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逸枫
2025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背后的逻辑就是稳经济、稳增长,扩内需,振兴房地产,释放出新一轮稳楼市政策救市大招开启,楼市王炸将有望出台的强烈信号。
面对着新一轮救市大招开启,楼市王炸将来袭,购房者应该把握住购房好时机。提醒要买房的购房者,买涨不买跌的购房逻辑习惯,必须要改掉,否则一辈子都会错过最好的购房时机和窗口期,不要总想最低价抄底。
购房者必须改变传统置业思维,唯有买跌卖涨才是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买房、投资、置业逻辑,现在房价处于下行探底转止跌筑底、企稳调整阶段,低房价、低税费、低利率、低首付的负利率时代,现在买房即抄底。
从首提“止跌回稳”>持续巩固“止跌回稳”>更大力度“止跌回稳”,新一轮支持稳房地产政策将出台。去年926会议首提“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显示国家对于稳定房价的重视程度,随后国家和地方政府房地产支持政策接连推出。
2025年425会议调整表述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表明国家对于房价有所改善的判断,并进入巩固前期“止跌回稳”政策成果的阶段,“核心区与好房子”率先止跌回稳渐成共识,随后国家和地方政府房地产支持政策出台减少。
2025年 613国常会再次调整表述为“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体现国家对于房价、房地产市场未实现“止跌回稳”的最新市场形势判断,并且“更大力度”,意味着新一轮支持稳房地产政策将出台。
首次提出要将好房子建设纳入城市更新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对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行摸底,进一步优化现有政策,提升政策实施的系统性有效性,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
一是摸底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一步优化现有政策,意味着收储存量商品房、收回闲置土地政策将优化调整、加快推进。2024年底以来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和收储存量商品房已经成为“去库存”的重要举措。
截至5月底,全国各地公示的拟使用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金额已超4300亿元,而实际发行的专项债仅为707亿元,占比16%。5月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实现新突破,但发行金额合计仅19.2亿元。
目前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整体进展缓慢,对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行摸底,针对性优化相关政策,有利于收储工作更好、更快地推进,应该在分类存量闲置土地的基础上,在主体、价格、用途、专项债的流程等方面优化。
二是定调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2025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延续去年底的修复态势,4.25的会议定调要“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本次会议定调要“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表明国家已经注意到近期房地产市场的微幅波动,并及时给出了政策指导,“更大力度”指导下,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有望及时响应,加快相关政策的落地落实,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
三是稳定预期方面,应该是所谓的三稳,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概括为稳定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预期趋势。包括稳定房价预期、稳定地价预期、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预期。
四是升政策实施的系统性有效性,多管齐下稳预期方面,意味着政策要协同发力、避免出现合成谬误。例如现房销售不宜短期一刀切实施。政策包括土地端、需求端、供应端、财政端、税收端、金融端,形成房地产政策组合拳的合力。
五是激活需求方面,第一是取消住房限制措施和放开外资企业购房。即取消、优化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等城市剩余住房限购、限贷、限售、限价、限签、限离、限企,放开境外人士购房(之前放开),放开限外资企业购房。
第二是住房商业和公积金贷款的首套和二套首付比例、利率和存量贷款利率再下降和贷款期限延期,公积金贷款用作首付款、贷款期限延期。另外是全国商业地产的商业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下降、贷款期限延期、取消商业地产限制措施。
第三是一手房税收优惠力度加大,首套住房不论面积大小,一律免契税、印花税,二套住房不论面积大小,契税、印花税减半。二手房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力度加大。另外是商业地产税收优惠政策。
包括房产税、印花税和土地使用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土地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地方教育费附加税)。其中自行销售模式(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地方教育费附加税、印花税和企业所得税)。
自持模式(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企业所得税。自持出租模式(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地方教育费附加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委托管理模式(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地方教育费附加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
第四是城市更新专项借款和城市更新货币化,部委和地方及时出金融、财政、税收和地方落实的配套政策。其中城市更新货币化的套数100万扩大到200万套,同时必须解决城市更新的资金来源,因为地方已经无法大规模、持续性支撑。
城市更新和城市更新货币化安置的资金来源中,可以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借款、专项贷款、专项基金、专项债券、预算资金、补助资金,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资金成本低,可以加大规模。
第五是收储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保租房、配售型保障房)和安置房及学校宿舍的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其中规模、主体、价格、房源、用途、贷款利率、税收、信贷、财政等方面给以最大的调整、优惠力度。
目前收储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速度缓慢,公布收储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公示城市超过100个,但是真正落地收储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城市不到三分之一,并且收储的规模和面积有限。
第六是全国各地加快落地和完善房票安置(房票货币化,取消限制性的政策)、优化公积金贷款、推进住房“以旧换新”、加大人才和农民及多孩家庭的购房补贴、加大外来务工和农民及人才购房落户的力度。
六是优化供给方面,主要是高库存城市,停止住宅用地供应;库存低的城市,增加高品质住房供给放量,“好房子”建设的配套政策有望发力。例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指标调整。另外是优化土地出让指标,加快好房子土地供应。
允许卖不出去的保障性住房转为商品房,允许商业地产(办公楼、商业用房、公寓等)调整规划用途,用作住宅、保障性住房等;允许住宅、商业地产的土地和项目调整容积率、取消自持面积和限售价及配建等限制规定。
七是化解风险方面,预计未来政将围绕改善房企资金、保交房,化解流动性和债务展开,包括项目白名单扩容、经营性物业贷、房企信贷放开及IPO上市和债券融资加快落地、金融债务展期、保函置换商品房预售款。
基于目前经济稳增长的压力、房地产市场状况恶化、政策效果和持续力减弱、房价和房地产市场未实现止跌回稳,未来房地产政策新一轮稳增长的大招,应该包括金融、货币、信贷、财政、土地、税收等。
第一是需求端,放开第三套住房限贷,降低第三套房的贷款首付比例和下降利率及税收优惠政策。第二是货币端,降准、降息,增加市场流动性。第三是资金端,降低房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用于保交房。
第四是金融端,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制由短中期转为长期管理制度,也可以考虑放松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制的指标,也可以暂停实施,银行加大对房地产增量贷款的投放、金融债务展期再拉长5年。
第五是住房、金融端,可以考虑由国有银行部门,各出1万亿元,共同持有房企债券(境内外债券、商票),也可以考虑出台类似2008年、2015年四万亿元的救市计划,也可以考虑组建住房银行,规模控制在50万亿元。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