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老师报告才知道,情绪大的小孩,在学校里这么不容易

今年我们一直在跟老师跟进酒酒的学习问题: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为什么读写会跟不上?

有一天散步的时候,酒酒向我敞开心扉,他说他也很想读那些有很多文字的书,他很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但是他做不到,他感到非常羞愧,对自己很生气,很不好意思,于是就逃避去做了。

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大致拼出了问题的原因:酒酒的情绪非常强烈,从0到80,几乎是一瞬间;努力地控制住情绪已经耗费掉他很大精力,他经常因为课间发生的事情,在自己的情绪里久久无法平静,而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他的情绪就像赛车在狂飙(通常是极度开心),经常难以判断他人的意图,经常被踢被打了他也以为在玩;在学习上,他知道自己有能力却又无法做到,这让他对自己感到生气和失望。

老师给酒酒的学习报告里,关于情绪的部分是这样说的:

当酒酒对题目有信心时,他会坚持下去,而没有信心时,就会停止。他深吸一口气,显得沮丧或生气,并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他休息了一下,又回来尝试。

在和酒酒讨论起他在学校的情绪时,酒酒说,他在学校有强烈的情绪时,“没有什么能帮到我,因为我的情绪太大了”,他自己也无法控制。

当被问及哭的时候有什么能帮到他时,酒酒说他“只能等着它过去”

酒酒知道自己如果觉得作业很难,就会很伤心,一种强烈的情绪让他哭了起来,然后因为哭得太多而停下写作业。

他说他“什么都不想做”,但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作业,然后他开始强迫自己写作业、做点什么,但“我就是做不到”。

他想尽力做到最好,但有时候“我无法控制自己,我哭了”,被问到什么能帮助他学习时,酒酒说“需要更多帮助来把事情做下去”

从幼儿园开始,我就经常从老师的口中听到这个词,Big Emotions。我们家有一个情绪很大的男孩。

每个孩子的情绪特质大概是与生俱来的,酒酒从小就不是一个容易平静下来的小孩,他的情绪非常强烈——

开心的时候,他的快乐仿佛要掀翻屋顶,像一只快乐小狗,活泼好动一刻没停,没心没肺地大笑。

酒酒从会说话开始,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很清晰,他对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描述的细致又生动,总是毫无保留地表达他的爱。

每一个假期他都不断说他多么喜欢他的朋友,多么想念他们。

周二他生病了,在护士那里不想回家,后来吐了,接回来,红着眼睛对我说,他今天和他好朋友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在他想要吐的时候冲朋友喊“不要过来!”,然后还不到课间他就被我们接回家了,都没有和朋友玩到。

在酒酒心里,他觉得全世界最爱的事情就是和朋友一起玩。想了想,又改口说是上学,因为上学就可以和朋友在一起。还和好朋友约好了长大了要做邻居。

等他病好回到学校,他立即给了好朋友一个大大的熊抱,问道:"你想我吗?"(朋友回答Yes)"我太想你了!"

而当“坏”情绪降临的时候,他瞬间变身小红人,火一下燃起来,整个人都被“烧红”了,眼睛红起来,马上就要哭出来。

他委屈的时候,眼泪马上就在眼睛里打转,还要强装笑意,但你一看他的脸就什么都明白了,所有情绪都打翻在脸上。

有一天放学我去接他,他很生气地给我讲,今天中午课间时,他们二年级和一年级的孩子玩游戏,比赛谁找到的宝藏多,他们输了。他说,这不公平!!说着竟然红了眼睛,哭了……明明已经是几个小时前的事了,他依然耿耿于怀。

酒酒正反向的情感都很强烈,就像脱缰的野马,他尝试拉住缰绳,却控制不住。

情绪太大,不止是在人际交往上,容易和他人产生误会、隔阂,在学习上情绪也成为把孩子压倒的负担。

在我们眼里,酒酒理解能力不错,表达也很清晰,他可以把每一个单词都用简洁的话清楚地解释出它的意思。比如冰箱,他说就是一个盒子,外面温度正常,里面很冷!在交流量表里,我给酒酒能评11,平均范围在7-13分。

但在酒酒班级老师的评价里,酒酒只拿到了5,因为老师觉得酒酒在学校“很难展示自己的知识”,有时候在课堂上也会出现情绪失控和崩溃。

有一天酒酒回来说,他没有回答上老师的问题,感到panic(紧张焦虑、恐慌的感觉)了,他意识到自己panic后,就更加panic,最后他就崩溃大哭了起来,完全停不住。

有时候很难把那个在雪道上一往无前、沉着冷静、在我心里最最勇敢的小男孩,和这个因为作业很难,就“悲伤逆流成河”的孩子联系在一起。

我突然想起他第一年参加滑雪比赛时,酒酒滑完比赛都很开心,自己说:滑得很好!很快!结果被爸爸告知,其实还有很多人比他快,顿时紧张了,说不想要比赛,又在爸爸的鼓励下继续了,每一次比赛都认真完成。

不是没有畏难情绪,只是太喜欢滑雪,加上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有信心,愿意去克服,但说到学习,就……

我们和老师商量,觉得酒酒最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可能还不是“学习本身”(当然学习也在想办法补),而是情绪调节的能力。

酒酒调节情绪的能力确实还需要加强,尽管他已经比小时候好了很多了!他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技巧,但还不熟练运用,他在努力控制住,忍住眼泪,努力回到事情上,但情绪不总是能控制住,也有决堤的一刹那。

养娃很像爬梯子,没有一模一样的成长经历,得总是把他们当成“零基础”,一梯一梯边修梯子边往上,漏不得梯杠。

“情绪体验强烈”也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好的、坏的感受都很鲜明,有情绪是正常的,但学会调节情绪,而不被情绪所控制很重要。

前段时间我偶然刷到Dr. Becky的Instagram,她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也是《看见孩子》(Good Inside)的作者。

她用了一个词“Deeply feeling kids(情感更深的孩子)”,来描述那些比其他孩子体验到的情绪更强烈、更深刻,情感持续的时间也更长的孩子。

“Deeply feeling kids”,并非官方诊断,只是Becky博士自创的术语,本意不在于给孩子贴标签,而是为这类孩子以及父母提供一些可酌情采纳的育儿建议。(没有适用于所有孩子的“万金油”育儿法则,我自己也是一点点慢慢尝试、调整,观察对孩子是否有帮助。)

“Deeply feeling kids”描述一些情况,确实让我觉得很有共鸣:

Becky博士强调,Deeply feeling kids本身并没有错,情感深刻也不是缺陷,事实上,TA们对世界的高度敏感使这些孩子成为观察力敏锐、富有创造力、充满趣味的人,TA们以更丰富的方式体验世界。

TA们只是需要更多工具来处理和掌控自己强烈的情绪,也需要理解TA们的父母和老师。

最重要的是理解你的孩子,当我们把Deeply feeling kids视为正在挣扎、需要同情和帮助的孩子,而不是易怒、阴晴不定的难搞小孩时,我们的视角就会发生改变。

易燃易爆炸的表象之下,是孩子敏感的内心一直在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和情感,处于高负荷状态,才会一点风吹草动就引爆情绪,哪怕TA们表现得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在乎,但TA们心里可能经常感到恐惧和不知所措。

如何支持Deeply feeling kids,而不激化TA们的情绪?

首先,在孩子情绪爆发的当下,什么都不做可能更好。

当孩子因为某件事而大发脾气时,我们可能第一时间想的是安抚孩子,或者尝试帮助TA。但如果孩子更生气了,并且强烈抗拒后,我们可能会选择放任孩子自己一个人静静。

但最好不要离得太远,哪怕只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陪在TA们身边足以,这实际上是在向TA们传达:“我会保护你的安全,当你失控的时候,我也能包容你,你永远值得被爱”。

Deeply feeling kids在情绪爆发时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生理反应,我们可以暂时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情绪吸引到这些身体感觉上,可能会比马上和孩子讨论情绪、解决问题更容易接受。

比如我们可以说:我看到你的脸很红,是不是有点热,我们把空调调低点,或者拿湿毛巾给你降降温好吗?

帮助孩子恢复身体上的平静,更可能让孩子平复下来。

在情绪过去之后,很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培养TA缺失的技能,之后类似的时刻再次发生时,TA们就更有可能运用这些技能,避免情绪爆发。

第二,向孩子示范你希望看到的行为。

这是一个对所有孩子都有效的策略。孩子们总是在观察大人,如果孩子看到我们不知所措或失去耐心,这会让TA们觉得,强烈的情绪是难以忍受、无法克服的。

相反,如果我们即使在有情绪的时候也能保持冷静,向孩子展示你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的,孩子就能明白,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处理好它。

这不仅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也帮助TA们在自己的情绪之旅中感到更安全、更有支持,(其实也有助于我们自己的情绪修行)。

如果孩子在情绪上头的状态下,惯用反应是打人,教TA们在感到愤怒的时候练习跺脚也是一种处理情绪的方式(当下不会伤害到其他人,事后自己也不会感到内疚)。

Deeply feeling kids在社交场合和交朋友时经常会面临挑战,TA们高度敏感、情绪反应强烈,有时候会让周围人望而止步。

帮助TA们理解和解读他人的社交暗示和情绪,教TA们发起和维持对话的策略,以及解决冲突的技巧,或许会有帮助。(队友也觉得酒酒有时候读不懂他人的意图)。

鼓励Deeply feeling kids表达TA们在社交互动时的感受和担忧,之前酒酒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崩溃了,我觉得应该告诉他就在那个时候把这些情绪说出来,说出来大家就会好理解得多,这也是当下安慰自己的一种方式。

第三,针对Deeply feeling kids的“侧门策略”。

和Deeply feeling kids沟通需要一些技巧,而不是单刀直入闯“前门”,那样孩子可能会“摔门而去”,TA们希望在一个舒适的距离,处理自己的感受,Becky博士称之为“侧门策略”。

1、让这件事与你有关,当孩子和你抱怨一件事时,比起马上共情孩子,顺着TA的话一同抱怨(前门策略),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和孩子分享一件你小时候的故事,你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时有多难受,这有助于让Deeply feeling kids不再感到孤独和与众不同,减轻TA们由于强烈情绪带来的羞耻感。

2、验证感觉的大小,对于Deeply feeling kids,过于强烈的情绪,可能会让TA们感到孤立和恐惧。当别人说出TA们的感受时,TA们也会感到不知所措和被侵犯。而验证感觉的大小,比如:“你觉得你的愤怒有多大?要冲出地球,一直到太阳这么远吗?还是重到能把你压扁?”,这种方法可以帮助Deeply feeling kids感到被看到和理解,而不会让TA们有被直剖内心的感觉。

3、“大拇指朝上、大拇指朝下”也是Becky博士推荐的一个游戏,可以帮助Deeply feeling kids在事后处理负面情绪。比如在事情发生之后,我们可以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发生了什么,孩子当时可能的感受。然后孩子再通过竖起大拇指朝上或是朝下,判断这些说法是否正确。

有时候从一些滑稽、有点蠢的猜测开始,可以让孩子放松,更好地疏导情绪。

最后我想说,养育一个Deeply feeling kids,看着TA一点一点掌握自己的情绪,固然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但也经常让父母感到心累,如果父母本身也缺乏支持就更难了。

养育Deeply feeling kids的过程,就像重新审视了一遍自己的成长经历,那些小时候被忽略的情绪,在Deeply feeling kids身上变得尤为鲜明。

面对情绪化的孩子,我们很容易感到沮丧,与其如此,不如多关注积极的一面,这些孩子拥有深沉、丰富的情感,也有很多美好的特质可以展现给世界。

给予TA们表达情感的空间,教会TA们调节、应对这些情绪,TA们的“深情”,在这个常常缺乏理解和同情的世界里,是真正的超能力。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育儿   情绪   小孩   老师   报告   孩子   情感   朋友   事情   策略   作业   父母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