就是算力和算法。

早期海康的算力使用的英伟达的产品,随着上了制裁清单,现在海康设备的算力均换成了华为昇腾。

海康的大客户中,以政府机关央企国企居多,这些客户都有供应链安全的要求,国产算力成为必需品。

在安防摄像头向物联网设备传感器的转型过程中,海康威视的业绩发生了波折。

一、再见,成长性

2025年8月1日,海康威视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

数据来源:iFind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418.18亿元,同比增长1.48%,几乎原地踏步;归母净利润56.57亿元,同比增长11.71%,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扣非净利润54.89亿元,同比增长4.69%。

海康威视曾经因高成长性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业绩曾经多年增速连续两位数。在公司进入制裁名单后,业绩增速明显放缓,2022年以来甚至出现了多次业绩下滑的情况。

公司业绩的拉跨,是因为制裁吗?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星空君认为,制裁和业绩有相关性,但没有因果性。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国内安防市场饱和了。

从星空君实际了解的行业情况来看,一方面G端(政府机关)需求近年来受到预算的限制逐渐压缩,B端企业的安防摄像头基本已经应装尽装,只有日常的损坏更换需求。由于海康、大华质量比较好,很多工业级摄像头用了10年左右还老当益壮。

对于海康威视来说,扩大规模只有两条路,一是多元化转型尤其是向C端用户转型,二是出海。

“巧合”的是,公司早就着手这两条路径,如今,这两条路都走的非常不错。

二、得C端者得天下

星空君有句“名言”:伟大的企业一定是ToC的。

在安防行业漫长的发展史中,G端、B端曾经是最大的需求方。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的普及,C端对安防类设备的需求愈加强烈。

而相对于B端来说,C端市场更加广阔。但C端市场对企业的考验更大,要能迅速的回应客户的需求,需要更多的线上营销。

为了打开C端市场,海康威视推出了“萤石”品牌,主攻智能家居市场。

数据来源:iFind

2025年上半年,以“萤石”和机器人业务为主的创新业务整体收入117.66亿元,同比增长13.92%,占公司营收比重达到28.14%。

数据显示,除了传统业务外,海康几乎所有创新业务(除了存储),都是两位数增长率在高速成长。

当这些业务能够承接起原安防摄像头规模的时候,我们将看到一个全新的海康威视。

三、海外扩张顺利

在国内搞创新业务多元化转型的同时,海外实现主业的扩张。

数据来源:iFind

2025年上半年,海康威视来自境外的收入达到了154.25亿元人民币,相较于去年同期实现了8.78%的同比增长。

海外市场收入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也进一步提升,达到了36.89%,这表明海外市场对于海康威视的整体业绩贡献日益显著,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引擎。

众所周知,海外业务要考虑国际关系的影响。

海康威视被美国制裁,会不会连累其海外业务呢?

2025年上半年,中东非洲地区的增速在海外四大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紧随其后的是东南亚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市场,这些地区也实现了不错的增长。这些新兴市场通常处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初期或加速期,对智能物联解决方案的需求潜力巨大,为海康威视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公司针对这些市场采取的“一国一策、一品一策”的本地化经营策略,以及因地制宜的资源投入。

相比之下,西欧、北美和南亚市场的表现则相对靠后。这可能与这些市场相对成熟、竞争更为激烈,或者受到地缘政治、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例如,北美市场一直是海康威视面临较大挑战的区域,部分原因是美国政府对海康威视等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和制裁。

海康威视在全球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海外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70%。

海外业务的精髓是:不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四、地缘政治风险日益严峻

近年来,国际关系日趋复杂,特别是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和贸易摩擦,对包括海康威视在内的中国科技企业造成了直接冲击。美国将海康威视列入实体清单,限制美国企业向其出口技术和产品,并禁止联邦政府资金用于采购海康威视的设备。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也禁止批准海康威视的设备在美国市场销售,尽管海康威视曾试图通过法律途径推翻此禁令,但据报道,其诉求在2025年5月被美国上诉法院驳回。这些举措不仅直接限制了海康威视在美国市场的业务,也对其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品牌声誉和市场拓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地缘政治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美国。一些其他国家,如加拿大,也因类似原因要求海康威视关闭其在本地的运营,这进一步加剧了海康威视在西方市场的困境。

海外业务还会带来汇率风险。

数据来源:iFind

根据海康威视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公司财务费用为-7.39亿元,而上年同期为-2.50亿元,同比变动幅度高达195.52%。公司的解释是“受汇率波动影响,本期汇兑收益增加”。这表明在2025年上半年,汇率变动对海康威视整体上产生了积极的财务影响,带来了显著的汇兑收益。然而,汇率市场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未来的汇率走势难以准确预测。如果未来主要结算外币对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或者人民币大幅升值,则可能对公司的海外收入和利润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财经   股价   业绩   神话   笑话   康威   市场   业务   摄像头   海外   公司   上半年   大华   收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