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球做“CT”、为农田装“天眼”:“新征程上的奋斗者”揭秘如何通过科技守护自然资源

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

5月2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自然资源领域的5位代表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参加本次见面会的代表包括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村委会主任、村级田长王娟惠,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大队长丁正江,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分院院长陈琳,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雪龙2”号首任船长赵炎平,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生态护林员李玉花。

见面会现场(图源:国新网)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与此同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离不开科技力量。这些年,自然资源领域的代表们在各自领域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守护自然资源?

对此,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大队长丁正江在见面会上介绍,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准确地找到资源和精确地评价资源,是守护好资源的基本要求。他与团队成员通过不断加强找矿技术的研发,来提升找矿效果。近几年,他们在发展完善成矿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找矿技术方法,同时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不同矿种类型、不同矿体深度,研发了系列找矿技术方法,通过初步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还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搭建三维预测技术平台,就像给地球做“CT扫描”一样,数字化开展成矿预测。此外,他们还联合其他单位研发升级了系列深部钻探技术装备,并进行推广应用。

“目前,我们已经储备了7000米深度小口径钻探能力。创新研发的低温钻井液和智能监测系统,攻克了高原冻土施工技术难关,也完成了国内首个陆域可燃冰试采孔,不仅保障了工程质量,也保障了资源安全。”丁正江表示。

来自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村委会主任、村级田长王娟惠介绍,几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她意识到,耕地保护单靠田长和巡查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插上科技的翅膀。2022年,东安村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耕地视联智保”改革试点,构建形成了人防、技防两大责任监管体系。每块田都有对应的田长和巡查员,每块田都能被卫星监测到,像管账本一样管耕地。只要田里面发生可能存在的违规占用情形,巡查员的手机上就会得到预警推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围绕上海超大城市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需求,建立起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在自然资源调查、管理、监督等方面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新技术辅助决策。”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分院院长陈琳举例,在她负责的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调研普查中,首先应用了高清遥感技术,同时结合他们自己开发的调研软件,能够让500名规划师,在4000多平方公里的郊野,同时实现实时拍摄、精准记录、信息同步建库,极大提高了自然资源调查的效率和质量。去年开展湿地空间普查的工作中,他们又先通过高清遥感技术,迅速识别出30万个湿地空间,结合现场人工调研普查,补全了水质监测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数据,很快完成了全国首个广义湿地分类调研普查,并建立了精细化的数据平台。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标签:科技   奋斗者   天眼   自然资源   农田   地球   桐乡市   遥感   技术   地质   上海市   极地   湿地   耕地   成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