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 文旅新场景】
这个长假,关城旅游拿了“双第一”
接待游客64.11万人次,门票收入1841.9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25%和23.55%
国庆与中秋“双节”同庆,山海关区迎来客流高峰,在石河大桥修路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全区各部门通力协作,以“我爱关城 关城有爱”主题活动为抓手,统筹文旅供给创新与服务保障升级,实现假日旅游市场热度与品质双提升。
据了解,国庆、中秋假期,山海关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4.11万人次,门票收入1841.9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25%和23.55%,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全市排名“双第一”。山海关区通过多元业态布局与深度体验打造,成功推动景区从单一观光地向长城文化体验目的地转型,“夜经济”与文化IP效应显著,游客满意度与品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国庆、中秋假期,山海关古城迎来旅游热潮,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沉浸式感受古城的独特历史韵味。记者 刘双喜 摄
为丰富游客游玩体验,长假期间,山海关启动长城金秋慢游季,从角山长城到天下第一关广场,让游客感受长城文化的雄浑壮丽与菊花清雅艺术的完美融合。八大展区共10万余盆菊花布展,150种稀有菊花汇聚于此,又有中国传统艺菊2192件,还有大型景观造型29组,成为假期热门打卡点。
以“我爱关城 关城有爱”为主题的“关城献瑞 花好月圆”群众文化活动大展演活动及“雄关耀华夏 盛世谱华章”文艺演出,呈现出一场集艺术性、群众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盛会,让众多市民、游客乐在其中,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同时,在古城内举办“长城脚下话古今”活动,组织全区非遗传统曲艺传承人在山海关古城内表演《冲冠一怒为红颜》《君臣匾》《徐达建关》等传统曲艺节目,丰富来关游客传统文化体验;研发“雄关锦衣少年郎”等研学产品,打造长城研学首选地;举行2025“长城源”系列研学-银发行,让老年人尽情体验研学的快乐。
为保障游客出行权益,节前,山海关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旅游工作动员会,对安全隐患排查、景区服务提升、应急预案完善等关键环节进行安排部署。各县级干部按照包联分工职责,实地督导调度旅游市场相关工作,保障旅游市场秩序井然有序。成立旅游市场秩序应急调度和舆情管控小组,19家涉旅单位均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落实监测、预警、处置“三同步”和日调度机制,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共出动执法人员327人次,执法车158台次,检查旅行团队导游173人次,在老龙头景区停车场内规范商铺店外经营176家次。
为形成良好的宣传效果,长假期间,山海关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利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型采编活动,吸引网红达人170余人,共发布攻略、视频、图文等作品200多篇(条),吸引知名演员杨幂到天下第一关景区打卡并发布微博宣传。同时,抖音矩阵云剪视频1000条。抖音创建#山海关金秋长城菊展#夜游山海关#沉浸解锁秋韵山海关#打卡秦皇岛角山小天池等话题,累计播放量达2.1亿次。在各级新闻媒体平台共计发布20余篇报道,其中2次登上央视。官方自媒体在抖音、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图文、视频共计60余篇。
“双节”假期,山海关区通过“文化+演艺+节庆+服务”的多维发力,有效释放了“四季皆旺”旅游布局的红利,进一步巩固了长城文化体验目的地的品牌定位。今后,山海关区将持续深化文旅融合,聚焦“春舞龙、夏夜宴、秋赏菊、冬年博”特色活动体系,优化夜间经济业态与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全域旅游从“流量”向“留量”、从“旺季热”向“全季旺”深度转型,持续擦亮长城文化旅游金字招牌。
记者:陈引玉
编辑:高春梅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