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下韶州,失去韶州,得与失,让刘隐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最终强敌



刘隐整合西江,珠江防务,岭南军政归于一元,然而外表平静下的岭南之地又孕育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乱。

原因便是,刘隐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两个人的不满。

这两人分别是,曾衮,韶州刺史,控制粤北要地韶州。

王怀,广州将领,因为没有此人详细介绍,所以猜测为刘隐麾下叛将或地方势力代表。

实际情况,韶州地处岭南北部门户,曾衮作为门户的占有者,不愿意看到刘隐做大做强,试图联合王怀夺取广州,扩大势力范围。

王怀受刘隐压制,或因权力斗争倒戈,便借此机会反叛。

曾衮与王怀合谋之后,从韶州南下,王怀在广州内应,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刘隐得到消息后,迅速集结兵力,利用情报优势与战术灵活,一战击溃联军。

只是一战之后,还有再战!

滇、浛两地,可能指滇水与浛洭,两地扼守韶州南下广州的水陆要冲。

原韶州部将刘潼,或是曾衮残部,趁刘隐主力在穗地,占据险要再叛。

刘隐立刻率精锐北上,分兵切断滇、浛联系,采用围城打援战术。

最终全歼刘潼部,彻底肃清韶州反抗势力。

刘隐的反应可谓是快准狠,获知叛乱动向,为了避免联军合流,以迅雷之势各个击破。

战后立即北上,防止叛乱扩散。

广州为经济中心,韶州为军事咽喉,控制两地即掌握岭南命脉。

滇、浛的平定确保北江航道安全,巩固后勤线。

战后刘隐对韶州豪族采取怀柔政策,保留部分地方自治权,减少后续反抗。

只是在这里,刘隐忽略了一个敌人,一个早就对韶州馋涎欲滴的强敌。

正是因为刘隐的轻视,导致不久的将来,不但让他失去了对韶州的控制,更是付出了一场惨败。

不过正是这场惨败,让岭南政权另一个缔造者,也就是刘隐的弟弟刘岩真正出场了。

时间到了光化年间(898-901年),唐朝中央权威崩解,清海军节度使李知柔病逝,岭南再次陷入了权力真空期。

刘隐虽实际控制军政,但需唐廷法理认可,以巩固统治。

这时候,又一个不得不支持刘隐掌权的人出现了。

徐彦若出身东海徐氏,唐昭宗心腹,历任宰相(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封齐国公,是唐末少数仍具威望的朝臣。

899年,唐昭宗命徐彦若代李知柔为清海军节度使,意图借其声望,重振唐室对岭南的控制。

刘隐听说中原唐室再次派出人员赴任,心中大喜。

在徐彦若到任时,他率军“郊迎五十里”,实则向其展示自己实力。史载“彦若见隐兵甲精利,叹曰:‘岭南非唐有矣’”《九国志》。

徐彦若赴任数日,经过仔细考察,发现刘隐通过平定谭弘玘、卢琚等叛乱,已掌控岭南精锐牙军,兵力达数万。

广州港市舶司年入百万缗,韶州铜矿、端州石炭矿皆由其亲信把持,徐彦若若无刘隐支持,连日常政务开支都难以维持。

俚僚豪族、中原流寓士人(如赵光裔)多依附刘隐,徐彦若作为“空降”节度使,缺乏根基。

徐彦若深知自己若强行收权,后果可能还不如被架空的李知柔,不如与刘隐达成默契,既可保存性命,又可令家族安全。

刘隐方面,则对徐彦若执礼甚恭,如“月朔问安,岁贡不绝”(《南汉书》),把自己营造成忠臣形象,令徐彦若及唐廷完全无理可挑。。

另外徐彦若深知唐室将倾,与其徒劳挣扎,不如顺势而为,借刘隐之力保家族富裕。

于是徐彦若到任后,便表奏刘隐为清海军节度副使,此举实为承认刘隐的既有实力。

史载“委以军政”,徐彦若保留观察使虚衔,将实际兵权、财权移交刘隐,形成“徐主名、刘主实”的共治格局。


徐彦若无兵无财,且岭南士民“只知刘郎,不闻徐公”,唯有倚仗刘隐方可维系表面统治。

刘隐借徐彦若的唐廷名义,让自己再次正名,并获取了征讨异己的合法性。

徐彦若交权于刘隐,其实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求生之举,与 “以退为进”的政治交易的结合。

其结果便是徐彦若以虚名换实安,保全家族并维持唐统颜面。

没过多久,年老体衰的徐彦若便在任上病逝,他遗表荐刘隐权留后,换取刘隐对唐廷名义上的效忠,维持自身历史评价。

其遗表所言:“隐能安南疆,存唐祀于遐陬”。

正是因为徐彦若的举动,为自己后代迎来了机遇,其中徐氏子弟徐绾后来被刘隐重用,延续了徐彦若未完的政治生命。权利得到稳固之后,刘隐便腾出手来,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岭南其他势力上面。

岭南此时的地理格局是,交州(越南北部)、桂州(桂林)、邕州(南宁)、容州(容县)等七州并立。

还包含曲颢等传统豪族、刘士政等藩镇旧将以及卢光稠为代表的客家人武装(虔州/赣州),刘昌鲁等流官势力,形成多元割据。

江东七十余寨乡兵林立,潮、韶二州成战略支点,呈现“镇-州-寨”三级割据状态。

但是没等刘隐动手,却有一个人先一步向韶州发动了攻势。

这个人便是虔州的卢光稠。

韶州对刘隐来说可谓是重要之极,此地号称南北咽喉,它位于大庾岭(梅关古道)南麓,是中原经赣江、浈水进入岭南的必经之路。

控制韶州意味着掌握岭南北部门户,既可抵御北方势力南下,又可保障与中原的商贸、政治联系。

韶州境内多山(如莲花山、丹霞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刘隐若能牢牢控制韶州,便可依托山地构筑防线,阻挡卢光稠从虔州(赣州)南侵。

韶州是岭南东道(广东)与西道(广西)的交汇点。刘隐控制韶州后,可威慑容州、邕州等西部俚僚势力,加速统一岭南。

更为重要的是,韶州历来是唐朝岭南经略使驻地,控制此地能强化刘隐“奉唐正朔”的形象,巩固其统治合法性。

这个率先对韶州出手的卢光稠却不简单,岭南数州不但有其一席之地,更是刘隐生平没有战胜的强敌。

唐末光启年间,卢光稠趁黄巢之乱,聚众数万据虔州(今江西赣州),自封刺史,建立独立政权。

光化元年(898年),卢光稠南下攻占韶州(今广东韶关),命其子卢延昌驻守,形成“虔州-韶州”南北联动态势。

卢光稠以虔州为基地,占据韶州后可打开通往岭南的通道,威胁刘隐的核心区域广州。若无韶州,其势力将被锁在赣南山地,难以向南拓展。

外加上控制韶州可阻断刘隐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使其陷入孤立。

卢光稠与闽国(王审知)、楚国(马殷)形成三角同盟。控制韶州可确保虔州与闽、楚的陆路联系,共同压制刘隐的扩张。


韶州之失,是刘隐的决断有误,因此刘隐为了弥补这一过失,决定再次起兵夺回韶州。

不过此时控制韶州的卢光稠,可非曾衮能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赣州   豪族   节度使   中原   军政   叛乱   强敌   岭南   广州   两地   势力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