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查德・基林斯沃思
一切的开端都无伤大雅。易贝上一台虽有些破旧却颇具魅力的根德YB400收音机吸引了你的目光;德生PL880仿佛在低语,承诺带来丝滑的调台体验与如黄油般顺畅的单边带接收效果;而可瑞恩CC天波收音机突然成了你应急准备装备中缺失的关键一环,尽管你真正遇到的“紧急情况”不过是找不到电视遥控器。不知不觉间,你已从拥有一台“必备”收音机,变成把整座房子改造成了弗兰肯斯坦式的无线电实验室,里面摆满了数量惊人的天线、电池组,还有足以装备一间中型研究实验室的中波磁棒。
这绝非一个“需要”收音机的人会有的行为。这是一个深陷无线电痴迷无法自拔者的典型表现——这种爱好会迅速扩散,不仅吞噬你的薪水,还可能夺走你的房子、理智,以及家人日渐耗尽的耐心。就在这时,“无尽对比无线电研究所”应运而生。这个没人预料到的独特机构,成了无线电爱好者及其长期忍受的亲友们的救赎。
一、逐步陷入“疯狂”
如果你从未与无线电爱好者同住过,那你实属幸运。这些人绝非仅仅“听收音机”那么简单。绝非如此。在某个时刻,他们会认定:对比收音机比维系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更能让自己获得满足。
不妨想象这样一幅场景:一座郊区住宅正逐渐被大批收音机 “占领”。这位爱好者,我们暂且叫他盖里,在每个房间都设立了“收听站”,每个站点都配备着专门的收音机。卧室床头放着德生PL330,厨房安置着索尼ICF-SW7600GR,客厅里则摆放着一台老式松下RF2200,活像冷战间谍惊悚片中的遗物,颇有“镇场”之势。天线像杂草般四处 “疯长”——伸缩的、环形的、有线的、无源的、有源的——危险地横跨在窗户、书架上,有一次甚至缠在了家里狗的笼子上。
盖里的沉沦缓慢却不可避免。起初,他坚称这一切都是为了找到 “那一台”能满足他所有需求的完美收音机。但事实是,他并非真的想找到“那一台”。他痴迷的是“对比”本身:拧动旋钮、进行信号测试、更换天线,无休止地追逐一个只存在于他脑海中的“理想机型”。房子渐渐成了“实验圣地”,而家人对这个“圣地”的反感却与日俱增。
“那段日子,感觉就像住在一个科学展项目里,” 盖里的妻子琳达在匿名条件下说道,“无论我转向哪里,都能看到另一台收音机。我们的餐桌呢?没了,被他那台号称‘充电站’的庞然大物给占了。他爱那些收音机胜过爱我。”
二、爆发的临界点
对许多家庭而言,爆发的临界点并非收音机本身,而是各种配件。真正的无线电爱好者不只会买收音机,他们会彻底“入坑”这种生活方式,囤积数量惊人的冷门设备。电池充电组、万用表、接地套件、天线耦合器,还有各种晦涩难懂的转接器,把曾经实用的空间变成了混乱的作坊。“有一天我回家,发现盖里正在厨房水槽里焊东西,” 琳达回忆道,“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须做点什么了。”
可该做什么呢?当心理医生都得躲闪“最优中波磁棒长度”这类问题时,心理咨询的作用也有限。下最后通牒——“选我还是选收音机”——更是彻底适得其反,因为盖里会辩解自己才是“受害者”,还会搬出“这爱好能给我情感支持”的说辞。而“无尽对比无线电研究所”正是在这个时候登场:在这里,像盖里这样的爱好者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痴迷,而不必把家变成无线电频率过载的“战场”。
三、无尽对比无线电研究所:婚姻拯救者
“无尽对比无线电研究所”由坦承自己是“收音机囤积者”的杰夫・麦克马洪创立,它本质上是一个大型仓库,专门为无线电爱好者提供一个能尽情“钻研”无线电,又不折磨家人的空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工业级男士天地”,爱好者的所有梦想都能在这里实现。
研究所藏有500多台收音机,从现代的德生、山进机型,到珍贵的老式机型,应有尽有。每一台收音机都被精心保养,可供爱好者测试、对比,甚至只是单纯欣赏。爱好者可以自带收音机,也可以沉浸在研究所庞大的收藏中。这里甚至设有专门的天线测试区,配备室外信号塔和法拉第笼,满足那些追求极致性能的爱好者的需求。
但研究所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一份“心照不宣的约定”:你可以在这里尽情痴迷,但仅限此处。成员被鼓励“收音机留在门口”,确保混乱只被限制在仓库范围内。而这个模式,确实奏效了。
如今成了研究所“铁杆支持者”的琳达,称它是“奇迹”:“我的餐桌终于回来了。我不用再跨过同轴电缆,也不用听盖里嘟囔信噪比的事儿了。他在研究所待够了,回家后才像个‘在场’的家人。是研究所救了我们的婚姻。”
其他爱好者的配偶也有同感。“以前我特别怕周末,” 一位妻子坦言,“我丈夫会花好几个小时拽着我去车库对比收音机。你知道一个人能有多少种描述‘静电噪音’的说法吗?太多了。但现在,他周六去研究所,我也能喘口气。大家都是赢家。”
四、有所“改善”,但未“戒除”
当然,研究所从不宣称能“治愈”无线电痴迷——事实上,它更像是让这种痴迷“制度化”了。但这正是其核心意义:为爱好者提供一个释放痴迷的出口,让他们既能回归家庭生活,又不必放弃心爱的爱好。
盖里就是受益者之一,如今的他状态大好。“研究所就是天堂,”他说道,眼里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仿佛刚完成三台可瑞恩机型的正面对比测试,“我能测试那些自己买不起的收音机,尝试家里放不下的天线,还能和真正懂行的人聊技术。太完美了。”
与此同时,琳达终于重新找回了“无收音机打扰的家”的乐趣。“我永远没法理解他从中得到了什么,”她承认,“但我也不用理解。只要收音机待在研究所,他能拥有自己的爱好,我也能拿回自己的生活。”
五、结语:一个“无静电干扰”的未来?
归根结底,“无尽对比无线电研究所”与其说是一个“解决方案”,不如说是一份“休战协议”,在热爱与现实之间找到的折中办法。对爱好者而言,这里是乐园,他们可以尽情追逐“完美信号”;对他们的家人而言,这是迟来的喘息——尽管这个爱好本身并无害处,却总有办法“吞噬”整个家庭的生活空间。
至于盖里?他已经在规划下一次去研究所的行程了。“他们刚进了一台索尼ICF-2010收音机,”他咧嘴笑着,像个盼着圣诞节的孩子,“我一直想把它的单边带性能和我的德生对比一下。”
而在某个角落,琳达轻轻舒了一口气。(完)
来源:herculodge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