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早上起床后随便弄点吃的,三两口下肚就赶紧结束,觉得省事又不浪费时间。可殊不知,随着年纪增长,这种习惯反而对身体伤害很大。
医生一再提醒,早餐不是吃不吃的问题,而是怎么吃、吃多久的问题。
尤其是63岁以后,身体机能下降更明显,吃饭太快埋下的隐患一点不比抽烟喝酒轻。
首先要说的就是消化系统。
年纪轻时,胃肠动力强,吃得快也许问题不大,但老年人情况不同。
牙齿咀嚼功能退化,胃酸分泌减少,肠道蠕动变慢。
如果早餐吃得太急,食物来不及充分咀嚼就进入胃里,胃需要花更多力气去消化,容易引起胃胀、胃痛,时间久了甚至加重胃炎。
医学上有过调查,老年人如果用餐时间低于10分钟,消化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那些用餐超过20分钟的人群。
换句话说,吃得快直接增加了胃肠负担。
其次,吃饭太快还和心脑血管风险挂钩。
有研究发现,进食过快会让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
因为食物没经过细致咀嚼,肠胃很快吸收大量糖分,血糖波动大,这对糖尿病患者尤其危险。
而血糖急剧变化,也容易刺激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梗和中风的风险。
日本一项涉及5万人的大型随访研究显示,那些习惯性进食过快的人群,患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比正常进食速度的人高出约30%。
这个数据让医生都很警惕,因为代谢综合征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再者,吃得太急还和体重管理有关。
很多人觉得老年人不需要担心胖,其实不然。
肥胖对心脏和关节的负担都很大。
研究显示,吃饭速度快的人,肥胖发生率比正常速度的要高两倍以上。
原因很简单,人的大脑需要大约20分钟才能收到“吃饱了”的信号。
如果老年人三五分钟就狼吞虎咽把食物吃完,大脑还没反应过来,肚子里已经塞满了,结果就是热量摄入过多。
尤其是现在早餐很多人爱吃包子、油条、咸菜配稀饭,这些本来热量就不低,再加上吃得急,更容易导致体重上升。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噎食风险。
63岁以后的老人,咽反射变慢,气道保护能力下降,吃得急很容易被食物呛到。
医生常说,老年人噎食不是小事,轻则呛咳,重则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有统计表明,老年人因进食过快导致窒息的发生率,比年轻人要高好几倍,每年急诊都有类似的病例。
在笔者看来,早餐吃得快的坏处几乎是“全身性的”,消化不好,血糖血压乱,体重难控制,还容易呛到,几乎没有一个器官能幸免。
因此医生呼吁,老年人最好在早餐上留足20分钟甚至30分钟,不要匆匆了事。
慢慢吃的好处,一是让牙齿发挥咀嚼作用,帮助胃减轻负担;二是让血糖缓慢上升,避免突然的波动;三是大脑有足够时间感知饱腹,防止过量;四是降低呛咳和窒息风险。
有人可能会说,早上时间紧张,哪有那么久去慢慢吃。
殊不知,老年人退休在家,本来就没什么急事,反而最应该给自己留出一顿好早餐的时间。
哪怕早点起床15分钟,把餐桌摆好,好好坐下来吃一顿,都比随便扒拉两口强得多。
尤其是有慢病的人群,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胃病,早餐更是要慢慢吃,不能马虎。
还有一点,早餐吃得快常常伴随着食物选择不合理。
很多老年人图省事,直接就一碗稀饭、一根油条,几分钟搞定,但这种搭配缺乏优质蛋白,也缺少蔬菜和水果,营养结构非常单一。
如果把速度放慢,顺带可以注意一下食物的搭配,比如加个鸡蛋、一杯牛奶,再来点青菜或者全麦面包,这样营养均衡得多。
慢慢吃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咀嚼粗纤维食物,改善便秘问题。
在笔者看来,早餐慢吃不光是一个习惯问题,更是关乎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
长期坚持下来,对老年人维持消化功能、控制血糖血压、预防肥胖和窒息都有明显好处。
医生也强调过,不需要吃很复杂的东西,但一定要吃得细、吃得慢。
总的来说,老年人早餐别图快,留20分钟到半小时慢慢吃,对身体是种保护。
别小看这一点点时间差,它可能决定了身体能不能安稳地运转很多年。
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既能保护胃肠,又能让血糖血压平稳,防止体重超标,还能降低噎食风险。
对63岁后的老人来说,这绝对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医生反复叮嘱的健康提醒。
[1]唐文娟,魏晓敏,马坤,等.餐桌上的真相(二)包子是“最差的早餐”吗?[J].中学科技,2025.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