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CCF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论坛在京召开

2025年8月3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机历史工委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外科技创新史比较研究——科技自立自强之路”项目组联合举办了第六届CCF“难以计算的贡献: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学术论坛,主题是“中外计算机科技创新史及展陈比较研究”。



“今天有幸参加这场汇聚全球学者智慧的盛会,与朋友合写的论文在会上做了发言,深度参与了这场跨越时空的科技文明对话,收获颇丰,其间与计算机和博物馆领域的新老朋友相谈甚欢!”合肥子木园博物馆谭丽娅馆长欣喜地把感受发到微信朋友圈,引来众多点赞。她说的这场盛会就是刚刚圆满落幕的第六届CCF“难以计算的贡献: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学术论坛。

2025年8月3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机历史工委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外科技创新史比较研究——科技自立自强之路”项目组联合举办了第六届CCF“难以计算的贡献: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学术论坛,主题是“中外计算机科技创新史及展陈比较研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柏春研究员和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主任孙烈研究员,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原所长冯立昇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胡春明教授、《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原主编朱幼文研究员、中国科技馆科研管理部主任赵洋研究员和资源部主任龙金晶研究员和CCF计算机历史工委在京执委以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外科技创新史比较研究——科技自立自强之路”项目组的全体成员等60多名来自计算机、科技史、博物馆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CCF计算机历史工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司宏伟副研究员主持论坛。

上午是历史专场,邀请国内外五位计算机历史专家学者依次分享研究成果。著名中国计算机史研究者徐祖哲先生以《我的计算机历史记录历程》为题,结合其参与我国首台长途自动电话计费计算机研制、出版《溯源中国计算机》及运营 “计算机六十年” 公众号的经历,带来珍贵的历史研究视角;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亚洲计算史工作组主席、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文学院讲师克里斯托弗・莱斯利(Christopher·Leslie)博士,通过《探寻世界性的计算历史:工作组9.7论文频率分析》报告,从全球视野解读计算史研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刘宇航副研究员以《计算装置历史演变及对构建 “计算技术考据学” 的若干思考》为题,结合自身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研究,探讨计算技术史研究新方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王彦雨副研究员和博士生崔晋,则分别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历程及演变规律》《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制造与改进》展开论述,呈现计算机史细分领域的前沿探索。报告之后是圆桌讨论环节,5位讲者先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然后就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公共话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地交流。

下午,论坛安排了博物馆专场,另外五位业界专家分享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东阳西西艾弗计算文化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严伟副教授以《数字遗产的困境与重构——计算机技术史博物馆化的创新探索》为题,分享了CCF计算机博物馆(CCM)建设进度概述,以中国计算机博物馆为例剖析数字遗产保护难题与博物馆化创新路径;深圳博物馆展览工作部主任李飞研究馆员结合《“玄珠妙算” 展览策展理念与实践——兼及科技史“展览化”的思考》报告,分享展览策划经验并探讨科技史展览化发展;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周蓬岸围绕《数字艺术保存的启示:软件与网络服务的重建和展示策略》,阐述数字艺术保存及软件、网络服务重建展示的实践探索;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刘年凯副教授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计算史收藏、研究和展示》为题,介绍该校科学博物馆在计算史领域的收藏、研究与展示成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焦郑珊副研究员则通过《中外计算机博物馆的历史、现状与展望》报告,梳理中外计算机博物馆发展脉络、当前状况并展望未来方向。报告之后大家也在一起进行了精彩的圆桌讨论。

最后,本次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务委员、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主任、“中外科技创新史比较研究——科技自立自强之路”项目组负责人孙烈研究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总结讲话。他对本次论坛的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认为呈现了计算机历史研究的丰富维度,展现了计算机史研究正在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希望大家携手共进,继续推动中国计算机历史研究的繁荣与发展,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历史智慧和力量。

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自20世纪50年代第一台国产计算机诞生以来,中国计算机科研与产业从无到有,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与设备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如何合理地保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源,成为了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在CCF理事会的推动下,计算机历史工委启动了一系列行动计划,旨在保存和记录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人物、事件和物件,包括“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老物件认定、以人物访谈为主的“记录计算机历史”和计算机博物馆的筹建等有广泛影响力的工作。他们在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0上首次发起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论坛,此前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每年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以及社会效应。据悉,CCF计算机历史工委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计算机历史的采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不断为普及和宣传中国计算机历史发光发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科技   中国计算机   记忆   历史   论坛   计算机   中国科学院   博物馆   自然科学   研究员   工委   中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