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最热的时节,三伏天明天即将来到,下面把2025年三伏天各个具体时间段给你:
2025 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初伏: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8月18日(10天)
看来了上面的时间,发现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打破了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
今年三伏为何是30天?
而导致三伏天变短的原因就是,其实是夏至和立秋之间有四个庚日,因此也导致中伏天缩短了十天。像这种30天的精简版三伏天在2001年到2024年仅占了约20%。所以说,2025年的三伏天真的是十年难遇。2025年的三伏天属于 “短三伏”,共计30天。
虽说时长较“长三伏” 少了10天,但炎炎烈日下,暑热的威力可一点也不会打折。
明天就要入伏了,即将迎来“头伏”,“冬养三九,夏养三伏”,在生活中,吃好做好,跟着节气来养生调养,才能增强体质,安度伏天。建议:吃2样,喝2汤,做2事,乐过夏。
吃第一样:饺子
头伏饺子是中国民间三伏天“头伏”时节的特色饮食习俗,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健康生活的体现。
饺子的形状承载着不同的祈福内涵,既体现了传统饮食智慧,也呼应了伏天养生的健康理念
推荐吃法, 黄瓜鸡蛋肉馅饺子。黄瓜搭配鸡蛋肉末一起做馅,吃起来不油腻,既解暑又开胃,炎热的季节里为我们带来一丝丝清凉与满足。
食材:黄瓜2根,鸡蛋3个, 五花肉1小块,姜,葱,盐, 生抽,蚝油,胡椒粉
做法:1五花肉切碎,成肉末,腌制一下,加入盐,生抽,拌均匀
2黄瓜清洗, 切碎,加入一点盐, 腌制,把里面的水分腌制出来, 倒掉
3鸡蛋打碗里,拌均匀,放进锅里用热油炒成鸡蛋碎,捞起
4鸡蛋碎放进黄瓜一起,加入盐, 蚝油,生抽,切碎的葱姜末,拌均匀
5然后放进肉末里,拌均匀即可
6准备好的饺子皮包馅即可。
第二样:羊肉
三伏天的羊肉叫伏羊,三伏天吃羊肉是一种传统饮食习俗。羊肉性温味甘,“以热制热”“以汗排湿”,调理身体、驱寒祛湿,通过出汗、温阳、排湿的方式,借助天时调养阳气,达到扶正祛邪、预防冬季疾病复发的目的。
伏天吃羊肉,出汗不生病,祛湿暖阳气,来年少感冒!
怎么吃羊肉不上火?关键是“搭配”和“做法”。吃得巧,搭配得当,就不会上火,反而能清热祛湿、强身健体。烹饪方式讲究“清淡适度”,少油、少辣,多用炖、煮、煲汤。搭配“去火”的食材,中和羊肉的温热性质。每次不宜吃太多,七八分饱最合适;最好选在午餐时段吃,阳气最旺,易消化。
推荐吃法, 白萝卜羊肉汤。搭配白萝卜中和羊肉的燥热,做好的羊肉汤鲜香美味好喝。
食材:羊肉2斤,白萝卜1个,姜,陈皮、黄芪、党参,枸杞,盐,胡椒粉,葱
做法:1新鲜羊肉清洗,切块,放进热水里焯水,加入料酒去腥,去掉血末,沥干水分
2白萝卜清洗,切块
3炖锅里加入温水,放进羊肉,加入陈皮,姜片,黄芪,党参,大火来煮
4煮沸后,转中火继续煮, 加入萝卜块,让食材煮烂
5起锅前,加入盐, 胡椒粉,葱花,枸杞即可。
第一汤:绿豆汤
老话说的好:“三伏不离绿豆汤,头顶火盆身无恙。”绿豆汤是三伏天第一养生汤,应对高温天气的传统饮品。
绿豆性凉,用来煮汤喝,三伏天不仅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还能起到消暑降温,缓解口渴、乏力等暑热症状。缓解因高温引起的口干舌燥、心烦气躁等“上火”表现
提醒一点,经期女性应减少饮用。每次不要喝太多,过量饮用可能引发腹胀、腹泻,建议每日不超过1-2碗,饭后饮用更佳。
推荐吃法,绿豆薏米银耳百合汤。搭配其它食材一起煮汤喝,营养互补,汤更加美味。
食材:绿豆1把,银耳1朵,薏米1把,百合,莲子,枸杞,冰糖
做法:1用温水把绿豆,薏米浸泡,泡软备用
2干银耳用温水泡发,清洗, 撕片,百合莲子冲洗
3炖锅里加入清水,放进泡软的绿豆,薏米,加入银耳,百合,莲子,大火来煮
4煮沸后,转中小火继续煮,让食材煮烂, 特别是银耳里面的胶质煮出来
5起锅前,加入冰糖融化, 加入枸杞即可。
第二汤:生姜汤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生姜不仅是做饭的常见配菜,也是非常适合夏季养生食用的。
生姜性辛温,归肺、脾、胃经,生姜煮汤喝,可补中益气、调和脾胃,能驱散体表寒邪,排出体内寒湿之气。还可以促进消化,缓解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还可以排汗降温,带走体内多余热量。
提醒一点,对于体质偏热、易上火者,建议少喝或者不喝。晨起饮用为佳,避免晚上喝。
推荐吃法,姜枣汤。此汤堪称驱寒补气血的“神仙饮”,搭配红糖、红枣等温补食材,平衡姜的刺激性。很适合三伏天来喝。
食材:生姜1块,大枣4个,红糖
做法:1生姜清洗,皮保留,切丝
2大枣冲洗,切片吗,去掉核
3炖锅里加入清水, 放进姜丝,大枣片, 大火来煮
4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食材煮烂,加入红糖融化即可
5早上空腹喝一碗,养生最好。
第一事:防身体中暑
三伏天气温高,天气闷热,一定要做好防晒防中暑的工作。如果你出现了头晕、出冷汗、恶心、体温升高等症状,一定要注意 了。不同人群防暑重点各不相同,千万别“一视同仁”!
儿童人群皮肤娇嫩、活泼好动,防晒+补水,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减弱,注重防暑。户外工作者,暴露在烈日下,重在“防中暑”,警惕中暑风险。上班族要重在“空调病”预防。
总的来说,外出的时候戴轻薄长袖、宽檐帽、墨镜。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阳光下。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多喝水,避免冰饮刺激肠胃。
三伏天晒被不要盲目,做好防护。晒被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不要盲目。不做好防护,很容易把皮肤灼伤,而且在高温下趴的久了,也容易引起眩晕和不舒服,危害身体健康。
第二事:防情绪中暑
炎炎夏日,持续的高温不仅让人汗流浃背,引发身体上的“中暑”,还可能悄悄“点燃”你的情绪,感到焦躁、易怒、情绪不稳。这种情绪波动被称为“情绪中暑”,长期的情绪压力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身体状态,甚至导致一些健康问题。
三伏天,给情绪“降降温,记得息怒消火,保持平稳心态,因为怒气伤人又伤心。
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给身体和心理提供足够的恢复时间。
适当的运动锻炼身体,提高情绪,缓解压力。运动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还能帮助减轻因高温带来的情绪负担。
通过和家人朋友交流,寻求社会支持,缓解情绪压力。
愿每个人都能在最热的日子里,保持一颗清凉、松弛的心,安稳过伏天。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