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翻红,超4000只个股上涨,成交额1.7万亿元——看似平常的反弹背后,藏着一条清晰的主线:科技股正以“进二退一”的姿态,重新接管市场话语权。
有人问:“现在买科技股晚不晚?”看看恒生科技指数近期的表现,再看看南向资金疯抢的架势,答案或许藏在数据里。
一、反弹不是普涨,是“科技主力”在带节奏
当天市场有个有意思的细节:培育钻石、煤炭、燃气这些“冷门板块”领涨,但真正的资金暗线在科技。算力硬件(CPO)、脑机接口、AI应用端集体躁动,连券商研报都在喊:“别被表面的行业轮动骗了,主线还是科技!”
为什么是科技?回顾A股30年,每轮大行情都有“带头大哥”:2007年是地产链,2015年是移动互联网,2021年是新能源。现在,这个位置轮到了人工智能。
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时,很多人觉得“AI离生活太远”;但2025年再看——阿里要砸3800亿搞AI基建,腾讯明年投千亿,连传统车企都在研发车载大模型。这不是“炒作”,是真金白银在铺赛道。
而中国科技股的“主战场”,不在A股,却在港股——恒生科技指数里,聚集了腾讯、阿里、美团、小米这些“中国科技顶流”。它们像极了美股纳斯达克的“科技七巨头”,只不过故事才刚开头。
二、恒生科技凭啥成“香饽饽”?三个理由够硬核
很多投资者盯着A股的科技股,却忽略了港股的“宝藏”。恒生科技凭什么被机构反复推荐?看三个关键数据:
1. 便宜到“捡漏”:估值蹲在历史地板上
当前恒生科技PE不到22倍,比创业板(约40倍)、科创50(约50倍)便宜一半。更关键的是,它的PE历史分位只有30%——意味着比过去7年里70%的时间都便宜。
举个例子:腾讯现在PE不到15倍,阿里不到12倍,放在全球科技巨头里,这个估值和苹果(25倍)、微软(35倍)比,简直是“白菜价”。
2. AI红利吃到饱:从算力到应用全链条覆盖
恒生科技不是“纯炒概念”。里面的公司,要么是AI基建的“卖铲人”(比如提供云服务的腾讯、阿里),要么是AI应用的“落地者”(比如美团的智能配送、小米的AIoT)。
更重磅的是,DeepSeek大模型全面开源后,中国AI技术正式跻身全球第一梯队。这些科技公司手握数据和场景,相当于“拿着钥匙等开门”——一旦AI商业化爆发,业绩弹性比A股很多公司大得多。
3. 资金疯狂“搬家”:外资+南向资金抢筹
今年9月美联储降息后,外资不再“跑了”。数据显示,9月以来港股外资回流明显,加上南向资金年内已经砸了超1万亿,专挑科技龙头买。
就像2020年外资抄底茅台,现在资金在抄底“中国科技茅台”——恒生科技里的龙头,既稀缺(港股独有的互联网巨头)又优质(盈利稳定+技术储备),自然成了资金“避风港”。
三、普通投资者怎么跟?记住“高低切换”不追高
市场现在处于“震荡磨底”阶段,直接冲高位的科技股容易站岗。聪明的做法是“低吸+聚焦”:
结语:科技主线已定,别错过“中国版纳斯达克”的起点
10月20日的反弹,不是简单的“超跌反抽”,而是资金在确认新主线——科技。恒生科技像极了10年前的纳斯达克,现在的“便宜”是为了未来的“昂贵”。
当然,科技股波动大,别想着“一夜暴富”。用闲钱布局,拿住核心资产,等AI真正改变生活的那天,你会感谢今天的选择。(数据来源:Wind、公司公告、公开资料)
(风险提示:科技行业技术迭代快,政策监管存在不确定性,投资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声明: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