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栋,这个名字在中国篮球圈里就是个传奇。他被球迷称为“战神”,不仅因为他在球场上那股子拼劲和实力,还因为他的人生故事充满了坚韧和牺牲。咱们就来聊聊刘玉栋,他的篮球生涯、军旅经历,还有他背后那个默默支撑家庭的妻子张宏珍。
刘玉栋1970年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条件一般,父亲在龙岩矿务局当调度员,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有两个哥哥,但身高都不咋地,没超过1.8米。可刘玉栋不一样,他15岁时身高就蹿到了1.8米,后来长到1.98米,成了家里的“异类”。
小时候的刘玉栋跟篮球八竿子打不着。村里学校破破烂烂,没体育课,更别提篮球场了。他平时就是田里跑跑,抓抓鱼,爬爬树,典型的农村娃生活。直到1985年,福建体院的肖光弼教练到莆田选苗子,刘玉栋才第一次接触篮球。当时他站人群里,身板壮实,气质沉稳,教练一眼就相中了他。虽然他连球都没摸过,肖教练还是把他带到了体校。
体校日子可不好过。刘玉栋从零开始,每天早上5点就起来练球,运球、投篮,基本功一点点抠出来。那时候,像胡卫东、孙军这些同期球员已经有点名气了,而他只能埋头苦练。他心里清楚,篮球是他翻身的唯一路子。为了长力气,他拼命增重,每晚三包方便面加两根火腿肠,夏天还猛吃雪糕攒热量。体重从80公斤涨到100公斤,身体也结实了不少。
1987年,练了两年球的刘玉栋进了福建男篮,参加了第六届全运会。那是他第一次站上全国赛场,虽然技术还糙,但拼劲十足。1989年,福建男篮解散,他转到南京军区男篮,训练更严了,每天五公里跑加上力量训练,累得够呛。1990年,他被八一男篮看中,正式加入这支军旅球队,从此开启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刘玉栋在八一队打大前锋。1.98米的身高在CBA里不算鹤立鸡群,但他下肢力量强得离谱,卡位特别稳。1993年全国男篮决赛,他对阵辽宁队,最后时刻站在三分线外投中关键球,拿下30多分,帮八一队夺冠。那一战直接让他名声大噪。
1992年,他入选国家队,跟蒋兴权教练到处征战。1994年多伦多世锦赛,他场均11.5分4.5个篮板,带着中国男篮第一次杀进世界前八。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他场均8.6分4篮板,又帮球队进了八强。每次比赛,他面对比自己高大的对手一点不怵,硬是用身体挤开空间,投关键球。
刘玉栋打球不靠花招,中投准,防守硬,是他的招牌。早年他靠身体在内线硬抗,后来膝盖伤了,就改打中远距离投篮。他的训练有多刻苦?每天重复投篮动作几百次,球鞋磨得吱吱响,汗水滴地板上跟下雨似的。正是这种拼劲,让他成了球迷心中的“战神”。
八一队那几年靠他拿了好几个CBA冠军,他自己也多次当选MVP。巅峰时期,他是队里的顶梁柱,每次关键时刻都能站出来。可惜,伤病也一直缠着他,尤其是膝盖,成了他职业生涯最大的敌人。
刘玉栋不光是篮球明星,还是个军人。作为八一男篮的核心,他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职业生涯里军衔一步步升上去,到退役时已经是正师级待遇的大校。这在大校军衔里算高级别了,不仅仅是对他球场成绩的认可,也是对他军人作风和奉献精神的肯定。
八一队是支军旅球队,跟一般职业俱乐部不一样,球员都有军籍。刘玉栋在队里不只是打球,还得遵守军队纪律。他平时训练一丝不苟,生活中也低调朴实,完全是个军人做派。退役时,他的大校军衔仪式上,肩章上的金色星徽特别显眼,底下观众鼓掌鼓得手都红了。
除了打球,他还干了不少军队的事儿。比如当过军区篮球队的教练,带年轻球员提高技术;还参加过公益活动,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篮球和体育器材。他的军旅生涯跟篮球事业是绑在一起的,那种军人硬朗和球场拼劲在他身上混得天衣无缝。
退役后,他没离开篮球圈,先是当八一男篮领队,后来八一队解散了,他又去做青训,2022年还当上了福建省篮球协会会长。这一路走来,大校军衔是他荣耀的象征,也提醒着他,不管在哪儿,都得有股子军人劲儿。
刘玉栋的成功,少不了他妻子张宏珍的支持。她是八一女篮的队员,1990年跟刘玉栋认识。俩人都是运动员出身,性格都挺内向,最初接触没啥火花。后来张宏珍主动聊训练的事儿,俩人才慢慢熟起来。1995年,他们结婚,没婚礼没蜜月,领完证第二天刘玉栋就回训练场了。
刘玉栋对篮球太投入了,常年在外打联赛和国家队比赛,几乎不回家。1997年,儿子刘健龙出生,他请了半个月假,回来陪了几天就又走了。张宏珍一个人带孩子,做饭洗衣,累得不行。她后来当了妇产科医生,工作忙得脚不沾地,还要操心家里,日子过得特别紧。
她身体也不好,有一年腰椎间盘突出,腿麻得动不了,得做手术。那时候刘玉栋在比赛,没能回来,她自己咬牙挺过去了。手术后拄着拐杖回家,家里还是一堆活等着她干。2004年,她妈查出乳腺癌,她一边照顾妈,一边忙新家的装修和搬家,肩膀都扛酸了。她给刘玉栋打电话,哭过之后还是说“家里没事,你安心打球”。
刘玉栋的膝盖伤病是张宏珍最放不下的。1997年亚锦赛,他膝盖副韧带断了,手术后肿得走不了路。2003年,医生从他膝盖里掏出10块碎骨,她在手术室外等得心揪成一团。每次他受伤,她都陪着复查、护理,看着他疼得冒汗,心里跟刀割似的。
2002-03赛季,他膝盖肿得跟包子一样,还打封闭针上场。总决赛对广东队,他硬撑着投中关键球,拿下冠军。赛后他一瘸一拐上领奖台,张宏珍在观众席看着,眼泪止不住。可她从不说啥,只默默支持。
张宏珍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刘玉栋常年在外,她一个人撑起孩子和老人,自己的身体和工作也顾不上。她不是没苦,但她知道刘玉栋的篮球梦有多重,从没拖过后腿。他们的婚姻,就是她用忍耐和坚持换来的。
2010年,40岁的刘玉栋退役了。退役仪式上,他穿着八一队的红球衣,在宁波球场跟观众挥手告别,底下掌声响个不停。退役后他先当了八一男篮领队,管训练和比赛安排。后来八一队解散,他转去做青训,教青少年打球。2022年,他回福建当了省篮球协会会长,走遍学校和球馆,推青少年联赛。
2023年,他进了中国篮球名人堂,姚明亲自给他颁奖。那一刻,他站在台上,西装笔挺,拿着奖杯,底下的掌声是给他几十年付出的最好回报。他在致辞里说,篮球是他一生的热爱,也是最大的责任。
他挺担心现在中国篮球的现状。采访里他说,年轻球员条件比他们那会儿好太多,可拼劲和吃苦精神少了。他回忆自己训练时,膝盖肿了还咬牙练,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多点血性。
家里呢,儿子刘健龙小时候爱篮球,但因哮喘没法打高强度运动,后来放弃了。刘玉栋有点遗憾,但支持儿子读书。现在刘健龙上了好大学,假期回来会陪他钓鱼,父子俩聊得不算多,但感情挺深。
张宏珍退役后还在当医生,忙得跟以前似的。她和刘玉栋结婚快30年了,感情还是那么稳。假期时,他们会带儿子去京郊转转,买点菜回家做饭,聊聊过去的事儿。张宏珍常说,刘玉栋话不多,但他的努力就是对家最好的交代。
刘玉栋的篮球人生是个大写的励志。他从福建农村走出来,靠拼命练球成了“战神”,拿下大校军衔,荣誉满身。可这些光环背后,是张宏珍多少年的默默扛。她忍着苦,撑着家,让刘玉栋能心无旁骛地追梦。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家庭的付出才是最硬的底气。
刘玉栋用汗水和伤病换来了篮球场上的传奇,张宏珍用坚持和牺牲守住了这个家。他们俩,一个是球场上的战神,一个是生活里的支柱。这份真实的力量,比啥都打动人。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