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反水了?荷兰也未曾预料,ASML正式宣布结果,荷兰下手有点早了

这两天,荷兰“明抢”中企控制权的事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中国商务部第一时间用限制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芯片对外出口管制方法表明了中方的态度。

然而,荷兰还来不及如坐针毡,本以为会在大陆出现营收大幅下降的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宣布了第三季度的营收结果,荷兰这才反应过来,下手有点早了!

荷兰的政治棋局

在全球科技战的棋盘上,荷兰政府显然不想只当一个旁观者,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之下,它选择成为一个积极的棋手,通过一系列立法和行政手段,一步步地在中国面前筑起高墙。

这一切并非一蹴而就,2023年初,荷兰正式对DUV浸没式光刻机挥起了许可证的大棒,这仅仅是个开始。海牙的动作是渐进式的,甚至带着一种层层加码的意味。之后又是卡出口许可证,又是禁止为中国设备提供维护服务等等。

可以说,海牙的干预早已超出了简单的贸易限制,针对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行动,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家由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拥有的公司,在刚刚被注入巨资还清债务、扭亏为盈不久,就迎来了当头一棒。

荷兰政府以模糊的“国家安全”为由,直接宣布冻结安世半导体一年,甚至暂停了其CEO的职务。外界普遍认为,这更像是一场试图夺回企业控制权的突袭。尽管荷兰方面一再声称,此举与美国无关,但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这枚棋子的战略意图已昭然若揭。

规则夹缝中的求生

面对政府设下的重重路障,以ASML为代表的荷兰企业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存智慧和市场韧性。既然高端的路被堵死,那就想办法在规则的夹缝里,闯出一条通往市场的生命线。

ASML的策略堪称经典,在最顶尖的EUV光刻机,那种制造7纳米以下芯片的“神器”,出口之路自2019年起就被美国主导切断后,ASML巧妙地玩起了“二元市场”的游戏。顶尖产品卖不出去,那就将重心全面转向那些不受管制的成熟工艺设备。

结果呢?这一招效果出奇地好。中国市场对成熟制程芯片的巨大需求,像一个巨大的引擎,强力拉动着ASML的业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在2022年就已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销售额。

就在管制加码的今年上半年,来自中国客户的订单却如雪片般飞来,他们疯狂采购那些还能买到的DUV机型。这股抢购潮,直接将ASML当期的对华销售占比推向了一个令人咋舌的高度。

具体数字有多夸张?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比达到了39%。到了第二季度,这个数字更是飙升至46%!另一份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占比也高达42%,环比增长了1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台湾、韩国、美国等传统大客户的市场份额却在齐齐下滑。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大陆市场撑起了ASML近期的亮眼财报。

企业的求生欲不止体现在销售端,更体现在供应链的前瞻性布局上。就在荷兰管制正式生效的2023年,ASML的上游精密部件供应商KMWE,悄悄在中国苏州设立了一家新工厂。

此举意图非常明显:通过“在岸生产”的方式,绕开未来可能越来越严的跨境运输管制,直接为本地客户提供服务。这家苏州工厂生产的产品与KMWE在马来西亚的工厂类似,并且已经开始为中国本土的芯片企业提供维护所需的组件。更有趣的是,KMWE同年还在乐山成立了子公司,进一步深耕的意图不言而喻。

这种深度绑定中国市场的做法,与其他一些供应商纷纷转向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揭示了部分荷兰企业更深远的考量——与其在外围观望,不如直接扎根到市场中去。

躲不开的连锁反应

然而,海牙的政治决策,不可能没有代价。当政治力量强行介入经济规律时,市场的反作用力也随之而来,不仅冲击了荷兰自己的经济支柱,涟漪效应更是波及了整个欧洲。

中国对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的回应,堪称一次精准的“点穴”。中方并未一刀切地摧毁安世在中国的业务,而是对安世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实施了出口管制。这一招打得极准,因为安世在全球的产能中,超过七成都在中国大陆。

这一限制,瞬间击中了欧洲工业,尤其是汽车产业的软肋。安世生产的芯片,被誉为欧洲汽车的“心脏起搏器”,是无数电子控制单元的关键。德国的大众、宝马等汽车巨头,都是其核心客户。中国的反制,巧妙地将一个双边争端,升级成了一个足以让整个欧洲核心产业链感到“阵痛”的危机。

如果说对安世的管制是直接报复,那么稀土问题,则构成了更深层次的潜在威胁。就在荷兰对安世动手前不久,中国恰好升级了稀土的出口管制规定。

ASML的光刻机,其三大核心部件——光源、镜头和双工件台,都离不开稀土元素。尽管ASML公开表示,已经为中国的稀土管制做好了准备,拥有短期库存,但长期来看,供应链的脆弱性已经暴露无遗。甚至有美国媒体报道称,ASML已经出现了光刻机出货延迟的迹象。

正在应验的预言

从长远来看,荷兰的限制政策,正在亲手催生它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外部的封锁和打压,反而成了中国本土技术自主的催化剂。就在各方博弈之际,上海微电子传出消息,其研发的28纳米光刻机,已能在今年实现批量出货。

这就像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讽刺的是,ASML自己也做出了悲观的预测。公司预计,到了明年,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占比将回落到20%至30%的水平。原因无他,正是因为步步紧逼的管制,以及中国本土替代品的快速崛起。

当初,美国众议院一个小组抨击ASML与中国的生意,曾导致其股价一度大跌7.1%,而现在,ASML或许将真正开始失去这块市场。

荷兰政府当初的强硬决策,本意是想遏制对手,但最终可能只是为自己培养了一个更强大的竞争者,同时还疏远了自己最重要的客户。

结语

荷兰的这盘棋,清晰地展示了一个现实:在全球化的科技生态中,试图用政治大棒强行割裂紧密的经济联系,是一场风险极高的赌博。政府的地缘政治野心与企业的商业求生本能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这种张力一旦失控,最终很可能导致谁也赢不了的双输局面。

这场矛盾的棋局还远远没有走到终局,荷兰的下一步棋,究竟是在地缘政治的漩涡中继续加码,还是会为本国产业的未来,寻找一条更务实、更具智慧的平衡之道?这个选择,将深刻影响它,乃至整个欧洲在全球科技版图中的未来位置。

每日经济新闻《光刻机巨头ASML第三季度净赚21亿欧元,EUV订单强劲 总裁傅恪礼:将人工智能全面融入全景光刻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科技   荷兰   预料   正式   中国   光刻   管制   海牙   欧洲   市场   美国   芯片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