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停车场惊现"无人驾驶",网友戏称"智能汽车失控"
9月30日,山东威海一小米车主发布监控视频,画面显示其停在门口的车辆突然自行启动,车主与同伴在室内惊呼追出。视频迅速发酵,#小米汽车自行驶#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网友调侃"科幻照进现实",甚至质疑"自动驾驶技术失控"。
10月3日晚,小米公司发布详细调查结果,通过手机操作日志与车辆数据交叉验证,证实系男车主的iPhone 15 Pro Max误触泊车辅助功能键所致。数据显示:
- 手机触控记录捕捉到0.3秒泊车功能区接触信号
- 车辆接收到指令后严格按程序执行泊出动作
- 障碍物检测系统在接近护栏时已启动制动
- 手机、车辆时间戳误差仅0.003秒
技术细节:蓝牙连接+二次确认机制为何失效?
涉事车辆激活泊车需满足两大条件:手机蓝牙连接近距离内+用户主动触发指令。但调查发现,iPhone 15 Pro Max在"边走边操作"时,因陀螺仪数据显示设备移动,导致触控指令被系统判定为有效。此外,泊车辅助功能虽有二次确认窗口,但界面设计不够醒目,用户因操作不熟悉未注意到。
事件初期,小米客服将设备标识符"iPhone 16,2"误读为"iPhone 16 Pro Max",引发"新机型兼容性问题"猜测。事实上,该编码是iPhone 15 Pro Max的苹果内部标识,与型号无关。小米已致歉并启动客服培训,承诺优化技术术语沟通。
当事车主在官方微博下留言确认:"以上信息属实,小米团队已当面逐一核对数据无误。"其后续接受采访时坦言,当时确实在使用车载App,但因对功能不熟悉,未意识到误触指令。
此次事件暴露了行业共性问题:全触控操作在提升便捷性的同时增加误触风险。对比特斯拉、蔚来等品牌,小米泊车辅助的安全交互设计相对简化。例如,部分品牌要求持续按压虚拟按钮才能执行泊车,虽降低便捷性,但显著减少误触概率。
事件真相公布后,评论区转向对手机误触的调侃:"手机放兜里能下单,还能启动汽车?""建议下次更新‘防屁股操作’系统。"也有车主呼吁车企优化交互逻辑,将高频功能改为实体按键。
- 不熟悉功能时建议先阅读说明书
- 避免在移动中操作车控App
- 定期检查手机蓝牙连接权限
- 复杂场景优先选择手动操作
目前,涉事车辆已恢复正常使用,未造成人员伤亡。这起"乌龙"最终以透明调查收尾,再次印证了"数据不会说谎"的硬道理。在享受智能科技便利的同时,用户与车企都需为安全多上一道"保险锁"。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