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因拍戏密集被央媒“内涵”,他太无辜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A.lmm

别的演员戏约不断常获夸赞,可雷佳音却因拍戏太密遭央媒“内涵”。

当那张“窝囊脸”同时霸占2025年四部影视剧海报C位时。

央媒公开点名“雷佳音,怎么老是你?”

这波“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调侃,瞬间引爆舆论!

当“刷脸”成为原罪

“雷佳音,怎么老是你?”2025年7月,央媒一篇标题犀利的评论文章引发全网热议。

据统计,2023年至2025年间,雷佳音主演或参演的作品多达17部。

算下来,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部新作与观众见面。

从春节档到暑假档,从热播剧到待播剧,雷佳音几乎以“霸屏”之姿占据观众视野。

起初,这种高频率曝光被观众视为敬业的表现,但随着作品数量持续攀升,观众耐心逐渐被消耗。

2025年7月8日至10日,《扬子晚报》等主流媒体相继发文。

直言雷佳音密集拍戏已引发观众审美疲劳。

有文章形象比喻“就像超市货架上只摆同一种饼干,即便味道再好,也会让人腻烦。”

这一比喻精准点明了问题所在。

雷佳音作品的高产却未带来角色的多样性,重复性的曝光只会让观众心生反感。

甚至有网友调侃“换部剧就像换件衣服,表情都没变。”

这样同质化的表演形式,与他早年《黄金大劫案》中灵动的“小东北”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央媒的批评并非针对雷佳音个人,而是对整个影视行业“快餐式创作”敲响警钟。

当观众无论何时打开电视、走进影院,都能看到雷佳音时。

这种“无处不在”的体验,自然会引发抵触情绪。

同时在当下,流量明星塌房风险高、新人演员演技不稳定的背景下。

资方会更倾向选择“无绯闻、演技稳”的中生代演员。

而此刻的舆论反噬,恰似一记警钟。

当演员沦为工业化流水线上的标准件,其艺术生命力便已进入倒计时。

而这份由盛转衰的困局,不得不让人回忆起他当初从尘埃到巅峰的逆袭传奇。

一场21年的逆袭棋局

雷佳音的演艺生涯,起始于一段充满戏剧性的转折。

14岁时,他因早恋辍学,成了鞍山街头无所事事的“街溜子”。

这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叛逆少年,会在模特面试现场被演员吕晓禾慧眼识珠。

一句“别学模特了,去学表演吧”点醒了他,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转动。

他收起往日的散漫,最终凭借努力以全国第二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当同学陈赫因《爱情公寓》迅速走红时,他还只能在《回家的诱惑》里饰演台词寥寥的女主哥哥。

毕业后,他投身话剧舞台,开启了五年清苦的磨砺时光。

蜗居地下室,拿着微薄薪水,那段时间,他一心打磨演技。

直到2012年宁浩向他抛出橄榄枝,他的演艺生涯才迎来转机。

雷佳音主演宁浩电影《黄金大劫案》,凭借“小东北”一角斩获最佳男主角奖,在影视圈崭露头角。

2017年,雷佳音的事业迎来关键转折。

在《我的前半生》中,他将陈俊生的“怂、软、渣”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对他又爱又恨。

这一角色不仅让他声名远扬,还为他贴上了“窝囊男”的表演标签。

此后,《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人世间》中的周秉昆。

让他收获了金鹰、白玉兰、飞天三大奖,成为“大满贯”视帝。

雷佳音的成功,源于他对角色的极致投入。

拍《黄金大劫案》时,被打耳光他咬牙坚持,水下捆绑西亲自上阵。

拍《人世间》时,他深入东北生活,力求还原角色真实情感。

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让他赢得观众的认可,成为导演心中的“宝藏演员”。

然而,当片约纷至沓来时,他也面临着量变引发质变的危机。

舒适区正悄然侵蚀着他展现前面演技的可能。

“窝囊废”流水线

雷佳音的观众缘之所以下滑,其核心问题在于角色的高度同质化。

从《我的前半生》的陈俊生,到《人世间》的周秉昆,再到《满江红》的李善德和《酱园弄》的薛至武。

这些角色看似背景不同,但内核却惊人相似,都是被生活重担压垮的中年男性。

雷佳音的饰演方式也一模一样,用“皱眉、叹气、驼背”三板斧演绎“窝囊”。

影评人尖锐指出“这些角色丢进洗衣机搅一搅,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观众的调侃更是一针见血“打开电视是他,走进影院是他,连广告都是他!”

这种重复性曝光,不仅让雷佳音的表演陷入套路化,也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

雷佳音的表演方式,也因高产而变得固化。

对比他早年《黄金大劫案》中“小东北”受委屈时眼含泪光的细腻演绎。

如今的他似乎只剩下“皱眉头”这一招。

央媒直言“戏如人生,可没生活哪来好戏?”

雷佳音的密集戏约,让他几乎没有时间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角色自然会缺乏鲜活感。

同时观众的反感并非针对雷佳音本人,而是对“流水线式创作”的集体抗议。

当演员沦为资本的“安全牌”,角色沦为市场的“保险系数”,观众的期待便被不断透支。

正如央媒所言“艺术创作不能搞快餐化。”

雷佳音的困境,实则是整个行业创作惰性的缩影。

更值得警惕的是,雷佳音并非孤例。

张译的“正义化身”、王耀庆的“霸总气场”、沈腾的“喜剧担当”。

这些“看脸识角色”的现象,暴露了国产影视剧人物设定的高度固化。

当观众仅凭演员面孔就能预判剧情走向时,艺术创作的魅力便荡然无存。

雷佳音“窝囊男”的标签,是否还能突破?观众的耐心,是否还能被重新唤醒?

这不仅是雷佳音个人的选择,更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雷佳音

中工网——雷佳音:演好角色是演员最本质的快乐

中国新闻周刊——雷佳音,烦不烦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娱乐   祸从天上来   密集   无辜   内涵   观众   角色   演员   窝囊   演技   黄金   人世间   同质   模特   警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