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的诗让兰陵名扬天下,我上一篇文章里考证了李白诗中的兰陵,是现在的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不是镇江的丹阳。
评论区里有网友说,兰陵应该是枣庄的,不应该是临沂的
这又是要闹哪样?翻开网络,关于兰陵镇该归枣庄还是临沂的争议,一直都有。有人说,兰陵镇历史上明明属于枣庄,为何如今划归临沂?
今天,我们就把兰陵的历史脉络,用硬核证据和典故,彻底揭开这场“归属权”之争的真相!
兰陵之名,始于战国。公元前255年,楚国占领鲁国次室邑后,由大夫屈原命名“兰陵”(《水经注》记载:“楚以地为兰陵,取香草圣王之义”),寓意“圣王香草的高地”,并在此设县,荀子两任兰陵令,著书立说,死后葬于此地。
关键点:
地理核心:从楚国设县到隋唐,兰陵县治所始终在今临沂兰陵镇,而枣庄峄城(峄县)在唐代以前仅是兰陵郡的边缘辖区。
兰陵与枣庄的交集始于北宋。公元960年后,兰陵县被降为镇,隶属氶县(今枣庄峄城区),而氶县后更名为峄县,成为枣庄市的前身,但这只是行政上的权宜之计。
关键转折:
争议本质:行政上兰陵镇曾属峄县(枣庄),但文化上,荀子墓、萧氏祖祠、兰陵酒坊等核心符号始终在临沂境内。
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重设兰陵县,治所一度迁至台儿庄(今枣庄市辖区),但这一安排仅持续6年。1953年兰陵县撤销,辖区划归苍山县(临沂)和峄县(枣庄)。
关键事件:
争议焦点:枣庄支持者认为,兰陵镇曾属峄县(枣庄),但反对者指出——兰陵的核心区域(如荀子墓、兰陵古镇)始终在临沂辖区内,枣庄仅管辖边缘地带
反方漏洞:若按“历史曾属峄县”的逻辑,枣庄本身也是由峄县升级而来,而峄县历史上又属于兰陵郡,这反而证明枣庄是兰陵文化的“分支”,而非主体。
兰陵镇的归属,不是简单的行政划分问题,而是文化根脉的争夺。枣庄手握“峄县曾管兰陵镇”的片段历史,却拿不出一个荀子墓、一坛真兰陵酒、一份古代籍贯档案。
反观临沂,从荀子著书到李白赋诗,从萧氏崛起再到2014年“正名”,每一步都紧扣兰陵文化的正统性。
一句话总结:兰陵镇归属哪里,哪里就是兰陵。枣庄有的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片涟漪,临沂守住的却是兰陵的整片大海!
参考文献
对这个事,您怎么看?欢迎留言和评论!
(公众号:在外兰陵人)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